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中醫藥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省中醫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指關節軟骨出現原發性或繼發性退行性改變,并伴軟骨下骨質增生,使關節逐漸被破壞以及產生畸形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臨床主現為膝關節疼痛、功能受限,甚者膝關節畸形,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中老年人多見,女性多于男性,在骨性關節炎中發病率高達78.5%[1]。資料顯示,45歲以下人群發病率為2%~3%,45歲以上人群的發病人數急劇上升,6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高達58%~68%,該病的致殘率可達53%[2]。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膝關節骨性骨關節炎的患病人數不斷增加,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生活和工作,在臨床實踐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現代醫學對于本病的治療有很多方式方法,保守治療和手術均能取得一定療效,如口服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糖皮質激素、玻璃酸鈉膝關節腔內注射等,但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NSAIDs的胃腸道反應常使患者不能耐受而終止治療[3-4],糖皮質激素長期大劑量應用會對軟骨細胞產生毒性作用等[5]。近年來,膝關節置換術日益成熟,對于嚴重的KOA患者,建議采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KA),但對于病情較輕的KOA患者來說,TKA是弊大于利。導師趙保東主任醫師應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聯合三維動態干擾電療儀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確切,治療費用低,現總結如下,以饗同道。
在傳統醫學中,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痹證”、 “歷節”、“骨痹”、“膝痹”、“鶴膝風”等疾病范疇,在《素問·痹論》中記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的論述,張仲景的《傷寒論》雖未論及痹病,但提及由“風濕相搏”而出現“身體疼痛”“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等病證,皆屬于痹證。《濟生方》云:“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素問·痹證》云“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之氣也”。多因人體虛弱,陽氣衛外不固,風寒濕邪乘虛而入,侵襲肌肉、筋脈、關節,致氣血阻滯,閉塞經絡,不通則痛。或汗后涉水淋雨、久居濕地、過吹空調風扇等,日久積而發病。《黃帝內經·治則篇》有“痛者,寒之多也,有寒故痛也。”病理因素為風、寒、濕,但寒邪是最關鍵的,寒性收引、凝滯,陽氣郁閉,不通則痛。
治則以溫經散寒為主,佐以祛風除濕。導師選用《傷寒論》治療“骨痹”的代表方劑麻黃附子細辛湯聯合三維動態干擾電療儀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緩解患者疼痛的同時,可改善關節活動,延緩和預防關節變形,療效確切[6]。麻黃附子細辛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本治“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今用此方加味治療痹證屬風、寒、濕者,以受風為主者,遍身肢體關節游走性竄痛多見;受寒為主者,以肢體關節疼痛,痛有定處,疼痛較劇,得熱痛減為特點;濕邪為主者,肢體關節疼痛重著,手足沉重為主;然三者在臨床上難以截然分開。
該方雖然組成簡單,但卻精密奇特,有較好溫經散寒止痛功效。方中麻黃辛溫發汗、解表散寒;附子大溫,驅逐深陷寒邪,溫化沉疴痼疾;細辛竄透開滯效能,開胸中滯氣,通肺竅,疏通關節,既助麻黃解表散寒,又助附子溫補命門。本方補散兼施,可上可下,可表可里,可通可利,可升可降,臨證運用關鍵在于抓住“少陰本病,外感寒邪”這一基本病因病機,用于治療陽虛表寒、表里同病之證。三藥合用溫通表里、散寒止痛。
有研究表明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具有抗炎和鎮痛作用,Ikeda Y[7]運用炎癥大鼠模型,發現麻黃附子細辛湯水提取物對由免疫和化學刺激引起的大鼠腹腔肥大細胞的組胺釋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池田孔己[8]研究麻黃附子細辛湯對炎癥各期的作用,口服一定劑量的麻黃附子細辛湯后,結果發現麻黃附子細辛湯具有抗炎的作用。段小毛等[9]研究經口給予麻黃細辛附子湯水煎液,發現有鎮痛作用,肖和平等[10]研究發現麻黃細辛附子湯鎮痛作用強度與羅通定相當,并兼有一定的鎮靜作用。
三維動態干擾電療儀是在傳統干擾電和動態干擾電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具有低、中頻電流的優點。其機制可能是三維動態干擾電流激活了體內內源性嗎啡多肽鎮痛物質,也可能是刺激引發了掩蓋效應和閘門假說有關,其鎮痛作用比較明顯,曾有實驗證明三維動態干擾電療儀作用局部皮膚后,其部位的痛閾顯著提高,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治療多種痛癥,并且有明顯鎮痛效果。本科室使用的是由HANIL-TM 株式會社生產的H-308 干擾電治療儀,HANIL-TM 株式會社是專業生產醫療器械的公司,H-308 是一款外觀美觀、內部技術成熟的最新型電刺激治療儀,在已有的4電極技術基礎上多增加2電極,形成6個直徑為 6cm 圓形吸附電極,與已有的4電極產品相比,刺激部位更深,面積更大,因此能取得更深的治療深度和更柔和的感受,更好的治療效果。其工作原理是兩組中頻電流(載波頻率:4000Hz)交叉的輸入人體,交叉處產 生的干擾電頻率為 1~120Hz,作用于患部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治療時患者采取舒適的坐位或躺位,以患者膝關節疼痛最敏感點為中心交叉放置,啟動負壓泵,將吸附電極置于患處,選擇合適的吸附模式后向右旋轉 INTENSITY 旋鈕,調節輸出強度至患者感覺舒適的值。若患者感覺各電極點間的強度不一致,可調節 BALANCE 旋鈕至患者感覺一致。
李某,男,61歲,2018年3月16日初診。患者半年前出現雙膝關節疼痛,左側為重,受風受寒加重,就診于當地醫院,診斷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予抗炎、止疼等治療,癥狀稍有改善。自行停藥后癥狀逐漸加重,就診于我科門診。現癥:雙膝關節疼痛,左側為重,上下樓梯不能,下蹲不能,活動受限,惡風惡寒,納眠可,二便調。舌淡紅,苔白,脈緩。西醫診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醫診斷:痹證。辨證為寒邪痹阻,治宜散寒通絡,溫經止痛。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聯合干擾電療儀治療。藥用:麻黃12 g,附子18 g,細辛9 g等。7劑,水煎服,每日1劑。
將三維動態干擾電療儀的6個圓形吸附電極置于膝關節兩側,治療參數為載波頻率:4 000 Hz,動態頻率范圍:3 880 Hz-4 000 Hz,吸附壓力:不大于 300 mmHg,電流輸出強度為感覺閾上(有明顯的電感)為宜,每日1次,每次20 min,連續1周。
3月23日二診:服上藥后雙膝關節疼痛減輕,惡寒癥狀減輕,但雙下肢活動仍受限,上下樓梯、下蹲困難,守上方加青風藤30 g,海風藤30 g。7劑,水煎服,每日1劑。三維動態干擾電療儀每日1次,每次20 min,連續1周。
3月30日三診:雙膝關節疼痛較初診時明顯減輕,活動輕度受限,借助外物可上下樓梯、下蹲,守上方服用7劑,三維動態干擾電療儀仍每日1次,每次20 min,連續1周。3月后電話隨訪,患者訴可正常行走,基本痊愈。
利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聯合三維動態干擾電療儀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確切,安全性高,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且避免了長期口服西藥造成的肝腎功能的損傷、胃腸道反應及其他一些副作用,治療費用較低,對于早、中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是比較好的治療手段,能夠在臨床推廣使用,有較高的實踐價值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