1.青海民族大學藥學院/青海省青藏高原植物化學重點實驗室,青海 西寧 810007
當今社會,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愈發激烈,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日益增大,導致失眠、抑郁、睡眠障礙等健康問題高發。西醫認為失眠主要是由于大腦皮層抑制過程減弱和興奮過程增強所致,治療往往是采用鎮靜催眠類中樞神經抑制藥物,長期服用會產生藥物依賴性和耐藥性[1]。藏醫學認為失眠是“三因”中“隆”偏盛的表現,過度思考和勞累、心理壓力、過度悲傷等均能導致“隆”的偏盛而出現失眠。從“三因”學理論上講,單一的“隆”型疾病和“隆病”連同其他疾病紊亂時均會導致失眠[1],因此藏醫治療失眠癥采用整體的觀念進行人體三因的調和,采用的藥物也多為天然藥物,具有良好的療效。所以研究和開發藏藥治療失眠的經典方劑具有重要意義。
三味豆蔻湯散是一首以藏藥方劑理論組方的經典方,是藏醫治療原發性失眠的首選藏藥藥方(藏文音譯為素麥松湯、瑟梅森湯、搜邁松湯等,蒙文音譯為蘇格木勒-3味湯)。三味豆蔻湯散最早記載于藏醫藥學經典著作《四部醫典》,至今已有1400年的臨床應用歷史。《四部醫典》中記載:“三味豆蔻湯散,方劑組成:白豆蔻、孜然、蓽撥,牛奶煎湯內服[2]。功效主治:治療失眠癥。”由于蒙醫藥和藏醫藥一脈相承,三味豆蔻湯散在蒙醫藥中作“蘇格木勒-3味湯”應用于臨床,其配方與藏藥三味豆蔻湯散稍有不同[3],孜然在部分蒙醫院中替換成了白苣勝。才讓南加等[4]對《四部醫典》中治療心臟疾病的方劑分析發現,治療“心隆”病失眠的主要方劑以辛味藥為主配伍,其中白豆蔻、蓽撥(蓽茇)和孜然的和使用頻率較高,且以三味豆蔻湯散為基本方衍生的方劑較多。三味豆蔻湯散中白豆蔻味辛,蓽拔和孜然味甘、辛,辛味和甘味藥為主組方者具有“熱”和“油膩”的效能,從而通過抑制隆病,起到安神助眠之效。目前,該藥暫無國藥準字號產品,但在各大藏醫醫院和蒙醫醫院作為院內制劑廣泛使用。
1.1 白豆蔻 《晶珠本草》[5]中記載,白豆蔻性溫、燥、輕。味苦、辛、澀,用于治療腎病、各類寒癥、消化不良等。白豆蔻種子含揮發油, 其成分主要為1, 8-桉葉素、β-蒎烯、α-蒎烯、丁香烯、龍腦乙酸酯、α-松油醇、芳樟醇, 此外還含有4-松油烯醇 、香橙烯、γ-廣藿香烯、α-欖香烯、γ-蓽澄茄油烯、水化香檜烯、澄花叔醇、甜沒藥烯、樟烯及葛縷酮等[6-7]。薩礎拉等通動物實驗證實白豆蔻-白苣勝揮發油具有抗失眠藥效[8]。
1.2 蓽茇 蓽茇又名畢畢林,味辛化味甘、性潤。《晶珠本草》中記載,蓽茇治療一切寒癥[5]。具有治療一切寒癥、咳嗽、胃脹、腹脹等功效。蓽茇果實含胡椒堿、棕櫚酸、四氫胡椒酸、哌啶、揮發油、蓽茇明寧堿、二氫蓽茇明寧堿、胡椒酰胺、幾內亞胡椒酰胺等,莖含蓽茇明堿,種子含長柄胡椒堿、雙異桉脂素[9-11]。藥理研究發現,蓽茇主要成分胡椒堿可明顯減少大鼠得自主活動, 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 還可明顯延長戊巴比妥鈉誘發小鼠的睡眠時間, 該作用可能與減少小鼠腦內 5-HT含量有關[12]。通過迷宮試驗、曠場試驗、滾輪測試、戊四唑誘導的痙攣試驗以及強迫游泳試驗評價發現蓽茇酰胺具有很好的抗焦慮、鎮定、放松肌肉及抗驚厥、抗抑郁作用[13-14]。
1.3 孜然 孜然又名孜然芹、香旱芹,性溫,味辛甘,功效治培根、消化不良。孜然種子在早期就被用于治療腹瀉、腸味氣脹、消化不良、口瘡、慢性發熱、痔瘡、失眠、癤子、驅除胃腸道寄生蟲[15-16];并對關節炎及頭痛、偏頭痛、神經衰弱有一定的療效[17];孜然種子中含有 2%~5% 的揮發油,主要含有萜烯類、芳香族醛、酮醚類物質。孜然精油在抑菌、殺蟲、抗氧化、降血糖、抗氧化及防癌抗癌等方面都表現出較高的活性[18-21],因此,進行孜然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對于孜然在三味豆蔻湯散組方治療失眠的作用具有重要價值。
青海省藏醫院索南卓瑪等[23-25]以三味豆蔻湯散為主藥,辨證使用煳爾灸法等配伍治療失眠取得了良好的療效。董文泉等[26]采用蒙藥蘇格木勒-3治療失眠癥,每晚3~5 g牛奶煎服,治療80例失眠患者療效顯著。薩仁圖雅[27]采用蒙藥蘇格木勒-3味湯治療96例失眠癥患者,總有效率達96.9%,證明了該方劑的臨床療效,薩仁圖雅等還報道了蘇格木勒-3味湯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28]。雙福等[29]觀察了蘇格木勒-3湯對戊巴比妥鈉所致小鼠失眠的療效,結果表明蘇格木勒-3湯能明顯增加戊巴比妥鈉小鼠睡眠動物數,能顯著抑制小鼠自活動時間,證明蘇格木勒-3湯具有鎮靜、催眠作用,對失眠癥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建軍等[30]比較分析了蒙醫溫針療法配合蒙藥蘇格木勒-3味湯散治療失眠癥的臨床療效,對64 例失眠癥患者分組采用常規安神補腦液治療和蒙醫溫針療法配合蒙藥蘇格木勒-3味湯散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7%, 對照組總有效率71.9%。表明蒙醫溫針療法配合蒙藥蘇格木勒-3 味湯散治療失眠癥有良好的臨床效果。王月梅等[31]采用正交試驗法探討蘇格木勒沖劑中揮發油β-環糊精的包合工藝,得出最佳工藝并將揮發油包合物分散于蘇格木勒沖劑中,制成品穩定性和口感好, 符合質量標準。
現代醫學治療失眠的藥物主要有苯二氮卓類藥物和非苯二氮卓類藥物以及其他有助于睡眠的藥物(包括抗焦慮藥物、抗抑郁藥物、褪黑素及激素類藥物)等,而這些藥普遍具有藥物依賴性強、易成癮、易產生耐藥性等弊端[32]。而藏藥三味豆蔻湯散是一首已被臨床反復驗證過的經典方,是藏醫治療原發性失眠的首選藏藥藥方,其組方藥味白豆蔻、蓽撥、孜然均是人們常吃常用的調料和常用藥,屬于天然藥物,具有綠色、健康、安全的特點。因此深入研究藏藥助眠方劑三味豆蔻湯散具有重要意義。
三味豆蔻湯散是傳統的湯劑,制劑工藝是將白豆蔻、蓽撥、孜然按比例配伍后粉碎,服用時在牛奶中煎煮并去除藥渣后服用。本方中白豆蔻、蓽撥、孜然三種藥材均含有豐富的揮發油活性成分,白豆蔻揮發油主要成分為左旋龍腦及右旋樟腦,蓽茇具有多種藥理學活性,蓽茇中的主要藥用有效成分為生物堿、揮發油及酰胺類等,孜然種子精油中含有的化合物主要為單萜、倍半萜、芳香族醛、酮、醚類物質。藥理實驗證明三味藥的揮發油成分是抗失眠的主要成分,這些精油成分都具有揮發性或升華性不宜久煎,久煎可降低療效或失去療效,從而削弱藥效[33-34]。如何能夠在保持該方劑傳統藏藥特色的同時,保證其揮發油有效成分不被流失,從而達到增強療效的作用,是三味豆蔻湯散現代化開發的關鍵。因此,對該方劑的研究開發應在充分遵循藏醫藥理論指導和工藝原理的基礎上,對三味豆蔻湯散的工藝和制劑進行改進,最大程度地保留揮發性成分,使其保留“傳統性”的同時又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并保證藥物的穩定性、保存與攜帶服用的便利性、劑量與質量可控性,從而為廣大失眠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藥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