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丹
地處西南邊疆的云南因云而得名,因藍天白云而知名。如今,云南新添一張“云”名片——歷經兩年多培育出的“云上云”漸成氣候。在這朵“云”上,城市治理插上“智慧之翼”;“云”下,“黑重粗”的傳統工業正向“高精新”的智能制造轉型。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云南已完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647億元,同比增長22.1%,預計全年可完成1200億元的發展目標,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
長期以來,云南工業主要依賴化工、冶金、鋼鐵等“黑重粗”產業,加之近年來煙草等一些傳統優勢產業增速下滑,資源環境要素約束日益趨緊,轉型迫在眉睫。
位于中國西南的紅河綜合保稅區內,坐落著一家名為以晴集團的企業。28萬平米的高潔凈廠房內,多條繁忙的流水線生產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液晶電視、智能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產品及其主要元器件。從這里運出的產品銷往中東、非洲、南亞、東南亞及歐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2017年的年產值,就達到106.37億元。
“今年上半年,我們實現了55.77億元的產值。”云南以晴紅河科技園總經理蔡國堂介紹,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制造2025”大戰略背景下,集團看中的就是云南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區位優勢,通過與周邊國家密切貿易合作,將移動智能產品遠銷海外。
2015年11月18日簽約入園以來,政府采取“一企一策”措施,重點支持以晴紅河科技產業園做大做強,通過簡化行政審批流程,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通過構建產業和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幫企業引進大批高素質的技術人才。“這些措施讓企業的發展十分有信心。”蔡國堂說。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的老工業基地,煙草、冶金等傳統產業已碰到“天花板”。近年來,通過工業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紅河經濟正實現“鳳凰涅槃”。
信息產業和信息化建設推動云南經濟在加快發展中謀轉型。依托滇中和六大城市群的產業園區,云南初步形成以玉溪高新、紅河經開、滇中空港、文山硯山為代表的電子信息制造集群,以保山、麗江、楚雄為主的硅電子材料及昆明稀貴金屬新材料的產業集群,以昆明為主的光電子和軟件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移動終端、平板電腦、柔性顯示器、機器人、智能家居產品等產品已實現“云南造”。
通過“請進來”,讓電子信息產品逐步實現“云南制造”,是云南省信息化建設和信息產業發展的內容之一。看中云南區位優勢的,更有華為、浪潮、百度、騰訊、阿里等知名企業。目前云南已引進有影響力的電子產品制造企業20余家,有一定規模的配套企業50余家,產品覆蓋10多個產業門類。
2016年底,面積約1.2萬余平米的玉溪華為云計算數據中心正式啟動。該中心可容納1000個物理機柜,放置1萬多臺機架式服務器、2萬個云桌面端。華為云服務政企客戶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傳統的建機房、買機柜和服務器、定期進行軟件升級的IT構建會耗費企業大量資金和精力,云服務則可以像用水用電一樣“按需取用”,企業信息化成本將大幅降低,變得更加智慧。目前,華為已成功助力玉溪打造“云南省信息服務備份中心”“西南跨境電商服務中心”“小語種外包中心”和“西南大數據離岸數據中心”。
“目前華為玉溪教育云入駐學校達到610所,解決了全市師生的教學資源不均衡問題。”華為云南企業業務部部長李志龍說。
除了玉溪,華為還與昆明、保山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促進了當地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發展。
“今年年底將實現昆明、玉溪和保山三地云計算數據中心的互聯互通,實現三角互備,在云南省內構建完備的‘一核兩翼’云服務災備體系,從而具備承載國家數據中心和南亞東南亞業務的能力。”李志龍表示。
基于當前華為公司與云南省已經取得的合作成果,今年8月17日,華為公司與云南省政府簽署了《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城市產業云、軟件開發云、政務云、大數據、智慧城市、平安云南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至此,云南信息化建設又邁出重大一步。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應用,信息化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愈發凸顯。作為邊疆省份的云南,信息產業基礎薄弱是不爭的事實,為實現跨越趕超,2015年云南提出了實施“云上云”行動計劃戰略,并出臺政策文件體系,涉及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電子商務與跨境電商、電子政務等領域,旨在形成以信息經濟、智能工業、網絡社會、在線政府、數字生活為主要特征的高度信息化社會,讓云南走上“云端”,在“十三五”時期引領全省進入轉型發展的新時代。
通過兩年多的建設,云南省信息產業已呈現出“規模不斷壯大、門類日趨完善、投資增長較快、環境不斷優化”的產業發展態勢。
2016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決定打造一座包括省政務信息、電子政務專網、電子政務內網中心及兩亞絲路的大數據中心。云上云·云南省信息化中心項目開始建設。這座位于昆明市呈貢信息產業園的“智慧大腦”占地115畝,總投資約22.4億元,主要定位為整合云南省內部數據資源、搭建行政技術支撐平臺,滿足政務數據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和民生應用的需求。
從去年年底試運行開始,該中心就不斷傳來好消息:上月28日,由建設方云投集團投資運營的“物流共享生態云”平臺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以公路運力交易服務為突破口和核心,形成以線上交易和相關服務為主要特征的物流供需撮合和保障服務手段,快速集聚物流供需資源。通過不斷積累的用戶、業務和信用基礎,逐漸帶動共同物流、物流增值等服務的培育和發展。云投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裁左廣認為,平臺打造的目的是讓信息流穿透供應鏈“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每一個環節,打通物流、資金流,通過“流程再造”重構供應鏈生態體系,為推進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提供助力。
目前,除了云上云·云南省信息化中心之外,華為西南云計算中心、浪潮云計算中心、中國移動數據中心、普洱云計算中心、麗江大數據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建成投入運營。截至今年7月,全省信息產業儲備重點項目104個,總投資947.64億元。
統計顯示:實施“云上云”行動計劃以來,云南不斷加強頂層設計,信息產業發展勢頭強勁。2016年、2017年分別完成主營業務收入826億元、1004億元,增速超過20%。其中,電子信息制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保持在30%以上增速。據統計快報監測,2018年上半年全省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47億元,增長22.1%,預計全年可完成1200億元的發展目標。全省信息產業增加值(現價)2017年完成428億元,增長12.7%,占全省GDP比重為2.6%。
如今已實現了移動終端、平板電腦、液晶電視、柔性顯示器、機器人、智能家居等產品的云南制造;一批稀貴金屬電子材料取得突破;一批云計算大數據中心落地云南。通過與中國電子科技、航天科技、中科院軟件所等單位合作,云南已經在軟件開發、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無人機、3D打印、虛擬與現實等多個領域開展了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按照信息產業布局的要求,云南著力打造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核心聚集區、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出口加工產業集群。據海關統計,2016年、2017年全省信息產業分別實現15.14億美元和18.32億美元的出口,約占全省信息產業總收入的12%,外向型經濟特征開始顯現。
下一步,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推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做好承接產業轉移和出口加工是云南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工作。云南將繼續走好“云上”之路,通過優化發展環境,加大精準招商力度,完善產業運行監測等政策措施,確保全省信息產業平穩、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