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 成都 610072
糖尿病多汗癥,是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 DAN)主要病癥之一,文獻報道DAN患病率為 17%~78%,其中約 60%患者會出現泌汗異常的癥狀[1],其主要原因是支配汗腺神經功能受損,體溫調節功能失常。患者常表現為:全身多汗或無汗, 進食汗出或上半身汗出,下肢汗少等,臨床以全身多汗癥狀多見。現代醫學主要以對因治療為主,從控制血糖、營養神經、抗氧化應激、改善微循環、改善代謝紊亂等方面入手[2],但效果并不理想。糖尿病多汗癥屬于祖國醫學“消渴”、“汗證”范疇,基本病機為陰陽失調,營衛不和,腠理開闔失司,臨證以自汗、盜汗多見,可發生于糖尿病病程中的任一階段。中醫辨證分型大致如下。張傳儒[3]將其辨證分型為:肺胃熱盛證、氣虛不固證、陰虛內熱證、痰瘀阻滯證;姜華[4]認為可分為:氣虛不固型、陰虛燥熱型、氣陰兩虛型;華傳金等[5]則將其辨證分型為:胃熱津傷型、陰虛火旺型、陰虛陽亢型、上熱下寒型。而錢志輝教授認為在臨床上氣陰兩虧型最多見[6]。因此筆者根據中醫辨證論治以及各臨床醫家經驗總結出了“陰陽同生,助陽生陰;營衛調和,酸甘化陰;活血通絡,益氣養陰”的“養陰三法”,應用于糖尿病多汗癥,具體如下。
糖尿病多汗癥是基于糖尿病的基礎之上,糖尿病屬于中醫“消渴”范圍,消渴病久,陰損及陽,可出現陽虛或陰陽兩虛癥候,陽虛不能固外,腠理開而汗液外泄。從陰陽的角度認識汗證,陳華[7]認為“陽”即陽氣,“陰”則指血液、津液,陽氣性屬功能,陰血性屬物質,因此要生成足夠的陰性物質必須以陽氣發揮正常功能為前提。陰陽兩虛之盜汗,其治當溫陽益氣,育陰清熱。許晶晶[8]通過對仲景經方的探討發現可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療糖尿病多汗癥,療效甚佳。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出自張仲景《金匱要略·血痹病勞》篇,系由桂枝湯加龍骨、牡蠣等7味藥物組成, 原用于治療虛勞病陰陽兩虛而致“男子失精,女子夢交”之癥, 具有調和營衛、攝陰補陽、安神固澀的作用。方中桂枝辛溫通陽;芍藥酸寒斂陰; 姜棗草和中;龍骨鎮靜安神、斂汗固精;牡蠣斂陰潛陽、震懾固納,諸藥協調共奏和氣血、調陰陽之功。張靜[9]認為將其推而廣之, 該方可應用于陰陽失調, 營衛失和的消渴病引發的多汗癥。張介賓謂:“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陰得陽生,而泉源不竭”。《腎病臨床常用中藥指南》[10]提出治療腎陰不足的盜汗可方用左歸丸,其由六味地黃丸化裁而成,作為補陽益陰、陽中求陰的代表方,對以腎陰虛、潮熱頰赤突出、汗出較甚者的糖尿病多汗癥患者效果明顯。因而助陽生陰之法能很好地改善糖尿病多汗癥之陰陽兩虛證者汗出情況,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汗是津液通過陽氣的蒸騰而產生,即《素問·陰陽別論》所言: “陽加于陰謂之汗”。其又和營衛緊密相關,營衛協和,則汗液排泄正常,若營衛失和,衛氣虛弱,腠理不固;營血不足,陰虛內熱,都會導致汗液排泄異常的現象。中醫學認為消渴病的基本病機為陰虛、 燥熱內盛,燥熱之邪最易耗氣傷陰,日久耗損氣陰兩傷,氣虛多自汗,陰虛多盜汗,營衛不和,每每汗出不止,因此臨床治療著重益氣、滋陰、固表、止汗。武春麗[11]通過臨床治療糖尿病多汗癥30例觀察,認為玉屏風散合生脈散,契合消渴病之病機本質,故在治療糖尿病多汗癥能取得顯著療效。方中君藥黃芪具有益氣固表止汗、補肺脾、降血壓、調節血糖、 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改善微循環等功效[12];臣藥白術能補氣健脾、 固表止汗,協助黃芪共同發揮效果;佐以防風走表而散風邪、 祛邪而不傷正,具補中寓疏、 散中寓補之效[12-13]; 加用桂枝、白芍調和營衛,麻黃根、浮小麥固表實衛、健脾補氣;諸藥合用共同達到益氣固表止汗的效果。同時曹艷華等[14]也認為玉屏風散加味,諸藥合用,可共奏益氣固表、調和營衛以達止汗之功,在臨床治療中取得滿意療效。酸甘化陰法是指將酸味藥與甘味藥配伍同用后產生滋養陰液、生津益氣功效的一種治法,甘寒、甘涼滋生津液,酸味收斂固攝津液,兩種性味的藥物一滋一斂,既滋生陰津,又防止津液丟失。高如宏等[15]結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中 “酸勝甘 ”的思路與方法 ,總結出酸甘合璧、益氣養陰的方法 , 以消渴煎作為臨床治療糖尿病的基本代表,若在臨床中正確辨證施治 ,隨證化裁 ,可以用于糖尿病多汗癥治療且療效明顯。由此可見調和營衛、酸甘化陰之法為治療糖尿病多汗癥的良法。
《靈樞·癰疽》曰:“中焦出氣如露, 上注溪谷而滲孫脈, 津液和調, 變化而赤為血。”提示血和津液皆來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氣, 通過滲入與滲出血脈則相互轉化, 并行于脈中而循行流注全身,故有“津血同源”、“汗血同源”之說。高普教授[16]依據中醫學理論,結合現代臨床,認為最終導致糖尿病多汗癥發生的根本原因為“虛”和“瘀”,糖尿病多汗癥以氣陰兩虛,氣血瘀阻證多見,依“異病同治 ”之法 ,采用益氣活血的代表方劑補陽還五湯為基礎, 辨證治療多汗,屢獲效驗。此外,常凱發現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糖尿病多汗癥, 效果顯著[17]。此來源于王清任在《醫林改錯·血府逐瘀湯所治之癥目》中提出的活血止汗法[18]。方中重用黃芪性味甘溫,善補脾肺之氣, 益氣固表,實為止汗;配以當歸 ,以增益氣養血之力;氣虛血瘀之證,本虛而標實,故輔以川芎、紅花以治血,赤芍、桃仁以化瘀,地龍以通經活絡,兼陰虛者則合用生脈散,益氣養陰,斂汗生脈效果極佳[19]。同時再根據病情調整補血活血劑量以及養陰藥物的劑量,即可達到標本兼治,養血生陰,血充陰必生的效果,從而更好地改善患者汗出異常的臨床癥狀。
“養陰三法”突顯了在治療糖尿病多汗癥時需將“養陰”貫穿于疾病的始終,重視臟腑的氣血陰陽,只有維持陰陽和、營衛和、氣血和的狀態,人體才能維持正常體溫和汗液分泌,保證精力旺盛、臟腑功能正常運行、抵抗邪氣入侵,人體生命活動才能順利進行,生理功能才能穩定發揮。另外,黃精玉竹牛肉湯作為食療可用于此類患者中[20],日常可選擇適當的鍛煉方式如太極拳、八段錦等來增強體質,并持之以恒,往往能取得更好的臨床效果。“養陰三法”的應用主要體現了中醫學中“治病必求于本”、“異病同治”的理論,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1]仝小林.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解讀[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180-194.
[2]章冬梅,宋光耀.糖尿病神經病變導致的出汗異常該如何應對[J].糖尿病天地(臨床),2015,9(5):268.
[3]張傳儒.糖尿病性汗出異常的中醫治療探討[J].浙江中醫雜志,1998,33(11):507-508.
[4]姜華.中醫辨證治療糖尿病汗證 30 例[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5,22(6):39-40.
[5]華傳金,張志遠,徐遠.糖尿病汗證辨治經驗[J].北京中醫,2007,26(1):44-45.
[6]錢志輝.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多汗癥臨床療效觀察[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7(2):61-63.
[7]陳華. 陰陽互根互用理論在中醫臨證的應用[J]. 大眾科技,2015,17(6):116-117.
[8]許晶晶. 仲景經方治療消渴病多汗癥的應用探討[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08.
[9]張靜.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療糖尿病多汗癥32例[J].社區醫學雜志,2008(5):74.
[10]李方玲,敬蘋.腎病臨床常用中藥指南[ M] .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6:34-38.
[11]武春麗.玉屏風散合生脈散治療糖尿病多汗癥30例[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2,18(1):113.
[12]汪秀芳. 玉屏風散治療 46 例小兒多汗癥臨床療效觀察[J]. 醫學信息,2015,29(10):262.
[13] 許世英. 辨證施治多汗癥[J].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27(3):65-67.
[14]曹艷華,王東新,孔靜,等.玉屏風散加味治療糖尿病多汗癥38例[J].中國中醫急癥,2005(7):636.
[15]高如宏,賈愛民,陳衛川.酸甘益氣養陰法在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J].河北中醫,1999(2):118-119.
[16]尹麗媛.高普運用補陽還五湯治療糖尿病多汗癥經驗[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29):102-104.
[17]常凱.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糖尿病多汗癥45例[J].四川中醫,2007(3):70-71.
[18]吳久勤.益氣養陰活血通絡法治療2型糖尿病多汗癥30例[J].河南中醫,2009,29(9):879-880.
[19]崔曉云,趙巧鳳,王河寶.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多汗癥57例[J].江西中醫藥,2016,47(6):54-56.
[20]李宏紅,張廣德,魏子孝.魏子孝治療糖尿病多汗癥經驗[J].北京中醫藥,2010,29(11):83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