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祝平
(江蘇省儀征市中醫(yī)院 江蘇 揚州 211400)
顧中欣,江蘇省儀征市中醫(yī)院主任中醫(yī)師,江蘇省名中醫(yī),江蘇省名老中醫(yī)學術繼承指導老師,全國基層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專家。其從醫(yī)50載,精于內科、婦科疑難疾病診治,對惡性腫瘤治療有獨特的理論與經(jīng)驗,臨床效果顯著。現(xiàn)將顧中欣老師運用中醫(yī)治療惡性腫瘤驗案2例整理如下。
患者,女,68歲,2015年3月15日初診。外院診斷:肺癌晚期,失去手術機會,亦未行放化療,遂求診于顧中欣老師處。刻下癥:咳嗽少痰,苔薄白,脈細。處方:蜜麻黃6 g,桃仁10 g,苦杏仁10 g,百合15 g,百部15 g,桑白皮15 g,細辛5 g,北沙參15 g,蛤粉炒阿膠15 g(烊化),茯苓15 g,姜半夏10 g,浙貝母10 g,地龍10 g,僵蠶10 g,土貝母20 g,金銀花15 g,魚腥草20 g,胡頹葉10 g,紅豆杉15 g,鐵樹葉15 g,藤梨根15 g,蜀羊泉15 g,壁虎5 g,甘草片6 g同,7劑。水煎服。
2015年3月25日復診:服藥后咳嗽減輕,原方加砂仁、蔻仁各5 g(后下),生雞內金10 g,五谷蟲10 g。此后,宗化痰散結、清熱解毒、養(yǎng)陰潤肺、活血化瘀等治法辨證加減,治療雖時斷時續(xù),復診13次,均在顧中欣老師門診治療。至2017年3月18日,患者已生存2年余,仍從事家務及部分農活。2017年8月,其鄰居來診,謂患者身體尚好。
患者,男,78歲,2015年4月29日初診。自覺吞咽受阻數(shù)月余,腹脹,隱痛,漸進性消瘦,乏力。苔薄白,脈細。患者就診前在南京鼓樓醫(yī)院行胃鏡檢查,病理診斷為賁門癌晚期,建議手術治療,因患者拒絕手術,遂轉請中醫(yī)治療。處方:黃芪20 g,黨參片5 g,茯苓15 g,炒白術15 g,姜半夏10 g,陳皮6 g,炒白芍15 g,吳茱萸5 g,黃連片6 g,白及15 g,烏賊骨10 g,浙貝母10 g,劉寄奴10 g,三七粉5 g(沖服),紅豆杉15 g,藤梨根30 g,蛇六谷6 g,草珊瑚15 g,沉香曲10 g,生雞內金10 g,甘草片6 g,7劑。水煎服。
2016年5月6日復診:原方減白及、白芍、白術,加柴胡、延胡索各10 g,香附10 g,炒枳殼10 g,焦三仙各15 g。服藥3個月,自覺吞咽梗阻感消失。2016年10月12日胃鏡示:賁門齒狀線呈環(huán)形,黏膜稍有不規(guī)則隆起,表面及周圍黏膜糜爛,與前期檢查對比,癌面縮小。繼續(xù)中藥治療,宗扶助正氣、理氣和胃、化痰散結、活血祛瘀等治法,并加入抗癌中藥,隨癥加減。至2017年8月,復診27次,服藥264劑,吞咽、梗阻癥狀未出現(xiàn),納食、二便正常,身體狀況尚好。
腫瘤一病,古醫(yī)籍無明確的記載,其類似癥狀可散見于積聚、癥瘕等篇章中,因此在診治腫瘤時無古訓可循。顧中欣老師認為,中醫(yī)治療惡性腫瘤一要遵循中醫(yī)學辨證論治的原則,辨清疾病的屬性;二要辨清患者的身體狀況,也就是正氣的盛衰程度;三要借助現(xiàn)代醫(yī)學的檢查,確定腫瘤的病位及性質;四要詳細了解患者就診前的治療情況,如手術切除、放化療者,或未進行西醫(yī)治療者。
在治療方面,必須在辨證的前提下立法用藥,根據(jù)正邪的虛實偏重而確定扶正祛邪的側重。一般沒有手術或放化療的患者,病程相對較輕,正氣尚可,治療當以逐邪為重,助以扶正,反之則重扶正,助以祛邪,用藥各有所側重。在病位上,用藥時應有所考慮,加入相應的引經(jīng)藥,以求藥性直達病所。借助現(xiàn)代藥理研究成果,在辨證的基礎上,加入有抗癌作用的中藥,如腺癌選擇蛇六谷、蚤休、藤梨根,鱗癌選擇半枝蓮、山豆根,肉瘤選擇龍葵、蛇六谷、壁虎、靈芝等,均可酌情使用,以增強療效。
案1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因經(jīng)濟原因,未接受手術及放化療,顧中欣老師在治療時均按照扶正祛邪之法治療,在辨證論治基礎上,加抗癌中藥,取得滿意的效果。案2患者因年事已高拒絕手術,顧中欣老師以理氣和胃、化痰祛瘀、清熱解毒之法治療,加抗癌中藥,可消除患者的梗阻癥狀,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