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4
李培旭教授是我國著名中醫腎病專家,2004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第一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2013年獲“國家第五批名老中醫”稱號,國家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導師,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從事中醫臨床和科研工作40余載,勤求古訓,遍訪名家,博采眾長,治學嚴謹,學驗俱豐。李培旭教授擅長治療各種疑難性腎臟疾病,尤對泌尿系結石有獨到見解,下藥穩準,療效確切。筆者有幸侍診,收獲頗豐,現總結李培旭教授運用自擬化石排石散治療泌尿系結石的經驗,以饗同道。
泌尿系結石又稱尿石癥,是指在泌尿系統中(包括腎、輸尿管、膀胱、尿道)有晶體物質和有機物質異常積聚[1]。泌尿系結石的形成多在腎盞和腎盂部位,可脫落到輸尿管和膀胱,原發于膀胱的結石不多見。臨床上一般將泌尿系結石分為含鈣結石和不含鈣結石兩類:含鈣結石為多,主要為草酸鈣和磷酸鈣;不含鈣結石較少,主要有尿酸結石、磷酸鎂銨結石和胱氨酸結石等[2]。本病發病率為2%~3%,好發于25~40歲,男女之比約為3∶1[3]。其病因及形成過程與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種族遺傳、飲食習慣、代謝異常、疾病、用藥、泌尿系梗阻、感染、異物、腎的損害及尿液變化等因素有關[4]。臨床表現可因結石所在部位不同而異。腎結石以腰痛和血尿為主要癥狀,腎絞痛時往往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大汗淋漓,血尿可為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輸尿管結石癥狀類似腎結石,腰痛多為一側,向下腹部或會陰部放射,血尿更明顯,更易造成梗阻,引起同側腎積水和感染,甚至造成急性腎衰竭。膀胱結石可見排尿困難,或排尿突然中斷,血尿以及排尿疼痛,且極易引起膀胱炎,出現尿頻、尿痛、膿尿和血尿。尿道結石則有尿線變細,或排尿突然中斷,部分患者可出現尿潴留。
泌尿系結石屬中醫“淋證”、“腰痛”范疇。《諸病源候論》記載:“石淋者,淋而出石也……其病之狀,小便則莖里痛,尿而不能足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沙石從小便道出,甚者塞通”;并闡述其病因病機為腎虛所致膀胱氣化不利,膀胱濕熱而致腎的機能失常所致。如“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腎虛則小便數,膀胱熱則水下澀,數而且澀,則淋瀝不宣,故謂之淋”。中醫認為本病與體質、情志、飲食等因素有關。體質方面,濕熱體質、火熱內盛體質、陰虛火旺體質等因邪熱煎熬津液,雜質沉積,生成砂石;情志方面,多因長期情志抑郁、惱怒,氣郁化火,煎熬津液,雜質沉積,生成砂石;飲食方面,多因飲食不節,恣食肥甘酒類,濕熱內生蘊結下焦,尿液受其煎熬,雜質沉積生成砂石。臨床上泌尿系結石因于濕熱者多,因于火熱者亦多。火熱者多因氣郁化火;或用情失度,相火妄動;或素體陰虛火旺,致火熱內盛,熱蘊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久尿中雜質結為砂石,留滯于腎、輸尿管、膀胱、尿道,形成泌尿系結石。
組方:雞內金300 g,琥珀100 g,滑石100 g,芒硝100 g,甘草100 g。上藥共研細末,每服5 g,開水沖服,每日3次。功效:化石排石,利尿通淋。主治:石淋。臨床表現為腰腹絞痛,少腹脹滿,小便澀滯不暢,灼熱刺痛,尿色黃赤,尿中帶血,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B超,X線片顯示泌尿系結石。
方解:“化石排石散”是通過化石排石,利尿通淋的作用,治療泌尿系結石的散劑。方用雞內金化石排石,生用則通淋滑石作用更強,為君藥。中藥藥理研究表明雞內金有增強膀胱括約肌收縮的作用[5]。琥珀、滑石、芒硝為臣佐藥,3藥協助君藥化石排石、利尿通淋。其中琥珀通淋排石、活血散瘀,擅治腎結石伴血尿者;滑石性寒而滑,寒能清熱,滑可利竅,主歸膀胱經,善利尿通淋;芒硝軟堅散結,配雞內金能增強化石作用。中藥藥理研究表明,琥珀可利尿通淋、鎮靜催眠、具有中樞抑制作用[6];滑石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但作用時間短[7];芒硝有瀉下、抗菌、抗炎、利尿等作用[8]。甘草清熱解毒,瀉火而直達莖中而止痛,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化石排石、利尿通利之功效。
患者,女,43歲,2015年6月17日初診。主訴:左側腰部絞痛2月余。病史:患者于2個月前左側腰部絞痛,至當地醫院就診,泌尿系彩超發現左側輸尿管上段結石及腎盂積水,曾先后兩次住院,給予抗生素、甘露醇、呋塞米等藥物治療,腰痛緩解,但結石與腎盂積水未變化,來診時,見形體偏胖,面色淡白,左側腰部酸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脘腹脹悶,肢體乏力,大便稀溏,小便澀滯不暢,尿色黃有熱感,舌淡紅體胖邊有齒痕,苔白,脈沉細。尿常規檢查:潛血(++),紅細胞(+)。泌尿系彩超示:左輸尿管上段結石(6 mm),腎盂積水(腎竇液性暗區前后徑56 mm)。西醫診斷:輸尿管結石并腎盂積水。中醫診斷:①淋證-石淋;②腰痛。辨證:濕熱蘊結,腎陽虛,氣化失司,水道不利。治法:排石通淋、清化濕熱、健脾補腎。方用自擬化石排石散、排石健補湯加減。處方①:雞內金300 g,琥珀100 g,滑石100 g,芒硝100 g,甘草100 g。上藥共研細末,每服5 g,開水沖服,每日3次。處方②:金錢草30 g,海金沙30 g,雞內金20 g,黨參15 g,生薏苡仁30 g,云茯苓20 g,補骨脂15 g,肉桂10 g,核桃仁30 g,懷牛膝15 g,冬葵子20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天1劑。2015年7月9日復診:上方隨證加減服用3周,于服藥第12天過濾尿液時發現結石1個,排除后明顯覺得身體輕爽,體力好轉,食欲恢復。泌尿系彩超復查未見異常。與原彩超對比:輸尿管結石排出、腎盂積水消失,尿常規檢查未見異常。
按語:輸尿管結石以腰痛和血尿為主要癥狀。腰痛多為一側,向下腹或會陰部放射,血尿更明顯,更易造成梗阻,引起同側腎積水和感染,甚至造成急性腎衰竭。本案輸尿管結石伴腎盂積水,證屬石淋。因結石日久,濕熱蘊結,脾腎虛弱,氣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本案濕熱蘊結下焦,同時脾腎陽氣虛弱,形成虛實夾雜,寒熱錯雜的證候,治療采用排石通淋、清化濕熱、健脾補腎法,以扶正祛邪而不助邪,祛邪而不傷正,清熱而不傷陽,溫陽而不助熱,經3周辨證調治,輸尿管結石排出,腎盂積水消失。尿常規檢查無異常,梗阻等癥狀消失。
泌尿系結石屬于常見病、多發病,其治療宜根據結石的病位、大小、對機體功能的影響程度做出選擇。一般而言,結石小于1 cm,形態光滑,無尿路梗阻及感染者,可采用中藥化石、排石治療。結石較大,有梗阻和感染者,可選擇體外震波碎石,腎鏡、輸尿管鏡取石等方法治療。由于泌尿系結石是因砂石結于腎、輸尿管、膀胱、尿道而成,砂石不除,尿石病不愈,所以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尿石病,治療均宜排石化石,以消除結石。李培旭教授自擬化石排石散作為本病的基礎治療,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本文承蒙李培旭教授指導,特此謝忱!
[1]李培旭.李培旭腎病臨證驗方驗案[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225.
[2]羅學宏. 如何診斷尿路結石[J]. 家庭醫學, 2003(2):26-26.
[3]唐桂軍,華瓊,郭泉瀅.李培旭腎病臨證輯要[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208-216.
[4]邢海燕, 任永朋. 王自敏教授中西醫結合治療泌尿系結石經驗探析[J].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5(2):199-201.
[5]高學敏.中藥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275-276.
[6]賈玉梅,張鑫. 安神藥配伍規律及臨床應用淺析[J].中醫學報,2011,26(9):1078-1082.
[7]王春麗,王炎焱,韓偉,等.常用礦物藥及其類方藥理作用研究概況[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6):1343-1345.
[8]李慶云,張素峰,高華.芒硝臨床應用近況[J].天津藥學,2012,24(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