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宇佳
(130012 長春工業大學 吉林 長春)
現在離婚率日益升高,根據民政部《2016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離婚515.8萬對,對比上年增長了8.3%。因而《婚姻法》中關于離婚的規定極具的現實性意義。
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中,在第二十四條的基礎上增加了兩款,分別作為該條規定的第二款和第三款,即為:“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假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共同債務的范圍在法律上并無明確的規定,但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相關條文中,可以知悉,夫妻共同債務便是,在婚姻存續期間,夫妻中的一方或者雙方為了夫妻的共同生活而所欠的債務被列為夫妻共同債務。綜合其他的文獻來看,可將其定義成為夫妻的雙方為了夫妻雙方的共同生活的需要或因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而產生的債務是共同債務。夫妻的共同債務,夫妻雙方需要付連帶責任。就是說,夫妻離婚后債權人有權向夫妻雙方中的任何一方行使債權請求權,被請求的一方可以在過后對另一方行使追償權。
1.舉債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認定困難
現行法律中對夫妻的一方用個人名義舉債,若可以證明該債務未用于夫妻的共同生活時,可以認定為個人債務。但在現有的法律中并沒有對夫妻共同生活負債范圍的認定標準,致使在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范圍時,由于法規規定不清楚,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對于有爭議的債務范圍理解判定不同,也易導致同案異判的情況。《婚姻法解釋(一)》第17條通過設定表見代理的方式,貌似定義了何為夫妻共同生活的日常生活需要,但是同樣沒有明確其具體范圍。
2.惡意串通的認定困難
立法者希望通過司法解釋的出臺可以盡量避免夫妻惡意串通來逃避債務清償的情況,但在《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頒布后仍難以避免如下兩種情況發生:一是,夫妻串通離婚企圖逃避債務損害債權人利益,主要是由于婚姻生活的隱秘性使得債權人難以得知二人是否有串通的行為;二是,夫妻中一方與別人串通偽造虛假債務,離婚時侵吞夫妻共同財產。在司法實踐中,當事人經常會有主張債務相對人存在惡意串通的情況,但是在案例中卻很少有舉證成功的情形。
3.約定為個人債務的認定困難
“《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的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是利益分享推定制的例外情形之一,夫妻一方要提供證據證明債權人與舉債人存在約定該債務為其個人債務的情況,則認定該債務為債務人個人債務。”但本條款所分配的舉證責任在司法實踐中卻難以實現,夫妻中一方難以掌握有效證據證明舉債人與債權人約定債務為舉債人個人債務,導致了非舉債人并不能通過證明債務具名人與債權人約定債務性質為個人債務來排除自己承擔清償責任。
能否對夫妻共同債務進行合理認定,對于保護當事人財產利益和民間借貸市場穩定同等重要。在立法和司法兩方面,都應在對法律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與保護不同主體財產利益的前提下,進一步維護市場交易秩序、促進經濟發展,重新審視現今司法實踐的困境和立法現狀,借此進一步完善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法律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夫妻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都更加獨立的基礎上。離婚時對于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的性質認定的爭議約越發常見,但是由于我國現行法律和司法解釋不能夠為爭議的解決提供合理的法律指導,因此需要我們審慎的理解我國的立法現狀,解析夫妻共同債務認定陷入困境的根源所在,提出可行的立法對策。在理論層面,對于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法律的重新構建,有利于完善我國婚姻立法,使相關法律更具完整性和系統。在實際應用方面,法律制度的完善可促進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標準更統一和明確,在司法審判過程中為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案件的審理提供了統一的審判標準,在尊重法律權威的前提下可進一步保證審判結果的實質公平。
[1]夏吟蘭.《婚姻家庭繼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
[2]王利明.《判例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出版.
[3]楊立新.《家事法》.法律出版社,2013年出版.
[4]陳葦.《中國婚姻家庭立法研究》(第二版).群眾出版社,2010年出版.
[5]劉英明.《證據法視角下的夫妻共同債務推定規則》.《學術探索》,2014年第4期.
[6]李洪祥.《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清償規則之解構》.《政法論叢》,2015年第2期.
[7]徐張博.《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商情》,2017年第23期.
[8]顏笛.《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法制與社會》,2017年第9期.
[9]陳文斌,唐思佳.《虛假的夫妻共同債務問題研究》.《法制博覽》,2017年第28期.
[10]顧鵬,王云燕.《試論夫妻共同債務的立法缺陷與改革建議》.《現代交際(學術版)》,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