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8-01-22 06:44:23鄭微微沈貴銀
江蘇農業科學 2018年7期
關鍵詞:利用綠色農業

鄭微微, 沈貴銀

(1.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14; 2.江蘇農業科技創新決策咨詢研究基地,江蘇南京 210014)

隨著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生產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正在成為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突出問題。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十一五”以來,國家對發展綠色農業重視程度逐步提高、政策出臺越發密集、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1]。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正式將農業綠色發展作為加快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2]。江蘇省在解讀與落實執行國家相關政策的過程中,出臺了針對江蘇省實際生產的實施辦法,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制度體系,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效,但仍然存在生產要素支撐體系不完備、綠色生產標準和規范匱乏、市場機制發揮不充分、政府管理體制不健全等問題,須要進一步厘清發展思路、完善理論體系、明確政策取向。

1 農業綠色發展的概念與內涵

關于農業綠色發展的概念目前尚沒有明確的界定,學者研究更多的是綠色農業。劉連馥認為,綠色農業是以實現生物資源的整體利用以及微生物-植物-動物的良性生態循環,提高農業生產綜合利用水平和經濟效益為目標的農業[3]。白瑛等認為,綠色農業是農、林、牧、漁、加工業施行標準化生產的新型農業生產模式[4]。李秋洪等還提出,綠色農業是指以生態經濟學原理為指導,以生態農業為基礎,以綠色食品為特征,充分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以促進農產品安全、生態資源安全和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協調發展為目標,以農業標準化為手段,推動經濟、生態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發展模式[5]。鐘雨亭等提出,綠色農業不是傳統農業的回歸,也不是對生態農業、有機農業、自然農業等各種類型農業的否定,而是拋棄各類農業的種種弊端,取長補短、內涵豐富的一種新型農業[6]??梢?,綠色農業是一種有利于環境保護,有利于農產品數量安全與質量安全的現代農業發展形態與模式,不僅包括綠色農產品,還包括農用物資的回收利用、農村能源的有效使用以及對農業物種的保護及其生存環境的改善[7]。農業綠色發展則是在確保農產品數量安全、質量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的前提下,以全面、協調、永續發展為基本原則,以提高縣域農業綜合經濟效益為目標,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裝備,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將標準化貫穿于農業生產的整個產業鏈條,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提高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注重對農村環境的保護,汲取人類農業歷史發展的文明成果,最終實現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綠色農業的生產活動[8]。

2 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取得的成效

2003年以來,江蘇省始終堅持高效生態戰略,堅守綠色生態導向,不斷強化政策引導及落實務實舉措,農業綠色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2.1 綠色發展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2003年以來,江蘇省圍繞綠色生態農業和可持續發展,分別從生態文明建設、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太湖流域污染防治、農業循環經濟等6個方面出臺了系列政策與制度,有力推動了系統化、綜合性、廣覆蓋的政策制度體系建立,初步形成了“法律約束、政策支撐”的制度體系。在法律制度方面,江蘇省出臺了《江蘇省環境保護條例》《江蘇省長江水污染防治條例》《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江蘇省耕地質量管理條例》《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等規章制度,大力推進水環境、土壤、大氣共同治理的“水土氣聯治”。在支持政策方面,江蘇省出臺了《江蘇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省政府關于全面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太湖流域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及綜合利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關于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明確規定了對畜禽糞污源頭減量、農藥化肥減量、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農膜和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等方面進行“技術補貼、生態補償、項目補助”的支持政策。

2.2 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初步確立

一是生態布局逐步優化。江蘇省大力推進農業生態化布局,落實農業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發展性空間和約束性空間,在11個縣整建制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設綠色發展先行區。省、市、縣三級出臺生態畜牧業發展規劃,統籌布局畜禽養殖區塊和總量,重新劃定畜禽禁養區、限養區。累計治理大中型畜禽場(戶)3 000多處,種養布局得到優化。二是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與機制逐步形成。江蘇省大力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在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方面,通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形成了田間蓄糞池、異位發酵床微生物降解、第三方集中處理、種養專業一體化等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模式與機制[9];在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方面,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建設,以秸稈“五化”綜合利用為主要手段,探索形成了秸稈能源化、基料化、飼料化、肥料化與原料化利用模式與機制。三是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各地立足當地農業廢棄物總量及環境容量,合理布局畜禽糞便和農作物秸稈收集處理、沼液配送、有機肥加工等配套服務設施,不斷完善資源循環利用社會化服務體系。

2.3 農業清潔生產和廢棄物治理效果不斷顯現

江蘇省以糧食和主導產業為重點,集成推廣應用肥藥減量技術與模式,提高肥藥利用率。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446.7萬公頃次,耕地質量建設、有機肥推廣補貼、綠肥種植補貼等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率先在全國提出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覆蓋率并達72.4%,高于全國10百分點以上。建立病蟲害綠色防控綜合示范區143個,推進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57.3%,高于全國20百分點。同時,畜禽排泄物、秸稈等廢棄物實現多途徑的資源化利用,農藥廢棄包裝物與廢棄農膜基本得到回收和處置。2016年,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突破89%,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秸稈綜合利用率突破90%,比全國平均高10百分點,建立面源氮磷流失生態攔截工程1 400多萬m2,化學氮肥、農藥使用量10年間分別削減20%、30%以上。全省建立了以集中處理為主、分散處理為輔的無害化處理體系,生豬實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

2.4 綠色農產品供給持續增加

江蘇省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建設,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制度,強化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監督管理。目前,全省省級農產品抽檢合格率始終穩定在98%以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6%)。重點打造特色優勢農產品品牌,較好地滿足城鄉居民的綠色消費需求。2016年,全省“三品一標”總數達1.7萬個,居全國第一,累計登記地理標志農產品超過40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

3 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江蘇省的農業綠色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現實生產及構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制度體系和長效機制來看,仍然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3.1 農業綠色發展支撐體系不夠完備

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受諸多生產要素制約。一是綠色生態技術亟待攻關推廣?;兽r藥減量增效、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畜禽排泄物污染源防控、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等綠色生產單項技術或共性技術取得一定突破,但是總體儲備還比較少,綠色生態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力度還不夠。如在農作物輪作茬口緊的多熟地區,秸稈仍然以粉碎淺層還田為主,腐化時間短,容易影響下茬作物生長;異位發酵床是中小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相對經濟有效的模式[2],但示范的區域集中,推廣的力度還不夠。二是先進適用設施設備不多。目前關于有機肥施用、作物秸稈收集打捆一體化等綠色環保節能的成熟機械不多,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綠色發展人工成本過高的問題。如伴隨經濟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勞動力價格上升,人工收集667 m2土地上的秸稈需耗費1個工時,收集的秸稈可供1戶人家2個月的生活薪柴使用,而農忙季雇工工資達150~200元/工時,可供1戶人家近半年的生活燃氣費用??梢娤冗M適用設施設備的研發也是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三是綠色發展復合型人才包括政府管理人才和綠色服務人才缺乏。農業綠色發展是一項新生產業,對人才的要求極高。在政府管理部門中,綠色工作的推行離不開專業管理知識人才。調查顯示,在現有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機構中,86%的機構現有人員隊伍不適應當前的農業綠色發展工作要求,主要原因是人員數量不夠和專業技術水平不高。農業綠色發展要求人才既要懂綠色生產技術知識,還要懂企業經營管理、綠色產品營銷等知識。但目前我國農業綠色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對復合型人才的吸引力還不夠。

3.2 農業綠色生產標準和規范匱乏

綠色農業是一個新興產業,缺乏與之對應的生產標準和操作規范。一是農業綠色生產標準或操作規范缺乏。如在農業綠色防控技術中,普遍采用的是黃板和殺蟲燈,但是不同作物667 m2耕地用多少黃板和殺蟲燈,每個間隔多少米,多久換1次等標準或操作規范均缺乏,導致農業綠色生產存在明顯的個體和區域差異,影響農業綠色發展。二是農業綠色投入品標準體系缺乏。農業綠色投入品包括秸稈加工的飼料、糞便加工的有機肥、沼液加工的液體肥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品。由于農業廢棄物本身的基質成分不穩定,因此無法直接成為綠色投入品被利用,如青貯秸稈含水量高容易霉變,畜禽糞便基質成分高容易燒苗等,必須借助工業加工形成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商品化。但目前關于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品的性能尚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致使這些農業綠色投入品難以成為流通的商品。

3.3 市場機制作用發揮不充分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關鍵。目前,江蘇省開展的諸多農業綠色發展實踐,市場機制運用并不充分,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投資結構中政府所占比例較大。諸多農業綠色發展實踐主要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其他主體,但是從投入結構來看,仍然主要依靠政府,其他主體投資意愿不高。如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和處置的投入全部依靠政府財政資金,其他主體只愿意賺取服務費用;在畜禽糞污治理中,政府不但負責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改造的投入,還要對沼氣發電上網收購價按省定光伏發電上網收購價給予政策優惠,此外沼液抽排費和運輸費基本全由政府投入,養殖場用沼渣生產有機肥可享受稅收優惠,農民使用有機肥還能獲得政府 150~200元/t 的財政補貼。在目前的投資結構下,一旦政府投入減少,農業生態循環鏈條將難以持續運轉。二是在運營模式中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并不明顯。農業綠色發展的主要運營模式是“政府扶持、企業投資、農戶參與、市場運作”,核心是依靠企業積極主動推進市場化運作。然而,目前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作用并不明顯。在基建方面主要依賴政府扶持,在技術、產品研發方面沒有成熟的創新機制,在綠色生產方式與產品示范推廣方面尚未形成廣泛的市場效應。三是產業鏈條短,產品價值挖掘不夠。根據農業產業價值鏈“微笑曲線”理論,位于產業鏈上游的研發設計環節與位于產業鏈下游的產品深加工、服務、營銷環節是產業價值鏈中增值空間最大的環節。但在現實生產中,農業綠色發展產業鏈條局限于“生產-粗加工-銷售”,產業價值鏈位于“微笑曲線”的底部,產品價值挖掘不足,因此有必要從產品研發、產品多元化精加工、技術服務、市場營銷等多個方面進一步挖掘綠色農業的市場潛力,進而實現綠色產品“優質優價”。

3.4 政府管理體制不健全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實現國家食物安全、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政府有必要對其進行大力扶持,但現實情況并不十分理想。一是農業綠色發展機構設置不健全。江蘇省市級、縣級、鎮級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管理機構(農業部門內設機構)與服務部門(農業部門直屬事業單位性質部門)設置未成體系。對江蘇省11個市33個區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僅37.5%的市級單位同時設置了管理機構與服務部門,僅12%的區(縣)級單位同時設置了管理機構與服務部門,鎮級單位幾乎不存在專門的服務部門,導致各級單位在傳達和執行農業綠色發展工作過程中,存在工作傳達不到位、責任部門不明確、執行效果不明顯的問題。二是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企業審批部門不明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企業項目一般具有農業項目和工業項目的雙重屬性,在辦理生產許可手續中存在農業部門和其他政府部門交叉管理的現象,而不同部門之間管理標準不一,影響企業生產許可證的辦理。三是用地用電等優惠政策難以落實。部分縣(市、區)農牧結合生態規模養殖場的建設項目用地仍沒有按設施農用地進行管理,企業生產有機肥仍沒有按農業用電給予優惠,阻礙了綠色農業的有序推進。

4 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思路

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應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突出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生態保育,以農業產業鏈條生態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生產過程清潔化、廢棄物利用資源化、農產品質量優質化為途徑,以構建綠色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智能化監管體系為主要內容,集聚政策、資金、技術等要素,通過核心區域示范帶動周邊區域的模式,實現整省推進。

4.1 構建綠色農業產業體系

4.1.1 優化農業產業布局 優化農業產業發展布局,對從農業生產源頭、農業生產過程到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全過程進行合理規劃,實現產業間的種養平衡、資源循環利用和產業有機耦合。將養殖場建設與農田建設有機結合,按照生態承載容量,合理布局畜禽養殖場(小區),推廣農牧結合、生態健康養殖模式,鼓勵發展農牧結合的復合型家庭農場、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和產業園區。

4.1.2 推進種養結合、農牧循環模式 總結推廣以沼氣工程為紐帶的養殖場農牧小循環模式、農牧配套家庭農場適度規模集約型模式、畜禽廢棄物綜合利用及有機肥生產加工等循環利用模式。培育構建“種植業-秸稈-畜禽養殖-糞便-沼肥還田、養殖業-畜禽糞便-沼渣/沼液-種植業”及稻漁綜合種養等循環利用模式。

4.1.3 推進綠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圍繞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構建產業鏈條完整、三次產業融合緊密、利益聯結共享、經濟生態社會效益顯著的綠色農業產業發展模式。重點圍繞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畜禽糞污生物處理與沼氣工程等,銜接原料、產品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并延伸至休閑觀光農業產業,推動要素集聚發展、循環產業鏈延伸和產業、產品與業態創新,推進“互聯網+”在綠色農業產業發展中的運用,構建糧、菜、果、茶、畜、加工、能源、物流、旅游、信息一體化和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現代綠色復合型產業體系。

4.2 構建綠色農業生產體系

4.2.1 推進農業生產投入品減量化 普及各類節肥、節水、節藥技術,節約種子、化肥、農藥、飼料等投入品。實施化肥零增長行動,合理調整施肥結構,優化配置肥料資源,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鼓勵使用有機肥、生物肥料和種植綠肥??茖W配制飼料,提高飼料利用效率,規范飼料添加劑使用,加強飼用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發使用,逐步減少飼用抗生素用量。

4.2.2 推進農業生產過程清潔化 從源頭抓農業清潔生產,加強對土壤環境的源頭管理,科學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實施農藥零增長行動,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和先進施藥機械,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推進畜禽養殖過程清潔化,推廣精確飼喂、環境智能調控、疾病自動診斷等物聯網技術,推進糞污處理機械應用,提升畜禽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應用水平,推行節水養殖,實行雨污分流、固液分離,創新推廣生態健康養殖和清潔生產技術,強化飼料、獸藥的有害殘留治理。

4.2.3 推進農業廢棄物全量資源化 一是開展秸稈全量處理利用。合理設置秸稈機械化還田與收儲利用的比例,鼓勵配備秸稈粉碎還田、撿拾打捆設備及組建專業化秸稈收儲運機構,提高機械化收儲水平,增強收儲利用能力。繼續開展秸稈多種形式利用按量補助工作,拓展秸稈綜合利用渠道,建立多層級緊密合作的秸稈收儲利用新型模式,科學引導各類主體開展秸稈肥料化、能源化、飼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進行定向招商,引進秸稈利用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科技型企業,提升秸稈產品市場競爭力。二是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進不同類型農牧結合、循環生產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方式,積極探索建立畜禽糞污收儲利用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開展畜禽糞污的分散儲存、統一運輸和集中處理,推廣商品化有機肥生產技術,鼓勵以畜禽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為原料發展沼氣工程,并結合種植業生產需求對沼渣沼液等附加產品進行循環利用。三是實施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與屠宰廢水資源化利用。加強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優化工藝流程,提升處理效率,建成并完善畜牧養殖主產區病死動物無害化收集處理體系,實現生豬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嚴格監管無害化處理全過程,嚴厲打擊亂拋亂扔和非法收購加工病死畜禽等違法行為,確保畜產品質量和公共衛生安全。倡導屠宰清潔生產,完善污水污物處理設施,推廣屠宰尾水回用技術。四是推進廢舊農膜、地膜、農藥包裝物等回收利用。開展農業投入品田間廢棄物回收利用試驗示范,積極探索建立廢舊農膜和農藥包裝物等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機制,引導各類主體參與廢舊農膜、地膜的回收利用和使用可降解地膜,建立政府引導、企業實施、農戶參與的回收利用體系,對廢舊農藥包裝物進行合理的回收處置,減少農藥殘留。

4.3 構建綠色農業經營體系

4.3.1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規?;滦娃r業經營主體是農業現代化的引領力量,更是農業綠色發展的主力軍。鼓勵農民以土地、資金、勞動、技術、產品為紐帶,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擴大農業生產規模、服務規模和產業規模,多途徑提升規模經營水平。積極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和各類農業服務組織,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發揮農技推廣機構、供銷合作社、農墾企業等單位在農業社會化服務中的作用,多元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和引導新型農業主體帶動更多普通農戶參與規模經營,讓農民獲得更多收益,多模式完善農業發展的利益分享機制。

4.3.2 完善綠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完善市、鎮、村、養殖戶四級聯動的畜禽糞便收集集中處理、沼液集中配送服務運行機制,構建畜禽糞便儲存、收運、處理、綜合利用全產業鏈發展的有效模式。采用農戶收集、政府補貼、企業收儲、回收利用的方式,建立秸稈收集儲運利用體系。采用戶收集、鎮集中、市轉運的模式,建立覆蓋全市的農藥包裝物及農膜回收體系。完善第三方參與機制,支持農業企業、專業協會、農民合作社等市場主體發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服務業。

4.3.3 拓寬融資渠道,完善金融服務體系 引導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村鎮銀行、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等機構重點加大對綠色農業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發債融資。利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簡稱PPP)模式等,鼓勵引導民間資本、社會資本投入綠色農業建設,籌措綠色農業建設所需資金。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探索農民互助合作保險,擴大保險范圍,提高賠付標準,簡化理賠手續,有效發揮保障作用。

4.4 構建綠色農業信息化、智能化監管體系

4.4.1 推進物聯網技術在綠色農業建設中的作用 實施“物聯網+綠色農業”綜合示范區項目,充分運用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運營管理技術,安裝網絡與可視監控等設備,建設綠色農業智能管理平臺,主要包括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智能運行管理平臺和綠色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管理平臺等,對農業有機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等進行智能化實時監控管理,增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智能運行管理水平。

4.4.2 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搭建信息化追溯平臺,采集主體管理、產品流向、監管檢測和公眾評價投訴等相關信息,逐步實現農產品的可追溯管理。制定追溯管理技術標準,加快制定農產品分類、編碼標識、平臺運行、數據格式、接口規范等關鍵標準,統一構建形成覆蓋基礎數據、應用支撐、數據交換、網絡安全、業務應用等類別的追溯標準體系。建立追溯管理運行機制,明確追溯要求,統一追溯標識,規范追溯流程,健全管理規則,建立主體管理、包裝標識、追溯賦碼、信息采集、索證索票、市場準入等追溯管理基本制度,促進和規范生產經營主體實施追溯行為。

4.4.3 構建綠色農業電商營銷體系 注重品牌營銷,通過互聯網、電視臺、報刊、戶外廣告、宣傳冊等形式開展廣泛宣傳,滿足消費者對品牌生長環境的訴求,并通過在大中城市舉辦推介活動及依靠各類國家和省級舉辦的各類農博會實現產銷對接。推廣電商營銷模式,拓寬營銷渠道,降低營銷成本,讓企業的產品或品牌更快更多地深入到消費者心坎里去,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品牌、了解品牌、信任品牌直至依賴品牌。

5 促進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的政策建議

推動農業走上綠色發展道路,發展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為此,筆者建議從以下5個方面進一步完善政策制度。

5.1 優化生產要素,強化綠色農業支撐體系

農業綠色發展離不開與之相匹配的科技、裝備、人才等生產要素。一是加強農業綠色發展的技術攻關與推廣。推動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共同組建綠色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在減量化、清潔化、資源化生產技術上進行集成攻關和示范推廣,形成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二是強化農業綠色發展的物質裝備。盡快調查、設計、研制、生產適合農業綠色發展的機械裝備,如在丘陵山區推廣應用鏈式貨運索道降低有機肥施用難度,在平原地區推廣撿拾打捆機械降低秸稈收集難度,并將這些機械裝備列入農機補貼,形成強有力的硬件支撐。三是強化農業綠色發展的人才培養。結合當前新型農民培養項目,盡快將綠色農業發展的生產技術規范、企業經營管理、綠色產品營銷等內容納入對農村實用人才、農民技術骨干培養中,形成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5.2 推進農業綠色生產標準化,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產業化

一是進一步完善國家和地方農業綠色生產標準體系,增補一些與生態、環境相關的標準,規范農業綠色防控、清潔化生產等技術操作規程。加強對農民應用標準化技術的指導,擴大標準化技術應用面,促進綠色農產品的近標生產、按標上市、按標流通;二是加快研究制定農業綠色投入品(資源化利用的農業廢棄物)的生產技術標準和產品標準,重點構建有機肥、液體肥和飼料產品標準體系,進一步規范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品市場,防止出現以次充好、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促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品市場的健康發展,加快農業綠色投入品的商業化進程。

5.3 準確劃分綠色農業工作類型,充分發揮市場作用

發展綠色農業具有很強的外部性,社會大眾均能享受其帶來的好處,因此,政府運用財政資金予以支持理所當然,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包大攬、全部埋單。綠色農業內涵豐富,具體包含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畜禽糞污處理、秸稈綜合利用、有機肥加工應用、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等多個方面。因此,要準確劃分這些工作的屬性,明確哪些需要政府完全埋單,哪些只需政府部分埋單,哪些可以完全推向市場。如農藥廢棄包裝物缺乏資源化利用價值,其回收處置必須全部由政府埋單,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均具有資源化利用價值,則應在技術成熟、資源利用化產品附加值提高后,將部分環節或全部推向市場。只有通過促進政府行為與市場機制的耦合,才能產生農業綠色發展的最佳效果。

5.4 加快構建科學合理的綠色農業發展綜合評價體系

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可以對農業綠色發展工作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有利于激勵先進者、鞭策落后者。同時,農業綠色發展涉及化學投入品減量、農業清潔化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多個方面,依靠某個方面的指標評價難以準確判斷農業綠色發展的綜合成效。因此有必要按照系統性、目標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在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有機肥替代、綠色防控、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方面設計具體指標,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科學的計算辦法,總體評價農業綠色發展效果,更快更好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5.5 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管理體制,加大農業綠色發展扶持力度

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是各級政府履行公共職責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健全農業綠色發展機構設置。健全市級、縣級、鎮級一條龍的農業綠色發展管理服務機構設置,形成有序的農業綠色發展工作傳達、執行、監督機制,保障農業綠色發展工作高效推行。二是明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企業責任部門。設計專門的綠色發展項目規劃許可證,環保、安監、消防等部門按照許可證標準驗收規劃項目,全面推進綠色農業產業化發展。三是優化農業龍頭企業用地、用水、用電等政策環境,支持企業對農業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

參考文獻:

[1]秦書生,楊 碩. 習近平的綠色發展思想探析[J]. 理論學刊,2015(6):4-11.

[2]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Z/OL]. [2017-11-31]. http://www.gov.cn/xinwen/2017-09/30/content_5228960.htm.

[3]劉連馥. 綠色農業初探[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4]白 瑛,張祖錫. 試論綠色農業[J]. 中國食物與營養,2004(9):59-62.

[5]李秋洪,袁 泳. 試論綠色食品與綠色農業[J]. 農產品市場周刊,2006(33):36-39.

[6]鐘雨亭,閆書達. 綠色農業初探[J]. 中國食物與營養,2004(8):59-62.

[7]嚴立冬,崔元鋒. 綠色農業概念的經濟學審視[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3):40-43.

[8]唐安來,蔡雪芳,鄭 斌. 綠色農業是江西發展現代農業的最佳選擇[J]. 中國食物與營養,2008(6):4-7.

[9]鄭微微,沈貴銀,李 冉. 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現狀、問題及對策——基于江蘇省的調研[J]. 現代經濟探討,2017(2):57-61,82.

猜你喜歡
利用綠色農業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綠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利用min{a,b}的積分表示解決一類絕對值不等式
中等數學(2022年2期)2022-06-05 07:10:50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利用一半進行移多補少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利用數的分解來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丝袜91|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精品视频91|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欧美激情伊人|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日韩欧美91|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国产成人1024精品| 日韩性网站| 91色在线视频| 日本欧美午夜| www.91在线播放| 99激情网|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午夜三级在线| 三级欧美在线|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黄色小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国产99精品久久|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视频a|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www.亚洲一区| 欧美在线天堂|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69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xx在线观看|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日韩欧美91|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免费亚洲成人|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免费亚洲成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日韩国产 在线|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欧美97色| 色噜噜在线观看| 91久草视频| 国产理论一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