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蘇英
(317500 浙江乾衡(溫嶺)律師事務所 浙江 溫嶺)
我國民事審判為顯示出客觀性與公平性,一般采用的是兩審終審制度。一般情況下,各地在此基礎上進行相關民事訴訟活動,使得當事人合法權益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目前我國現行民事審級制度中,民事案件主要實行兩審終審制兩級人民法院審判一件民事案件后,相應的訴訟程序得以結束,當事人不能再提起上訴。這一制度確實已發(fā)揮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我國國情以及市場經濟的不斷改革發(fā)展,人們越來越追求司法價值的公正性。改革我國審級制度、尋求公正與效率并行的司法目標刻不容緩[1]。
設計一項制度首先要以社會和現實背景為基礎,目前我國兩審終審制度是以我國國情為基礎進行設計,其中充分考慮了訴訟中“效率追求”的經濟價值。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與確立,民事訴訟的價值取向不單單要考慮經濟價值,某種程度上公平價值已趨于首位。因此從實際情況來說,決不能犧牲公正價值用來換區(qū)訴訟經濟價值。
根據調查顯示,較多民事案件進行兩審終審后,由于缺乏較為順暢的救濟渠道,當事人服判程度逐漸呈現下降趨勢,纏訴、上訴等案件的數量越來越多,相關二審法院判決的權威也逐漸下滑。很多地區(qū)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民事案件,經過數億計數的審理、申訴后,仍然沒有合理解決[2]。除此之外,二審法院審級比較低、相關交流經驗也比較少,同類案件往往裁判結果具有差異性。另外,目前民事訴訟已加強干預對審判權、檢察權等公權力,在一定程度對再審案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進而對司法公信力產生不良影響。多樣化的案件類型、復雜化的法律關系都會導致案件難度增加,進而兩審終審制度很難把握公平、公正。
民事司法改革過程中,各級法院要明確自身職能,實踐調整審級管轄工作:首先,基層法院可以主要審理訴訟金額小并且較為簡單的民事案件,同時中級法院可以作為普通案件管轄法院,并且對普通民事案件具有一審審判和判決權,同時能夠受理基層法院一審判決上訴的民事案件。其次,對于不服中級法院一審判決的案件,將其移交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并且由其承擔終審法院相關責任。
最后,不服從中級法院判定結果以及不服從高級法院二審判決的案件,應該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審查,如若同意案件所含法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執(zhí)行第三審管轄。經由最高人民法院同意的案件,基層法院以及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上訴案件在法律問題方面仍然具有終審管轄權[3]。
我國可以借鑒國外ADR解決糾紛模式,為當事人能夠提供多層次、多種類的解決糾紛路徑。首先,要不斷完善人民調解、仲裁等傳統解決糾紛機制,在調解與法院審判之間建立程序效力的有效銜接,從而保證設置的仲裁機構能夠健全。其次,要積極創(chuàng)新糾紛解決機制,逐漸完善多元化解決糾紛,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訴訟案件數量,從而減輕法院審判壓力。
每個發(fā)生的糾紛案件都具有客觀因素與人為因素,目前司法實踐中仍然存在再審啟動隨意性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三審終審不能得以正常發(fā)揮。對錯誤裁判來說,實現救濟路徑很難實現,多數發(fā)達國家都規(guī)定了再審制度。因此,再審程序需要嚴格限制,應該遵循當事人自身意愿進行自治,取消法院再審啟動權,檢察機關要保留民事抗訴權,將具體控訴范圍保持在國家、社會或者公共利益的合理范圍內。經調查發(fā)現,之所以進行再審,是依據當事人意愿所決定,同時需要限制的還有再審事由和再審案件范圍。再審案件相關事由應該限定于裁判生效存在程序瑕疵、程序違法、審判人員具有徇私舞弊的行為。但是再審案件的范圍必須為已發(fā)生法律效力,并且準許提出再審申請的終局裁判[4]。
綜上所述,理想的兩審終審制應該具有程序簡單化的特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糾正誤判技能的同時,還需要將法律見解得以統一。另外,顧及當事人感受的同時,還需要提升工作效率,并在此基礎搭配科學合理的審級制度。最后,實行兩審終審制度不僅能不斷完善訴訟程序,推動我國法律建設長遠發(fā)展,同時能提升司法權威,符合我國國情。
[1]蘇曉東.我國民事訴訟法管理制度的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7,37(2):71-73.
[2]邱思宇.構建我國民事三審終審制的思考[J].傳播與版權,2017(5):163-165.
[3]張坤.我國民事訴訟審級制度的重構[J].職工法律天地:下,2017(3):218-220.
[4]金美蘭.淺談民事訴訟法課程的教學改革[J].商業(yè)經濟,2016(7):164-165.
作者簡介:
祝蘇英(1982~ ),女,漢族,浙江紹興人,浙江乾衡(溫嶺)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