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潔
(310000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 杭州)
十九大的開局之年,《關于設立杭州互聯網法院的方案》審議通過。2017年8月,杭州互聯網法庭揭幕,標志著杭州互聯網法庭正式成立。
當下,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風口,眾多行業飛速崛起,在這個領域中存在且暴露出諸多問題,這些問題與人類社會生活有密切聯系,也亟待解決。在網絡購物的方面,網上購物用戶多達5億1400萬人。占網民總規模68.4%。僅在2017上半年暴露的問題,平臺收到的投訴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5.56%。其熱點問題比如退款問題,發貨問題,商品質量問題等。另外,在網絡借貸、網絡文學維權等方面的問題也層出不窮,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減少、盜版對網絡知識產權的侵犯。以上都是催生互聯網法院的條件。
隨著浙江網絡經濟的發展邁入高速路,具有深厚網絡基因的杭州作為著名的“電子商務之都”,不斷加強鞏固電子商務的資本和國際商業中心的優勢,并在發展信息經濟領域取得顯著成效。數據顯示,杭州的信息經濟貢獻了GDP增長的50%以上,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云計算、大數據、移動支付、智能物流等領域的產業發展領跑世界,另外有著名的阿里巴巴等企業,以及各種世界知名互聯網企業的云集,讓杭州在全國兩百多個城市的“互聯網+”社會服務指數排名超越廣州深圳北京而拔得頭籌。同時,也涉及到涉及網絡的大量糾紛和司法實踐的大量需求。2015年5月,僅余杭區法院的第23號法庭就已處理涉網購、網絡支付等糾紛近20000件。2017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采用2起典型案件作為參考案例,為全國互聯網相關互聯網審判提供參考。
現行互聯網法院模式下對法律人才需求,不再像傳統的法律人才,它需要適應新的司法模式,法律精英與懂得互聯網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顯然是互聯網法院所需求的。傳統法律院校所培養的法律人才,專注于法學素養的培養。現代教育中融入了互聯網技術的教育,然而對老一代法律人才而言,互聯網技術與語言才能仍然是一道缺口。人才儲備的不足,對互聯網法院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司法業務與互聯網技術的理念互通在互聯網法院顯得尤為重要。
創新人才培養,即實現司法業務與計算機技術的理念互通,做好熟悉法律并懂得互聯網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在互聯網法院的應運而生之后,將會培養精通法律與熟悉網絡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科技化日益發達的當下,首家互聯網法院的誕生將帶領日后更多同類型法院的催生,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儲備,將為未來的人才后備軍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日后科技化的法院發展鋪平人才需求的道路。
形成一個良好的司法環境,社會公眾的普法教育仍是處在重要的位置上,普法教育的成功將促進互聯網法院的開展成功,在以后的普法教育上將會融入對互聯網法院相關知識的宣傳與教育。另一方面,大力培養互聯網法律人才,為互聯網法院所需的人才作出積極的儲備,并培育相對應的教育人才,為人才機制的可持續發展做鋪墊。
互聯網法院的網絡安全性將會進一步得到加強與監管,在庭審中,不管是法院一方還是當事人一方,硬件設備的機能、安全都會有技術去給予保障。即使在用戶方遭受客觀原因而故障導致中斷訴訟程序,網絡監察系統將會立即作出相對應的判斷,代之一刀切式的默認缺席庭審或其他。在后續的補救措施也應當有專門的負責部門,并制定相應的補救計劃,遵循事前制定的補救規章制度。
對于秘密保護的安全性,以及信息保存的完整性,同樣有專門的網絡安全機構去保障,有技術的增強與落實保障,也意味著有相應的人才需求。關于旁聽程序的處理,以及超負荷的應對,將會有建立有效的機制,有專門的負責部門。關于最后的信息完整性、安全性的傳輸與儲存,聯想到的是未來量子化信息傳送,以高科技的手段進行保護儲存,使其安全效能更上一層樓。
有利于規范網絡行為。互聯網法院的催生,涉網案件得到了極大有效地解決,在網絡案件審理中取得了顯著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它的是非判斷,為后來的案例判斷作出了表率。另一方面也推動了法律的完善,起到了規范各類網絡行為的作用。
有力解決涉網案件的難點。互聯網法院對涉網案件普遍存在受案難、取證難和訴訟難的問題將迎刃而解。這類專門性的法院應對涉網案件有著專屬的優勢,比如,在涉網案件中,電子證據的取證對于傳統地方法院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會有一定程度的煩瑣。但是對于互聯網法院來說,可以直接取證。
提升法院審判效能。互聯網法院的設立,對網絡相關案件的解決有專業性的優勢,并且計算機化的司法操作,減輕了法院的工作負擔,節省了國家司法成本。
極大降低人民群眾維權成本,關于成本可以分為時間成本與經濟成本兩類。網絡活動的參與性本來就存在全球性的特點,跨界訴訟案中,傳統的方式讓當事人承擔了較高額的差旅費用。而互聯網法院解決跨地域訴訟的問題,例如在互聯網法院中的快速進入庭審系統,不僅為當事人節省了大量的繁瑣程序中的時間成本,也為其節省了經濟成本。“零通行時間”和“零差旅費用”已經成功實現。
完善社會主義法治,探索互聯網司法規則,推進現代化司法改革,樹立現代化司法標桿以互聯網審判方式引領司法模式創新改革,體現了敢于改革的創新精神,是中國司法領域向前邁進的又一個堅實的步伐。
[1]侯猛.互聯網技術對司法的影響——以杭州互聯網法院為分析樣本[J].法律適用,2018.01:52-57.
[2]張璟.中國首家“互聯網法院”落戶杭州[J].《計算機與網絡》,2017.19:4-6.
[3]樊曉磊.設立互聯網法院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一招[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7.09:87-88.
[4]李海洋.互聯網法院開啟審判模式新時代[N].中國商報,2017-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