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延林
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核心。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屈辱和磨難,但是自強不息的中國人民沒有自甘沉淪,而是始終懷揣著民族復興的夢想。為了救國救民于水火,農民階級、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先后登上歷史舞臺,但由于自身階級的局限性,他們都先后失敗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①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中國的先進分子看到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把它當成是救國救民的工具。1921年7月,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和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積極努力下,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創舉,自此,中國革命煥然一新,中國革命有了一個先進的堅強的政黨作為自己的領導核心,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在此后的90多年里,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民族的脊梁,不斷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貫穿于整個建黨的實踐之中,在建黨的實踐中共產黨人創造了無數個第一:李大釗在中國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陳獨秀在上海創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組織;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盜取中國革命的火種”;繆伯英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女黨員;俞秀松成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始人。
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是紅船精神的重要支柱,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勝利的重要精神力量。回顧中國共產黨九十七年的歷史,我們黨從弱小到強大經歷了無數的挫折與磨難,這其中既有帝國主義的阻撓干涉,國內反動勢力的圍追堵截,也有我們黨自身所犯的路線、方針政策錯誤。面對這些困難和挫折,滿懷共產主義理想的中國共產黨人,百折不撓、攻堅克難,一次次將黨從瀕臨滅亡的邊緣拉回來,開創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民主革命之路。“黨的一大會議在白色恐怖中召開,由上海轉至嘉興,在南湖紅船上完成締造中國共產黨的使命,靠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②大革命失敗之后,中共“五老之一”的徐特立面對白色恐怖,沒有害怕,果斷拒絕國民黨的拉攏、誘惑,堅定革命信仰,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夏明翰被捕后,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不改其志,甚至怒斥其審判官,在被執行死刑前,更是留下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壯麗詩篇,這首革命戰歌彰顯了夏明翰堅定的理想信念,激勵著一代代共產黨人為之努力拼搏、奮斗。井岡山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除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敵人的瘋狂圍剿之外,毛澤東本人還多次受到黨內不公正的指責,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沒有灰心失望,而是堅定理想,實事求是,開展實地調查研究,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開辟了一條符合中國革命實際情況的井岡山之路,將“星星之火”燃遍神州大地。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本質,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1921年在嘉興南湖上見證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革命先驅,大多出生于殷實之家,衣食無憂,他們之所以義無反顧選擇加入中國共產黨,前赴后繼走上這條艱難的革命之路,是因為他們完全是為了救國救民于水火,是為了謀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是出于為個人謀私利。中國共產黨九十七年的歷史是一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無數滿懷共產主義理想的共產黨人為國、為民的奉獻史,無數共產黨人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偉大的革命家周恩來生于一個官僚家庭,可是他卻為了革命事業貢獻了自己一生的精力,“活著為人民服務,死后也要為人民服務”是其一生的生動寫照;中國共產黨著名農民運動領袖澎湃出身大地主家庭,放棄了“鴉飛不過的田產”而投身革命,并把自家的土地分給貧苦大眾,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他的共產主義理想;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在獄中留下遺言“為了勤勞大眾的利益而死,這是雖死猶生。”;共產黨員林伯渠的座右銘是“為人民服務,為世界工作”。
習近平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③由此可見,文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的重要性,我們黨高度重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我們是有充分理由和底氣的,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一系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創造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紅船精神是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在建黨的偉大實踐中產生的偉大精神,是革命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蘊含的首創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對于新時代建設創新性國家、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全面深化改革等仍然有著重要的作用,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需要將紅船精神的內涵不斷時代化,與時俱進,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力量;需要將紅船精神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之中,通過對革命先驅英雄事跡的宣傳,引領廣大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需要大力宣傳以紅船精神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此來展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展示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有著光明前景。
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中國共產黨之所以由建黨初期58人的小黨成為今天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政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黨不斷加強自身的先進性建設。當前中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廣大黨員干部不斷加強自身的先進性建設,走在時代前列,起到先鋒模范作用。紅船精神是建黨精神的集中體現,是黨的先進性之源。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就率領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和浙江,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重溫入黨誓詞,告誡全黨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新時代,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需要弘揚紅船精神中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結合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賦予黨的建設新的時代內涵,不斷推進黨的理論建設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把創新精神落實到黨的建設各個環節,切實搞好頂層設計;需要弘揚紅船精神中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使廣大黨員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治好精神上的軟骨病,以高昂的斗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需要弘揚紅船精神中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使黨員干部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希望。”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但這也是一項艱巨的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中國夢需在一代代合格接班人的努力奮斗中變成現實。因此,培養新時代合格接班人是關系到國家、民族命運前途的大事。當代青年人以80后、90后為主,這代人生活在相對富裕的環境里,追求個性,自我意識較強、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各個方面與黨和國家的要求還存在著一定差距。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對新時代青年人的培養,要筑牢青年人的理想信念,增強其業務能力,磨練其意志品質。以紅船精神為開端的革命精神和共產黨人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所開展的艱難的革命實踐對于當代青年人無疑是一部良好的教材。通過對紅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宣傳和弘揚,可以使青年人了解到我們偉大的祖國能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的過程是艱難的,了解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了解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改革和建設過程中所起的中流砥柱作用,從而使當代青年人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強民族榮譽感、自豪感,增強中國共產黨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意識,將艱苦奮斗的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貫徹到學習和工作中,以高昂的斗志和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迎接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新時代合格接班人。
[ 注 釋 ]
①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②習近平.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N].人民日報,2017-12-1.
③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首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單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1.
④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首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單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