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明 蘇晶晶 李 瑩
2017年11月8日下午,黨的十九大代表、寧德市委書記隋軍來到福安坦洋村,與村黨員干部共同學習十九大精神、交流學習體會,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對坦洋村的關心關愛之情、留下的好思想好傳統好作風。寧德市委常委、福安市委書記謝再春參加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坦洋村是他的基層黨建聯系點。他對坦洋村黨建工作和生產發展非常關心,先后四次到坦洋村調研指導工作,提出要大力發展茶業特色產業,堅持“誰種誰所有”,鼓勵村民開發荒山、多種茶。由此,坦洋村盤活了荒蕪的“祖宗山”“宗祠山”,短短幾年,茶山面積不斷擴大,從原有的300多畝增加到現在的3800多畝,全村現有茶廠35家,人均收入由1988年的850元增加到2016年的18159元。1990年5月習近平即將赴任福州,專門選擇在坦洋村進行工作交接。至今,坦洋群眾仍然念念不忘習近平同志臨別時“喝過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的深情話語。
“有了當年奠定的良好基礎,才有現在坦洋村茶業的發展。”隋軍察看了新世基等茶葉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在村文化展示館詳細了解習總書記當年“四進坦洋”的一段段佳話,以及村茶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精準扶貧等情況。她說,“喝過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這句飽含深情的話,一直溫暖著坦洋村百姓。這與十九大報告通篇體現的為民情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坦洋村的群眾深深感受到習總書記愛民親民的情懷,深深感受到習總書記不愧是全黨擁護、人民愛戴、當之無愧的黨和國家領袖。我們要懷著深厚的感情,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緊跟核心、維護核心。要把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實在提高“三農”工作整體水平上,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把“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好,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斗。
“學習習總書記的報告,大家有哪些感悟?”在村史館里,隋軍與村里的黨員代表圍坐一堂、親切交流。
“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振奮人心。村委會計劃將所屬的400畝集體茶園進行品種改造,并發展好鄉村旅游。”坦洋村支部書記李欽率先表達了想法。
“都是有機茶嗎?”隋軍問道。她說,發展生態環保的有機茶才是茶業發展的出路。要鼓勵發展有機茶,推動區域茶園有機化。要保護好茶生態,茶的品質高了,市場銷路才好,才能更好地提高效益、帶動群眾增收。
“十九大報告明確了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給我們吃下了定心丸。”
“我覺得要創造美好生活,就要念好‘山海經’,抓住茶葉這一主業,做大做強”……
說變化、講感悟、談規劃,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氣氛熱烈。
“今天大家在一起交流學習體會,也是一次支部會議。”隋軍說,做好農村工作,關鍵在于加強黨的建設。當年總書記通過抓基層黨建有效促進了坦洋村發展,使之成為閩東學‘三洋’中的‘領頭羊’。新時代我們要更加自覺落實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夯實黨建基礎,牢牢抓緊支部的各項建設,把黨支部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堅強戰斗堡壘。每一位黨員都要在學習宣傳十九大精神、落實農村各項政策上帶好頭、做示范,把對習總書記的發自內心的擁護和愛戴見諸行動,廣泛宣傳宣講十九大精神,帶動全村群眾共同學習。
隋軍結合坦洋村的發展實際,提出了建議和要求:“坦洋村要發揮優勢,大力發展茶產業。深入挖掘和展示茶文化,把文化內涵優勢轉化成經濟資源和效益,做大產業、做響品牌,做好茶旅結合這篇大文章,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要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確保剩下的2戶貧困戶今年內脫貧,并持續鞏固脫貧成效,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不知不覺中,夜幕已經降臨。“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領下,坦洋村一定會實現產業興旺、鄉村美麗、群眾富裕的目標,群眾生活會越來越好。”隋軍話音剛落,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掌聲飽含著認同和共識,蘊藏著信心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