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凱
(100000 海淀氣象局 北京)
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對氣象事業的發展要求,實現我國由氣象大國向氣象強國邁進的重要途徑。
當前,氣象事業正處在突破瓶頸、提升能級、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以率先實現氣象現代化為抓手,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實現發展方式從以業務現代化為主向科技、業務、服務、管理現代化并重轉變,發展動力從以政府主導向政府、企業、社會協同推進轉變。委托執法是政府職能轉變和推進氣象工作政府化的有益嘗試。
氣象行政執法委托是有法律依據的。《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氣象行政處罰辦法》在這方面都有相關規定。《行政處罰法》第十八條的規定: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權限內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委托行政機關對受委托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并對該行為的后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托組織在委托范圍內,以委托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氣象行政處罰辦法》第十條規定:氣象主管機構在必要時,可以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委托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八條、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氣象行政處罰。受委托的組織在委托范圍內,以委托其處罰的氣象主管機構名義實施行政處罰。委托的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監督受委托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并對該行為的后果承擔法律責任。《行政許可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委托機關應當將受委托行政機關和受委托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
為了做好氣象行政執法委托工作在實踐中可行性的調查,筆者深入到海淀區的五個鎮一個委辦局開展了深入調研,調研的結果可以形成以下結論:
(1)其他委辦局委托執法到鄉鎮街道的情況非常普遍。
(2)各委辦局能夠成就委托執法,是執法管理形勢的需要,同時有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協調。
(3)大部分鄉鎮街道的委托執法是部分執法功能的委托,例如執法檢查權的委托和普法職能的委托,執法主體責任不發生轉移。
(4)委托執法有明確的管理程序并納入當地政府部門的績效考核體系。
(5)委托執法運行規范、有序,確實帶來了執法工作的全覆蓋和高效率。
經過對相關單位的走訪、調研,結合我市目前基層氣象執法工作現狀,氣象部門是否可嘗試性開展如下執法委托模式:
由當地區級政府協調街道鄉鎮、氣象、編制等部門聯合發文對委托執法進行劃界和規范,相關事務委托到街鎮,納入綜合執法體系,群防共治。所需經費納入本級政府預算由區財政統一劃撥到鄉鎮、街道。氣象部門按計劃向鄉鎮街道部署工作,并對工作進行考核,指導、監督、評比等。鄉鎮街道有關工作人員持有氣象部門頒發的執法檢查證,可以用以解決氣象行政執法能力不足的缺陷,處罰權依然在氣象主管部門。當地工作人員具有巡查員、信息員的作用。
如果第一種模式的操作難度大,法律風險大。可以采取更中性的方式:在政府部門的協調下,將氣象行政執法工作中的普法職能委托到鄉鎮街道,納入到政府績效考核和經費預算,與其他普法工作統一部署,形成合力。并負責當地防災減災的應急演練。
委托執法的責任主體仍在委托人自身,如果受托執法的組織在執法中和對方產生糾紛,責任主體不是該組織而是委托人。因此,對委托執法的風險必須做好防控。
按照法律規定,當前的執法事項可以委托出去,但是考慮到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性和專業性,委托事項應限于不易產生糾紛的事項和不具有高度專業性的事項,并盡可能明確受委托組織的權責,并循序漸漸。
在委托書中載明委托期限為一年。一年后,若委托執法效果良好,則繼續委托。在委托期間,發現受委托組織不具備行政執法資格條件的,隨時終止委托執法。
行政執法人員隊伍必須素質過硬。氣象行政執法任務復雜艱巨,要求每一位執法人員都必須全面掌握并熟練運用多部法律、法規,具備相應專業知識和執法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有吃苦奉獻的精神和過硬的工作作風。因此,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習,引入激勵機制,開展培訓,組織執法理論與實踐研討、案例分析交流等都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加強培訓,進一步強化人員隊伍的法治意識,提高社會管理理論水平,深入觀察實施氣象法律、法規,全面提升氣象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
委托執法是政府部門在行政監管中面臨普遍問題而做出的制度探索,其利與弊也仍有待考證,其理清相關法律責任,防控委托執法風險及如何獲得各級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推動是委托執法是否可行的需要關注的重點。
另外,因時間及地域等原因我僅走訪了有限的部門,樣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來將采取適當形式對系統內相關省市、區縣氣象局基層執法工作進行調研,探索真正適合的基層氣象執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