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成靜,游先菊,廖章渝,曾憲輝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中醫院,江西 贛州 341400)
呃逆俗稱打嗝,以胃氣上逆動膈,氣逆上沖,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令人不能自止為主要臨床表現[1]。臨床上呃逆多以偶發多見,常短暫發作,可自愈,但少數患者發作頻繁或持續時間較長,甚至超過48 h難以停止,則為頑固性呃逆。頑固性呃逆癥狀反復發作,給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及學習帶來嚴重影響,因此應積極采取措施治療頑固性呃逆。筆者采用針刺聯合常規療法治療頑固性呃逆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贛州市南康區中醫院消化內科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頑固性呃逆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48例。治療組男22例,女26例;年齡23~73歲,平均(53.7±3.7)歲;原發病:食管炎16例,結腸炎6例,心包炎1例,腸脹氣12例,肺炎7例,不明原因6例。對照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34~82歲,平均(57.2±5.2)歲;原發病:食管炎12例,結腸炎10例,腸脹氣18例,肺炎3例,心包炎2例,不明原因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中醫內科學》[1]《功能性胃腸病學》[2]中診斷標準。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抗拒針刺治療、針刺過敏或中途退出者。
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治療。采用吸氣屏氣法,囑患者深呼吸,屏氣,再緩慢吐氣,多次重復;或行大量喝水法、驚嚇法、牽舌法、頸部壓迫法、穴位按壓法。若48 h內無效再輔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聯合奧美拉唑40 mg靜脈滴注,或甲氧氯普胺(胃復安)10 mg肌內注射等西醫藥物治療。
2.2 治療組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醫針刺治療。具體治則:舒緩膈肌,理氣和胃,降逆止呃。具體操作:患者取仰臥位,暴露針刺皮膚部位,穴位常規消毒,操作者采用規格為0.30 mm×40 mm一次性毫針,選取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天樞、中脘、膈俞、胃俞等穴,其中足三里、內關、三陰交深刺,采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 min。針刺得氣后,給予小范圍捻轉提插,平補平瀉,并辨證施治選擇配穴。如胃火上逆型選取天樞,45°角斜刺并采用提插瀉法;寒邪動膈型選取腹中穴,15°角向上透刺并行捻轉補法,但禁止提插,輔以配穴耳穴膈俞、胃穴,點刺出血后將針拔出,不留針。上述治療每日施針1次,1周為1個療程。
3.1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呃逆癥狀和體征消失;有效:呃逆癥狀減輕,發作頻率降低;無效:呃逆癥狀和發作頻率無明顯改善或加重[3]。總有效率=(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百分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治療組治愈40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83%。對照組治愈34例,有效7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5.4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9.23,P<0.05)。
《內經》中稱呃逆為“噦”“噦逆”,認為機體受病邪侵襲后,造成氣機功能障礙,升降失調,清濁不分,而致胃氣上逆[4]。中醫認為呃逆病變常犯于胃,多因飲食辛辣刺激有關,根據病因可辨寒、熱、虛、實之證,并分型施治,指出頑固性呃逆雖傷于膈,但也與肺、脾、肝、胃及三焦有關[5]。中醫治療頑固性呃逆以調暢氣機、降逆止呃為原則。西醫中呃逆指因膈肌痙攣導致聲門在吸氣時突然閉合,產生異常呃聲的障礙性活動。臨床研究發現,呃逆可能與刺激膈神經及迷走神經有關[6]。呃逆為無意識的脊髓反射,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其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及傳出神經均與膈神經及迷走神經有關[7],只要刺激反射弧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誘發呃逆。西醫常規給予甲氧氯普胺、奧美拉唑、苯巴比妥類藥物治療以緩解癥狀,其機制為阻斷乙酰膽堿M受體,抑制平滑肌收縮,通過松弛平滑肌緩解膈肌痙攣而達到療效,但仍存在部分療效差、難以根治及產生副作用等問題[8]。
本次研究選用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天樞、中脘、膈俞、胃俞為針刺主穴。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陰維脈),聯絡三焦,常配中脘、足三里治療胃脘痛、嘔吐、呃逆,能寬胸理氣、和胃健脾、降逆止呃,針刺內關穴對胃腸功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9]。足三里為胃之下合穴,常治胃痛、嘔吐、呃逆等胃腸疾病。三陰交為脾、腎、肝經之交會穴,有調治脾胃的功效。天樞為大腸之募穴,常用于治療胃腸疾病。膈俞為血會,主治胃脘痛、嘔吐及呃逆。胃俞為胃之背腧穴,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功。中脘與足三里合用,瀉之能清熱降氣;補之能益氣溫中。內關和中解郁,膈俞利膈降逆。研究發現,刺激中脘有增強胃腸蠕動之功效,可達到解除幽門痙攣的效果。再根據患者自身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依據證型選擇配穴,并結合針刺施針方法,達到調理氣機、和胃降逆、止呃、寬胸利膈之功效,且治療過程中患者無明顯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針刺治療頑固性呃逆療效顯著,操作簡單,治療過程無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