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基
(517000 廣東賢貴律師事務所 廣東 河源)
1.異議理由五花八門,甚至出現杜撰現象
被告提出管轄異議的理由眾多,如無視一案件中多被告的情況,主張案件應由其住所地法院管轄;以申請人經常居住地不在受案法院為由提出異議,但未提供任何證據予以證明;主張原、被告曾達成口頭管轄協議;以糾紛由來已久或在當地管轄將對申請人造成不利影響為由要求案件移送中級法院管轄。更有甚者,在多起金融借款案件,合同明確約定“由貸款人住所地法院管轄”的情況下,借款人以“貸款人公司登記地雖在慈溪,但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在某地”為由,在沒有任何證據情況下,胡編貸款人住所地。
2.“充分”利用異議制度,反復提出管轄異議
如在多原告基于相同的法律事實針對同一被告提起訴訟的系列案件中,被告基于同一理由,對每個案件均提出管轄異議。在法院對部分案件的管轄權問題已作出生效裁定的情況下,對后續系列案件繼續提出管轄異議申請。又如,某被告對其所有涉訴的案件均提出管轄異議,稱提管轄異議系其應訴的必經程序。再如,某甲訴某乙案件中,某乙提出的管轄異議申請經一、二審程序被駁回,后某乙承諾還款,某甲撤訴。后因某乙食言,某甲再次起訴,某乙已與前案完全相同的理由再次提出管轄異議申請。
3.異議之后刻意回避,制造送達、取證等難題
有的被告在收到起訴狀副本等相關材料后,以郵寄申請書方式提出管轄異議。但當法院欲向其送達繳費通知書時(因案款管理系統實行一案一號,每個案件的各方當事人都有特定的虛擬繳費賬號,故必須等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后,才能發送繳費通知書),無論按原送達副本的地址還是管轄異議申請材料中的地址都無法送達。申請人亦不接聽法院電話或在電話接通后稱非本人。因申請人亦未向受案法院確認過送達地址,個別案件不得不通過公告方式送達繳費通知書、裁定書等。還有的外省被告,雖提出管轄異議,但不提供身份證等有關身份信息的材料,給管轄異議的處理增加難度。
1.管轄異議門檻過低
管轄權異議是當事人認為受訴人民法院對該案件無管轄權,而向受訴人民法院提出的不服該人民法院管轄,要求變更管轄法院的異議申請。我國現行《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當事人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可見,我國立法雖確立了管轄異議制度,但對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的事由卻未作出明確規定。實踐中,只要當事人認為人民法院不當行使管轄權,不管其申請有無合理的理由或相應的證據,人民法院都不得不啟動審查程序。
2.管轄異議成本過低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六)項規定:“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異議不成立的,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該辦法第八條第(三)項規定,對管轄權異議裁定不服提起上訴的案件,不繳納案件受理費。與低廉的受理費用相比,是巨大的程序利益。有的當事人為了逃避債務的履行,提出管轄權異議;管轄權異議被一審法院駁回后,又提起上訴,且上訴又不需要交納任何費用,也無需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和風險,人為拉長訴訟周期,牟取的不正當利益顯而易見。即使因為申請人的異議給對方當事人造成了損失,也沒切實可行的懲罰措施來對受害方的利益進行救濟。而管轄異議一旦成立,至少可增加原告的訴訟成本。權衡利弊,管轄異議成了不少當事人訴訟中的必經程序。
3.各地法治環境的差異
從理論上來說,我國作為一個單一制國家,司法具有統一性。無論在哪里訴訟,裁判結果并無二樣。但不容否定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各地司法審判能力水平不一,地方保護主義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這就使同樣的案件因選擇不同的法院而得到不同的程序利益和實體利益的可能存在。同時,受“熟人社會”傳統文化的熏陶,當事人往往喜歡在本地訴訟,認為有熟人好說話,在異地可能受刁難、冷落及不公正的對待。于是管轄異議制度也被當事人看作是維護自己訴訟利益的重要途徑。
1.明確申請管轄異議的條件
由于現行立法未對管轄異議事由作出明確規定,導致管轄異議權在一定程度上被濫用。如有的當事人僅提出管轄異議,但沒有具體的異議理由;有的則對其提出的異議理由未提供任何證據支持;還有的針對約定管轄的情形,故意玩文字游戲,曲解文意。因此,有必要對申請管轄異議的條件作出明確規定,比如要求管轄異議權人在申請書中充分闡述其提起異議的理由及依據,并就自己的主張提供必要的證據。沒有具體理由或未提供其主張所必須的主要證據的,不予審查。以此來改變目前實踐中,寥寥數語便提起一次管轄異議的不正之風。降低管轄異議權被濫用的幾率,保護當事人的利益,節約司法資源。
2.提高管轄異議的成本
異議成本低廉是管轄異議權被濫用的一個重要因素。故應考慮提高管轄異議的成本來遏制管轄異議權濫用。可以嘗試根據案件的標的按照一定比例標準收取費用。也可借鑒法國等國家的做法對濫用管轄異議權之人課以一定的處罰,并賦予對方當事人損害賠償請求權。
3.完善管轄異議的處理機制
當事人的管轄異議權是一種程序性權利。對于程序性權利,現行法律一般只設置異議、復議等救濟程序。而現行管轄異議制度賦予當事人上訴的權利,實際將管轄的內部分工外化為一種訴訟利益,造成了程序過剩,為有意拖延訴訟的當事人提供了便利。故可考慮對管轄異議案件一審終裁。此外,應有條件地擴大管轄異議裁定的效力。如法院已對部分被告提出的管轄權異議進行裁定,即法院對整個案件的管轄問題進行了判斷,該裁定書的效力及于該案其他當事人;又如,在多個原告基于相同法律事實針對同一被告提起訴訟的系列案件,被告對每個案件都提管轄異議的,法院僅對其中一個案件的管轄權進行審查判斷,該案裁定的效力及于其他案件。
[1]劉志英,李富堂.論管轄異議權[J].河北法學,1993(6):14-17.
[2]許少波.論我國管轄權異議的立法完善[J].河南社會科學,2001,9(5):21-24.
[3]張勇.論管轄權異議及立法之完善[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1):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