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 晨
(430000 武漢工程大學 湖北 武漢)
2015年美聯社發表蘋果第一季度營收報道,該報道是由一套自動化系統撰寫發布的。這套系統每個季度能寫出3000篇這樣的報道,每篇報道都會經過人工處理潤色,錯誤的地方會記錄下來并反饋和調整。同時,它對美聯社的寫作風格也了如指掌。
傳統的著作權法學者都認為,作品是作者人格的體現,只有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被視為作者,像動物和機器,是不可能成為作者的,即使其創作物具備了作品的特征。而現在,像美聯社“機器人記者”這樣的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向這一觀點發起了挑戰。那么像這樣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創作物,是否可以享有知識產權呢?
人工智能創作物是人工智能利用一定的技術在計算機上創作并能夠在顯示器上呈現或者可以通過復制固定下來以其他形式呈現的作品。人工智能不同于以往影響著作權法的機器之處,在于其已進入到對作品創作環節的介入。美國人工智能機器人能夠生成極具藝術性和創造力的美術作品,并在畫廊和博物館展出;我國騰訊等互聯網公司也自行開發了Dreamwriter軟件來批量撰寫財經類新聞報道,并能生成多種多樣的風格和版本;在音樂和視覺藝術領域,人工智能介入自然人的創作行為也早已出現,在人的指導下,谷歌提供的人工智能設備DeepDream所生成的繪畫已拍賣成功;與此同時,計算機游戲軟件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也能自行生成全新游戲界面供玩家使用。
隨著技術的進步,今天的人工智能已不同于20世紀中后期的計算機生成內容。如今我們面臨的新問題,是原本作為著作權客體的計算機軟件,正在迅速從協助創作的工具成為獨立內容來源。
傳統的著作權理念是以人為中心的,主體是作者或者其他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人工智能為主體這種理念,是新穎的也是受到質疑的,如果將著作權法中的獨創性理解為作者獨有人格的物化過程,或者必須體現作者的個性,那么任何計算機程序或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內容是否屬于受知識產權保護的作品,首先需要確定該內容中是否存在人運用自己的思維和技巧進行創造性勞動。同理,只有在認定存在獨創性的前提下,才可能繼續考慮作品歸屬問題,究竟是根據著作權法的權利配置規則,將作品權利歸屬于創作者或投資者,還是突破性地認定人工智能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外的新作者。
例如日本政府就承認在現行的日本知識產權制度下,人工智能自動生產的創作物,無論是創意內容還是技術信息,都無法成為知識產權的客體。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知識產權制度進行檢討,以分析使人工智能的創作物獲得知識產權尤其是著作權保護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創作物不同于人類直接創作的作品,是它出自機器之手并且正逐步實現自我編寫,這不僅引發我們的思考,人工智能創作物的權利人是人工智能發明者還是人工智能所有者甚至是人工智能本身呢?并且其創作物在法律上是否應得到知識產權的保護呢?
目前,在著作權法上規定人工智能創作物的國家主要為英美法系的國家,大陸法系國家的著作權法幾乎未涉及這一問題。英國《版權、設計與專利法》、澳大利亞對計算機軟件的保護皆將人工智能創作物作為著作權作品處理,并將為該作品創作進行必要操作的人視為該作品的作者。但是,各國在司法實踐上存在不同的處理方式。即便是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在政策上已經接受人工智能作品的國家,部分法院依據傳統的著作權理論依然可能在個案中形成不同的結論,如在20世紀80年代的一系列游戲軟件視頻案件中,法院表達的邏輯是支持軟件程序的設計者成為人工智能作品的著作權人,而不是人工智能本身;WIPO等國際組織雖然有組織過對人工智能創作物著作權問題的專家委員會討論,但最終選擇了將其留給國內法自行處理的態度。
人工智能創作物被法律視為作品還是非作品,這一政策選擇的意義十分重大。若將人工智能創作物視為非作品,則大量涌入公共領域的創作物將會大幅降低市場對于著作權作品的需求,作者將難以通過創作獲得滿意的經濟收益,投資者對于著作權市場的投資行為亦會更加謹慎。這可能會導致人類作品創作行為的減少和著作權產業的萎縮,人工智能將在一定程度上壟斷一部分類型作品的創作。若將人工智能創作物視為作品,則涌入市場的著作權作品將會大大增加,著作權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和充分。因此,各國的法律是否給予人工智能創作物以著作權保護,它的合理性基礎就在于各國依據其特殊的國情,對于上述兩種公共政策的抉擇。
任何新興技術在發展前進的過程中,都會沖破傳統束縛并加以創新,人工智能的出現正是對社會傳統觀念的沖擊。人工智能創作物是否應獲得知識產權保護這一問題的本質并不在于對創作物的獨創性、固定性以及作者人格屬性的探討,而在于人工智能創作物被接受為一種新形式的“作品”,它引發的市場效應對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是利是弊。就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現狀而言,人工智能創作物目前還不屬于知識產權法所保護的范疇,但未來人工智能創作物一定會逐漸得到重視并加以保護和支持,人工智能如何發展不僅和法律領域息息相關,也是人類社會各個領域的共同命題。
[1]何波.人工智能發展及其法律問題初窺[J].法律與法治,2017,04.
[2]熊琦.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著作權認定[J].知識產權,2017,03.
[3]曹源.人工智能創作物獲得版權保護的合理性[J].科技與法律,2016,03.
作者簡介:
弓晨(1997~ ),女,漢族,遼寧葫蘆島人,大三本科生,法學專業。
項目名稱:人工智能發展中的法律困境和對策,編號:2016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