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宇
(650211 云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云南 昆明)
隨著我國新刑事訴訟法的通過,對于技術偵查做出了明確的規范,實現了技術偵查的有法可依。然而我國技術偵查制度的構建仍然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相關法律也無法實行對其的有效監督,如何在新刑事訴訟法視角下加強技術偵查的法律監督,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探討。
首先,技術偵查的法律監督規范了技術偵查的法律要件,防止其權利的濫用,是人權保障的必然要求[1]。其次,借助電子監控、測謊等技術有效監督技術偵查所獲取的證據材料的真實性與合法性,為懲治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加嚴謹的現實保證。再次,監督技術偵查程序,也是我國刑事訴訟法律推行、法制化進步的必然要求。最后,由于技術偵查包含許多特殊手段,并無明確的界限限制,法律監督的推行為公民權益提供了嚴密保障,深化依法治國理念的貫徹落實。
根據新刑事訴訟法第148條的規定,技術偵查在案件中的應用只需通過公安機關主要負責人與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審批,雖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偵查效率、加強保密性,但卻缺乏有效的法律監督,很容易造成技術偵查的混亂無序與濫用現象。基于此,急需實行針對性的措施加強法律監督,從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完善技術偵查的全過程法律監督。
在當前新形勢訴訟法實施的背景下,必須扭轉現有技術偵查監督各自為政的單一局面,建立完善的司法審查制度以強化事前監督,為技術偵查的有效落實提供科學合理的制度保障。關于司法偵查制度的建立,可以借鑒西方的分權制衡原則,將技術偵查的行政權與審批權進行分離,由現存的行政審批轉變為司法審查,從而建立權責分明、結構合理、程序正當、有效制衡的技術偵查法律監督體制,更好的保證技術偵查的合理有效應用。鑒于我國一直以來推行的訴訟文化背景與學界主流觀點,結合《刑事訴訟法》與《憲法》的既有規定,應該牢牢堅持以人民法院為核心的司法審查制度,由公安機關與人民檢察院共同配合加以輔助監督。在具體的案件判定中,如果公安機關與人民檢查院一致認為在案件中技術偵查有實施的必要,則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請,并提供與案件有關的證據與資料。人民法院根據以上材料開展審核工作,結合相關法律法規與程序判定申請是否通過。倘若申請未經人民法院批準,公安機關與人民檢察院都不具備實施技術偵查的權利,擅自使用則需要承擔相關責任。不排除存在極特殊的緊急情況,相關偵查機關在未經法院允許下使用技術偵查手段,但仍然需要在期限內向法院征求追認,方可保證技術偵查所獲的證據材料具備法律效應。
雖然新刑事訴訟法規定技術偵查一定要在法律監督下方可施行,但卻并非具有嚴格的監督效果,部分技術偵查仍舊僅僅局限在事后審查的框架中,無法阻止案件解決的過程中技術偵查被濫用的現象。基于此,需要強化過程監督,減少事后監督的無用功,從而促使技術偵查的使用得以規范。一方面,需要重新建構現場檢查制度。由人民檢查院指派檢察官參與到公安機關的辦案過程,監督公安機關是否按照規定要求走正當審批程序實施技術偵查手段進行辦案,確保其偵查手段得到有效管理與規范,偵查數據信息得到妥善記錄與保存,相關辦案場所與設備器材得到規范的檢查與保管,確保公安機關通過正規渠道獲取到相關案件的案情信息,保證其嚴格遵守技術偵查相關制度與法規進行辦案。另一方面,應在技術偵查過程中引入見證人制度。見證人是指接受偵查人員的邀請而參與到偵查活動中來,觀察并監督偵查活動進行的全過程,并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出庭作證,以證明相關偵查活動的合法性和真實性的自然人。從新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來看,我國見證人制度的適用范圍依然只局限于勘驗檢查、搜查、查封扣押物證書證這三種公開偵查行為,適用范圍的逼仄嚴重影響了見證人制度的功能發揮[2]。因此,將見證人制度引入技術偵查中還需對其進行創新,允許見證人“有限見證”,細化“見證書”的要求,賦予其合法效益。同時也要保護見證人的隱私,盡量避免直接要求見證人出庭作證,增加偵查方法的保密性,保證見證人的人身安全。
在我國既有監督技術的規定中,事后監督是技術偵查監督執行的唯一方式,但存在很嚴重的滯后性,極易造成技術偵查的濫用與違法現象的發生。基于此,我國的事后監督體制急待創新,可以借助事后通知與事后報告制度進行創新建構。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技術偵查事后通知制度。當技術偵查在緊急情況下未經法院審核而執行,則需要在技術偵查完成后的規定期限內通過書面通知的形式傳達給當事人,維護其合法權益,保護偵查對象的隱私,落實法律監督實際的推行效果。另一方面,還需要建立有效的技術偵查事后報告制度。由于當前技術偵查監督不力的問題普遍存在,對于公民的自由權與隱私權都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與損害。而建立技術偵查事后報告制度,則要求使用技術偵查手段的相關機構必須出具書面報告,詳細匯報技術偵查的具體實施情況,促使其在實施技術偵查的過程中能夠自覺意識到遵守相關法規,約束自身行為,促進法律監督發揮其實際效果。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主義法治的不斷推行與完善,已經切實推行了相關法律規制用于技術偵查的監督工作。但相比于其他國家,我國關于技術偵查的法律監督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急待完善,值得我們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支那.我國技術偵查措施的運用及其法律規制[D].河北大學,2013.
[2]鄧立軍.新刑事訴訟法視角下技術偵查的法律監督[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6,(10):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