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宏芳 劉艷芳
(351100 莆田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福建 莆田)
國家建設部2015年6月16日出臺《關于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的指導意見》,BIM技術迅猛的發展,并在建筑行業廣泛應用,而在2017《綠色建筑運行維護技術規范》的生效,對BIM理念和技術的研究與在建筑項目的維護階段的應用研究意義重大,而現階段信息化水平相對比較低,普遍性的存在著建筑總生命周期的信息利用率不高、運營維護管理的效率相對較低、大量重復的工作浪費了工作中的時間、人力以及財力等弊端。因此,研究BIM技術在建筑運營維護階段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美國國家BIM標準(NBIMS)對BIM的定義分為三大部分[1]。一是BIM是一個功能特性和建設工程的數字表達;二是BIM是信息資源并且是共享的,它分享一個建設項目的立體表達,為該建設項目從建設到結束中全生命周期的全部決策提供著可靠原理過程;三是在項目不同的階段,以及不同利益相關方都可通過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以及修改信息,從而支持并反映其各自的職責的相互作業。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是近幾年在傳統的CAD二維技術的基礎上逐漸發展的一種關于建筑信息模型集成的技術。根據包含BIM模型信息的豐富程度,BIM技術已經從傳統的三維信息(如建筑的長度,寬度,高度的等幾何信息)甚至拓展為四維(施工的進度模擬),五維(造價分析),乃至六維建筑全生命周期運營維護[2]。BIM具有可視化、可協作、可模擬、可優化、可動態及可出圖等特點,應用貫穿于項目決策、設計、施工、運營的全周期過程。
建筑運維管理離不開對建筑空間管理、建筑維護管理、建筑安全管理和建筑能耗管理等控制運營成本的要素的總體把控。在傳統項目的建筑運營維護管理中存在著建筑能耗大、建筑空間規劃和使用不合理、公用設施監管不當、設備維護不及時等問題[3]。
對于商業建筑來說,了解公共區域的人流分布以及建筑空間布局是最有效的空間控制前期準備,也是實現商業建筑經濟效益的有效方法。但是傳統的商業建筑在對建筑空間進行規劃和劃分時缺乏標準和需求分析,在記錄建筑的基本信息時無法做到空間變更的實時更新,對于人流量以及空間使用率無法準確分析,沒有準確的數據進行合理規劃。從而導致空間區域應用不全、空間利用率低下、區域劃分不合理等問題的出現。
在以往運營維護的安全管理中,不僅缺乏對安全隱患的預防,還在危機出現時不夠主動,不能迅速的對緊急事情進行展開措施。通常情況下,傳統的運維只做了安全問題發生后的處理以及對損失的計算,而在事故發生時處于被動,這些原因導致工程運營過程中設施設備事故多發、無法第一時間降低風險、損失加大。
3.1.1 便捷式的數據統計分析
BIM富含的大量建筑信息數據,可以詳盡記錄建筑構件、設備信息[4]。利用數據庫的采光分析,達到最大程度對太陽能的利用。同期,風能和生物能也是能耗管理的一部分。優化建筑能耗結構,與國家能耗監測數據交互,接軌各處能耗管理平臺。
3.1.2 宏觀調控空間區域
項目利用信息模型技術對空間管理實現宏觀調控、細部把握。將內部有機與建筑信息融合在一起。對項目中的出租空間進行信息集成處理,登記租客的租賃記錄、物業記錄以及個人信息和出入情況。而同樣的,當租客信息發生相對應的變化時,信息模型將重新調整數據庫,快速便捷。
3.1.3 BIM模型與公用設備、設施的系統嵌入
①安防監控系統??梢园熏F有的安防監控系統納入BIM建筑模型中,更加直觀地觀察每個監控的所在位置,對突發事件能及時發現并快速到達現場處置,同時,有利于管理者對巡視狀況進行管理。電梯系統與監控和BIM模型的動態結合,能快速地定位某部電梯的故障,及時排除安全隱患[5]。②供水、供電系統結合。水箱水位和水泵傳感器的連接,在可視化模型中能實時觀察設備情況,及時發現故障并處理;電氣系統中的電力故障在BIM模型中顯示的清晰明確,兼具由于電氣系統故障引起的火災防范的及時應對。
通過對建筑運營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對建筑的安全問題進行監控,對施工安全管理做到事前預防、事中監控和事后處理全過程的監管,對能耗管理進行最優控制。提高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了用戶對安全管理要求的理解程度和應急處理能力,真正實現建筑運營管理的科學化、智能化和安全化發展。
與傳統建筑的運營管理不同,BIM從大數據下手,以項目保值及增值為目標,創建大數據平臺。基于其信息管理系統為所需要的決策提供相對應的依據,讓企業運營和項目管理進行更加順暢。同時,BIM技術的發展站在IT行業高速發展的條件下,在IT行業美好前景的帶動下,BIM減輕建筑行業員工的負荷量,幫助建筑行業員工進行工作開展。
[1]榮欽.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工程信息與管理研究中心執行長.美國國家BIM標準V.3再進化[J].國立臺灣大學BIM中心刊,2016.04.
[2]武大勇.基于云計算的BIM建筑運營維護系統設計及挑戰[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4,6(05):46-52.
[3]孫偉.現代結構混凝止耐久性評價與壽命預測[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4]未來五年中國建筑行業信息化的發展趨勢[C].深圳建筑業協會,2017.
[5]江文.BIM技術在公共建筑運營維護階段的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6.
注:本文系2016年福建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WeRepair——基于BIMVR技術的建筑運營維護系統開發(編號20171149804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