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日前,“2018年上海市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啟動儀式”舉行,上海相關部門聯合向2017年成功創建“上海市和諧勞動關系達標企業”的單位授予稱號。達標企業將獲得一系列政策激勵,包括不納入勞動保障監察部門的主動監察范圍等。此外,企業參選文明單位,企業經營者參選部、市級勞模等時,創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否達標也是前提條件。
文明是一家企業進步的象征。企業參選文明單位,創建和諧勞動關系是否達標也是前提條件。上海這一舉措值得稱道,也值得借鑒。
從文明與勞動的關系上說,文明本來就是勞動的產物,沒有勞動,就沒有創造,沒有語言,沒有文化,沒有文明,沒有一切。有一句名言就是這樣說的:“勞動是萬物的基礎,勞動者是支柱,支撐著文明與進步的結構和它那輝煌的穹隆。”所以從理論上說,企業參選文明單位,就是要從勞動的角度考察,勞動是企業存在的基礎。尤其是要從勞動關系是否和諧上考察。
從文明與和諧的關系上說,文明是因,和諧是果,所以我們常說,“文明之花靚麗綻放,和諧之果處處飄香”。文明催生了和諧,反過來,和諧又會促進文明,文明與和諧是寸步不離、相輔相成的。那么,評價一家企業能否成為文明單位,雖然條件可能有很多,但也有必要考察這家企業是否和諧,換言之,是否是以人為本的和諧企業,是否具有一種和諧的勞動關系。
企業的勞動關系是否和諧,直接影響企業的文明形象,甚至影響企業的競爭力與發展前景,因為勞動關系和諧,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比如,企業如果不尊重員工,不重視人才,不善待意見……那么,就不會有和諧的企業氛圍。企業氛圍不和諧,基本就不會有昂揚向上的企業文化、企業面貌,企業的團隊意識、協作意識,企業的凝聚力、戰斗力等,都可能無從體現。
現實中,個別企業恰恰沒意識到,勞動關系和諧也是一種文明形象。經營者只在乎員工的言行舉止是否文明,卻不在乎自身是否構建了和諧的勞動關系,不懂得和諧的勞動關系會促進與提升企業的文明形象。漠視員工的基本需求和獨立人格,侵犯員工的合法權益與經濟利益,勞動糾紛時有發生。這樣的企業恐怕是不能成為文明單位的。
“沙不積無以成高塔,水不積無以成江河。”企業做大做強,也要從呵護勞動者、讓每名員工都能感受到尊重與理解做起。勞動關系和諧,才能讓員工滿懷真誠,奉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