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一萌
(遼寧省殘疾人康復中心,遼寧 沈陽110015)
中風后遺癥是指腦血管意外引起的后遺癥,也可因腦部疾病和腦外傷引起。中風患者大部分有高血壓病史,以中老年人多見,常以一側肢體癱瘓、口眼歪斜、舌強語澀或不語為主癥。近年來,隨著醫學的發展,腦中風的診斷與治療水平顯著提高,但致殘率仍較高,導致患者肢體活動功能障礙,給患者及家庭造成極大痛苦,給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遺癥,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遼寧省殘疾人康復中心收治的中風后遺癥患者68例,均根據臨床表現及病因不同,經顱腦CT或MRI檢查確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為20~60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肢體感覺、運動、言語功能障礙。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齡64~38歲;病程1~36個月;腦出血35例,腦血栓形成31例,腦栓塞2例;合并高血壓病44例,合并冠心病21例,合并糖尿病3例。
本病以早期治療為主,一般在發病后兩周,待生命體征平穩后方可進行治療。本組患者按以下方法治療,每日1次,20次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2.1 中醫療法
(1)指針透穴 取穴:健側頭部運動、感覺、語言反射區?;紓壬现?肩髃透肩髎、曲池透少海、三間透后溪;患側下肢,環跳透氣沖、陽陵泉透陰陵泉、懸鐘透三陰交。操作以指針代替毫針,上述對穴以點按、捻轉手法相向用力1~2 min,使深部組織感到酸脹為宜。
(2)推拿手法 ①患者取仰臥位,醫者以扌袞、擦、揉法施術于上肢屈肌、下肢伸肌,放松肌肉,緩解痙攣,再以捏拿、彈撥手法刺激拮抗肌,增強肌力,減緩萎縮。②患者取側臥位,患側在上,醫者站其后,一手經腋下穿出固定肩前,另一手四指并攏,抵住肩胛內側緣,相對用力反復5~10次,以松解粘連、緩解肩痛。③醫者五指與患者五指指尖相對,慢慢張開,使之產生手指背伸、足趾背屈的效果。④雙拇指彈撥腰骶、臀部肌肉,再以啄法叩擊下肢殷門、委中、承山穴結束。
2.2 西醫療法
(1)物理療法訓練 以正常人體功能位為標準,做癱瘓肢體最大限度的、不同方向的、從被動到主動再到抗阻的一系列康復訓練。①上肢訓練:緩解軀干痙攣后,患者取仰臥位,醫者用體側和上肢夾持住偏癱臂,用另一手使患者肩胛骨做向上提并前伸運動。然后,一手扶肘,一手握腕,做推肘伸腕運動。再將手臂外展外旋、內收內旋反復10~20次。同時,保持肩胛骨前伸、肘關節伸直,再把手臂移至水平外展位,拉開拇指張開患手,充分背伸腕關節和手指。最后,協助患者摸額頭,搭對側肩。②下肢訓練:患者取仰臥位,雙手交叉舉至頭上方。醫者一手將患側足保持在背屈位,全腳掌踏于床面,另一手扶持患側膝關節,維持髖關節呈內收位,足不離床向后滑動,完成髖關節屈曲運動。同時,做牽拉髖關節訓練,反復數次。再加壓屈髖、屈膝背、屈踝關節后,緩慢伸直,做下肢內收外展及直腿抬高訓練。③自主訓練:翻身起坐,從床到輪椅轉移訓練;四點跪位及前后重心轉移訓練;單雙腿搭橋及抗阻訓練;坐位平衡、站立平衡,從坐到站轉移訓練;平衡棒內步態及行走訓練。所有訓練均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2)作業療法訓練 通過對手指精細動作的訓練,進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靜態推球訓練、插木棍訓練(從粗到細)、套杯套環擰螺絲訓練、捏紙揀物體(玻璃球、黃豆、米粒等)、翻牌搭積木及穿珠子訓練。
(3)言語療法訓練 包括發音、看圖說話及朗讀訓練,聽歌曲寫日記。先易后難,循序漸進,以提高患者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
3.1 療效評定標準 采用ADL評價標準[1],通過對進食、洗澡、修飾、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用廁、床椅轉移、平地行走及上下樓梯10項活動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分,評定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100分。痊愈:評分>80分,日常生活活動基本自理;顯效:60~80分,日常生活活動輕度障礙;有效:40~59分,日常生活活動中度障礙;無效:低于40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喪失,功能缺陷。
3.2 結果 68例患者中,痊愈12例,占17.65%;顯效30例,占44.12%;有效23例,占33.82%;無效3例,占4.41%,總有效率為95.59%。
中風屬危急重病,且發病率高?!夺t學綱目》中指出“中風,世俗之稱也,其癥卒然仆倒,口眼咼斜,半身不遂,或舌強不言,唇吻不收是也”。由于氣血逆亂,上犯于腦,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2]。因此,通過刺激頭部經絡,可健腦益智,舒通平衡,促進肢體運動功能恢復。對患側上、下肢運用指針透穴,可舒經通絡、行氣活血、解痙止痛、松解粘連。再配合推拿手法,使肌肉得以濡養,筋脈得以溫煦,肢體異常運動模式隨之緩解。
中樞神經細胞有激活性和抑制性,也叫可塑性。這種可塑性是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任何學習過程或康復實踐,都以刺激、抑制和促進為前提?;颊邭埓娴膶W習能力越大,則可塑性越大,康復成功率越大。通過有選擇、有針對性的物理、作業、言語3種訓練方法,抑制和控制低級中樞的原始反射活動,加強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的調控作用,從而降低異常肌張力引起的肌痙攣,改善肌間平衡協調功能,逐漸恢復分離的、精細的和可以控制的功能活動。
運用中西醫結合有效治療,不僅對中風后遺癥的患者療效較佳,而且對截癱、骨傷后遺癥、小兒麻痹等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可克服單一手法在治療中的局限性,提高臨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地恢復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當然,也有部分患者存在悲觀、恐懼、焦慮、抑郁、煩躁等負面情緒,伴嚴重的并發癥,給治療帶來阻力,導致救治失敗,本觀察中3例無效患者均屬此類情況。因此,只要醫患共同努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就能發掘患者的自身潛力,使其盡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