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紅英 陶 鈞
湖北警官學院,湖北 武漢 430034
據公安部有關數據統計,全國近兩年破獲盜搶騙案件350萬余起,其中入室盜竊的犯罪數量處于高位。由于入室盜竊犯罪風險小、成本低、收獲大,作案手法簡單便捷,所以相對于其他案件而言,其發案率一致居高不下,近幾年增速更快,而且作案手段不但翻新,打擊難度進一步加大,給廣大人民的財產安全帶來威脅。
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關于盜竊罪的規定指出入戶盜竊是盜竊罪中的一種類型,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秘密竊取的方法,進入室內,將公私財物占為己有的犯罪行為[1]。這一定義認為:
(一)行為人“入戶”必須基于非法的目的。如果是為了實施盜竊以外的非法目的入戶的,是否作為入戶盜竊處理應視情而定。比如為了實施搶劫、強奸、詐騙等行為而入戶的,在實施了相應犯罪行為后又臨時起意在戶內盜竊財物的,應分別以搶劫、強奸、詐騙定罪,并與盜竊(非入室盜竊)并罰;非法入戶后未實施預謀的犯罪,臨時改變犯意實施盜竊的,應認定為入戶盜竊。
(二)“入戶”以行為人身體的全部進入室內為前提。如果只是利用竹竿或其他工具在門窗外伸進戶內實施盜竊的,不應認定為入戶盜竊。
(一)案件多發。據官方統計,近幾年入室盜竊案時有發生,且呈多發態勢。2017年12月6日,佛山順德法院對外發布了一份《關于順德區盜竊案件發案形勢的司法預警書》,該院根據近年來審理的刑事案件進行梳理后發現,盜竊罪案件呈現居高不下的趨勢,其中入室盜竊占較大比重[4]。在2018年初湖北省公安廳舉行新聞發布會的通報中顯示,2017年湖北警方共破獲傳統“盜搶騙”案件7萬余起,抓獲“盜搶騙”作案人員近2萬名。
(二)類型多樣。入室盜竊從傳統“盜、搶、騙”犯罪開始不斷演變,已經出現了犯罪團伙化、公司化、高危群體地域化、勾連方式網絡化、轉移贓物快速化等特點,盜竊手法不斷改變,其犯罪方式有以下幾種類型:
1、“快閃”作案式。隨著“盜搶騙”流竄犯罪成為常態并逐漸向經濟發達地區集中。犯罪分子開始選擇更大范圍、更加迅速地跳躍式流竄作案,犯罪活動形成跨省界、跨區域、甚至跨國界的態勢。該類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作案后迅速離開,并乘坐交通工具逃往外地。根據犯罪嫌疑人交代,他們外出作案時,通常會首先確定盜竊目標,然后按照事先規劃的路線圖,開車或乘坐火車沿途作案,完成目標后返回。比如湖南耒陽籍的團伙一般以技術開鎖為主,喜歡“長途奔襲”,先是乘坐高鐵前往武漢,停留3至5天的時間作案,目標通常會選擇三年內新建的小區,得手后再乘坐高鐵離開]。
2、技術(插片)開鎖式。這類入室盜竊因為現場翻動少、明顯留下的可提取的痕跡物證少,居民一般難以發現,即使被發現,破案難度也較大。犯罪嫌疑人作案時,通常由兩人協作,其中一人負責望風,另一人負責技術開鎖,一旦發現異常,便立即躲避起來。這類入室盜竊通常為外地流入作案,主要作案手法為白天技術開鎖、傍晚溜門入室、夜間攀高翻窗入室,以及針對集體宿舍、公寓和出租屋的插片入室。犯罪嫌疑人通常會戴帽子、口罩、手套、破壞攝像機探頭等多種反偵察手段用來規避警方的打擊,因此也給警方破案增加了不小的難度。
3、內外勾結式。該類案件一般會用假身份證以打工的名義由一人或幾人事先潛入欲盜竊的商鋪、店鋪內部打工,然后伺機作案。如果是一人作案一般會竊取財物后迅速離開店鋪流竄至外地;而多人作案通常會留一段時間以方便內外配合,盜竊到大量財物后方離開。這類案件多因店鋪管理人員對員工錄用時沒有嚴格核實身份,甚至根本就沒有實名登記,從而給犯罪嫌疑人留下可乘之機。
4、溜門作案式。溜門作案是指由于受害人疏忽大意沒有鎖門或鑰匙插在門上忘記拔下來,而恰巧犯罪嫌疑人在伺機尋找作案目標時發現了機會,從而開門入室進行盜竊的方式,也包括犯罪嫌疑人事先通過各種理由進入受害人家中或店鋪中的情形。這種情況下作案人一般是以順手牽羊的方式竊取財物,作案后迅速離開現場。對于店鋪來說,作案人通常會團伙出動相互配合,由其中一人吸引店主或員工注意,另一人進行盜竊,得手后先后離開現場,雖然一般能及時發現,但由于嫌疑人常常會選取鬧市區或無監控區域,因此對犯罪嫌疑人去向難以把控。
5、攜帶(持有)兇器作案式。有時犯罪嫌疑人會攜帶兇器,或者被發現后在現場獲取兇器作案。2018年3月31日上午7時許,沈陽市公安局和平分局兩名民警在皇姑區陵園街附近偵辦一起入室盜竊案件過程中,與犯罪嫌疑人張某某(男,54歲)突然遭遇,民警立即進行抓捕。搏斗中,犯罪嫌疑人張某某持隨身攜帶的刀具將兩名民警和一名群眾刺傷后逃跑,一名民警因傷勢過重犧牲。該案犯罪嫌疑人就是事先攜帶兇器行竊的,因此在遭遇這類入室盜竊時,無論是受害人還是民警在抓捕時更應保持警惕,因為這類盜竊犯罪嫌疑人膽大妄為,很容易轉化成故意傷害或故意殺人。
1、犯罪團伙呈現地域性特征。犯罪團伙成員通常以地域或血緣、親緣關系為紐帶組合在一起,相互傳授作案方法和經驗,作案過程中又分工配合、相互掩護。2017年年初,江西省公安機關破獲了以何某為首的幾個同籍老鄉組成的攀爬入室盜竊團伙犯罪案。經查,該團伙以撫州、上饒、鷹潭等地為中心,向周邊輻射瘋狂作案,全國多地累計案件1000余起,涉案價值逾千萬元,其成員中慣犯、累犯猖獗,形成盜銷“一條龍”的犯罪團伙,呈現“盜搶騙”犯罪的“產業化”趨勢。犯罪分子將整個犯罪過程細化拆分,再逐一分工,形成多個緊密銜接的環節,極大地提高了犯罪的專業化程度,形成一個高度協調的“一條龍”犯罪模式,氣焰囂張。
2、在居住地附件連續作案。該類案件犯罪嫌疑人通常會在連續數天內以相似手段在某一區域內連續作案,且他們一般都會居住在犯罪現場附近。作案時目標隨機,時間隨機,難以預測。如2017年10月初,武漢某相鄰小區一夜之間發生多起入室盜竊案件,其中一個小區有3家財物被盜,其中一家住一樓、一家住二樓、一家住五樓。而相鄰的另一小區又有5家遭遇入室盜竊,這5家住戶均為6樓以下。根據監控顯示,傍晚時兩名犯罪嫌疑人潛入居民家中,將保險箱從室內抬出來,之后乘坐出租車離開,兩個小區作案手法極度相似,都是翻窗入室。后來民警經偵查發現犯罪嫌疑人就往在這2個小區附近。
3、通過微信群分享經驗。大數據時代人們的通信變得極為方便,微信、QQ成為大眾聯系的主要渠道,犯罪嫌疑人之間也建立有微信和微信群,通過微信、朋友圈互相交流作案經驗。比如作案前由一人踩點,然后通過微信定位為其他人導航,到達作案地點后協同作案,作案過程中依然通過微信或QQ聯系,一旦發現異常立即通風報信,作案后迅速逃離到預定地點分臟,然后將無法分割的金銀首飾等物品再次通過微信或QQ聯系銷臟人員進行處理,所得臟款也常常由紅包和支付寶轉帳。
(一)公安機關應加大打擊、破案和治安防范力度。一要增大犯罪代價。增大犯罪代價是遏制犯罪動機產生的一種重要措施,事實表明對于任何一種犯罪類型,只要加大打擊力度、迅速破案,讓作案人及時得到懲治和教育,這不僅是對作案人以懲罰,更是對其他潛在的犯罪人予以威懾。
二要增加犯罪風險。犯罪風險體現在犯罪預防的各個環節,各部門做好犯罪預防就是增加犯罪分子的犯罪風險。比如,改善社區環境,做好犯罪情景預防,在案件高發區增加路燈和治安監控攝像頭的數量,提高監控攝像頭的像素和分辨率,鼓勵群眾安裝家用防盜攝像頭,最大限度實現公共區域治安監控無縫銜接,減少監控死角。
(二)建立群體預防體系。建立起群眾自我防范、街道社區聯防、公安機關專職巡邏防范的三道防線,形成群體預防體系,落實“全民三員”,發動群眾互相監督進行區域自治。提高對“犯罪活動特征”的多維度感知,深度挖掘作案人群之間的關聯信息,進而可以從一起案件挖出一個犯罪團伙或找出多起案件。加大對特殊行業的監督和管理,切斷犯罪嫌疑人的銷臟渠道,減少犯罪收益。
(三)加強社區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識。及時發布預警提醒居民注意防范。告誡居民外出時“不露財”、“不顯富”,不在家中存放大量現金,貴重物品不隨意擺放;養成反鎖房門和插上窗戶插銷的習慣,出門要鎖好門窗,夜間外出時盡量在家里留盞燈,戶門外不要放置備用鑰匙;廚房、廁所的通風窗口安裝內置式安全護欄;晚上睡覺時,在門口、窗臺放置易發聲物品,或在門框、紗窗上懸掛小鈴鐺,一旦有盜賊出入時就會發出響聲,可以嚇跑犯罪分子;在裝修房屋時,應挑選質量可靠、防范嚴密的大門,并使用B級以上防范等級較高的鎖芯;在家中安裝報警器或視頻監控設備,這樣如果發生入室盜竊案件后有第一手資料,方便快速破案好挽回損失等等。
加強小區監管。建議小區管理部門在煤氣管、下水管、雨水管等室外管道安裝刀片式防盜網,或者加強小區內安全巡查,特別是樓梯間、天井等容易被人忽視的場所。高檔小區進出密碼不能隨意泄露,密碼設置要適時進行更換,物業等相關部門要正確使用和維護技防設施,確保系統正常運行。
總之從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入手,鄰里之間要搞好關系、相互守望,發現陌生人上下樓,應密切關注或主動查問,留意進入樓內的陌生人或亂按門鈴的可疑人員,發現可疑情況立即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