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丹
河北地質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31
經過一系列的預防和治理措施,河北省農村環境現在得到了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下面對當前河北省農村環境現狀進行分析。
河北省農村環境污染占比比較大的就是生產污染,不僅涉及范圍廣,而且嚴重程度也比較大,主要的污染包括工業污染、化肥與農藥污染以及畜牧養殖污染,這些生產造成的污染治理起來也比較復雜,而且治理成本也是比較高的。
據了解,河北省很多城市都沒有環保基礎設施的配備,據統計,2017年河北省行政村有2.98萬個,但是擁有環境污染治理和預防措施的行政村僅僅占比23.8%。河北省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不計其數,如果無法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和預防將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傷害,目前河北省很多生活垃圾的排放都是直接堆積在地頭、路邊或者陰溝等地方,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隨著農村環保立法體系的不斷完善,河北省針對農村環境保護問題也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和規定,比如,河北省鄉村環境保護和治理條例、關于印發《河北省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等等,由此可見,河北省農村環境保護法治建設力度比較大,效果也比較凸顯。具體而言,首先,農民群眾環境保護的法律意識明顯增強,據了解,很多農民開始意識到保護環境需要從自身做起,也理解了保護環境就是為子孫后代謀福利。甚至有些農民在力所能及的為保護環境做貢獻。比如,少打農藥,節約灌溉用水等等。
在河北省農村環境保護立法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健全的地方,比如對于農村噪聲污染的治理和預防,對于無公害農產品管理的立法都處于空白狀態。對于現有的一些立法也缺乏系統性,比如排污收費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等等,這些制度雖然都有,但是與河北省農村環境污染實際情況的匹配度不高,不能夠起到真正的預防與治理作用。
首先就是河北省針對農村環境問題沒有專門的司法機構,主要是通過沿用民事審判制度進行,因此對于環境糾紛案件就不能及時有效的做出針對性的判決。二是司法效率不高。環境糾紛案件的訴訟周期較長,而且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也是比較高的,因此導致了司法效率較低的現象,甚至很多農民群眾懼怕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河北省在農村環境治理的執法方面做得也不到位,首先就是沒有明確的執法主體,既然沒有專門、明確的執法人員,又怎能確保執法效果呢?第二,環境執法力度不夠,據了解,河北省農民對于環境保護法律意識相對薄弱,甚至很多農村干部都無法正確的意識到環境保護的法律意義和力度。第三,缺乏相關的執法專業人員,缺乏專業就很容易讓農村環境執法的實際操作偏離原有的軌道,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首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眼光進行環境保護立法;其次是堅持專門法律制定的原則;其次是在立法中要適當擴大生產者責任,以減少破壞環境現象的發生。
一要不斷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司法機構改革使法院和檢察院在人、財、物等方面逐步脫離地方政府鼓勵專門的環境保護法庭實現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二要貫徹實施環境公益訴訟制度,身維護農民群眾的利益。三要降低環境案件審理費用提高農村環境司法效率解決農民訴訟難的問題。
首先要成立專門的執法機構,配備專業、高素質的執法人員;其次是探索農村環境保護執法的新方式;再者,開放群眾舉報通道,讓廣大農民成為農村環境治理的主體;最后,強調責任,對農村環境保護工程涉及到的主體進行責任劃分,對于守法者予以表揚,對于違法者予以嚴懲。
綜上可以看出,河北省在農村環境治理方面的工作比較到位,但是由于針對農民素質或者相關機構執法力度不同,出現了一些環境治理阻礙,但是農村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整體發展,因此盡快制定并完善改善農村環境的法律制度和規則十分緊迫。本文提出了從立法、執法和司法三方面著手,希望能為推動河北省農村環境現狀改善工程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