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縣農牧局,甘肅永靖 731600)
2014年5月中旬,永靖縣某養豬戶飼養了96頭豬,接連出現了不同情況的發病現象。起初只有2頭豬發病,接連數量不斷增加,3d內竟然有21多頭生豬出現該病癥,各階段生豬精神沉郁、拱背,食欲減退、肌肉震顫,體溫均在40℃以上。體表癥狀為:耳根、頸部、腹下位置出血,結膜發炎,眼角出現黏稠分泌物;口角、齒齦潰瘍。一周后,生豬陸續出現呼吸困難而死亡。患病時間較長的生豬表現為咳嗽、氣喘、濃性結膜炎等癥狀。
現階段,已經死亡生豬的數量在5頭,急死豬全身黏膜、漿膜、皮下組織器官帶有滲血。下顎、頸部位置帶有淋巴結腫脹、出血,以腸系膜和腹股溝位置淋巴結腫脹,為暗紅色,切面多汁、紅白相間。處淋巴結出血腫脹明顯,呈暗紅色,切面多汁、彌漫性出血,紅白相間。大腸呈扣狀潰瘍;腎臟顏色變淺,皮質內有出血點;膽囊黏膜帶有小出血點。脾臟周圍呈紫黑色、凸起的出血性梗死灶,不過無腫脹現象。膀胱黏膜帶有一些針尖般的出血點。口腔、齒齦位置黏膜帶有出血點。咽喉位置水腫,附近組織帶有出血性漿液浸潤,喉頭和會厭軟骨有程度不同的出血點;心外膜和心內膜有小出血點;肺急性水腫;纖維素性胸膜肺炎變化,肺有肝變、水腫、氣腫和出血等病變,有的肝變區有壞死灶,肺小葉間漿液浸潤,切面呈大理石狀紋理;胸膜有纖維素性附著物,有的胸膜與病肺粘連;胸腔及心包積液;支氣管、氣管內含有多量泡沫狀黏液,黏膜有炎癥病變。
對生豬進行內臟檢查,在心臟、肝、喉部水腫液涂片數張,潤特氏染色鏡觀察發現較多兩級著色的球桿。形態為:兩端鈍圓、無芽孢細菌,革蘭式染色陰性。
通過無菌采樣生豬內臟器官并接種在雪瓊余麥康凱瓊脂內,放在37℃環境下一天一夜。隨后可以明顯看到血瓊脂平板中能夠看見小菌落,無溶血區,麥康凱瓊脂未發生變化。
該病菌可以在48h中分化果糖、葡萄糖、甘露醇等,產酸不產氣,產生靛基質,不發酵乳糖、麥芽糖和楊苷,不凝固石蕊牛乳。符合多殺性巴氏桿菌的特點性。
無菌通過病死生豬扁桃體、腎病組織觸片,豬瘟熒光抗體染色全部為陽性。臨床癥狀觀察、剖檢病理變化、實驗室分析,確定生豬感染豬瘟余多殺性巴氏桿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豬瘟與豬肺疫并發癥。
將患病的生豬與健康的生豬隔離養殖,使用0.1的百毒殺進行豬圈消毒。同時,對已經死亡的生豬科學化處理,焚燒或深埋。健康的生豬定期接種疫苗,秉承著預防為主的原則避免生豬感染豬瘟或交叉性疾病。此外,在養料上,根據0.05比重添加土霉素,持續7d。約一周后,使用豬肺疫疫苗對生豬口服疫苗接種免疫。
豬瘟高免血清,劑量0.5mg/kg,配合使用青霉素3萬IU/kg,肌肉注射,2次/d。如果生豬患病嚴重則需要在靜脈注射5葡萄糖氯化鈉、維生素C。此外,結合溫度條件、呼吸狀態配合清熱解毒藥品,持續3d發現效果顯著。隨后,對部分生豬結合患病狀態持續使用青霉素2d,達到鞏固療效幫助病豬快速恢復身體健康。一周后,患病生豬全部恢復。據調查顯示,總病程共30余頭生豬患病,其中死亡14頭,死亡率近50%。
豬瘟、豬肺疫全年都會發生,是生豬養殖過程中常見疫病。無論是豬瘟、豬肺疫都為敗血性的,患病生豬若缺少及時治療將會加劇病情、引起感染;如果豬瘟余豬肺疫為交叉性感染將會加劇病情,給養殖戶造成較大損失。為避免這一問題出現,養殖戶應做好日常養殖管理,做好飼料喂養、定期進行豬圈清潔余消毒,縮減不良行因素。此外,生豬繁殖時盡量避免自家交配。疫病流行地區定期用豬瘟、豬肺疫疫苗接種免疫,這樣能夠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養殖過程中一旦生豬感染該病癥而死亡,做好無害化處理,外來人員不可進入豬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