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來軍
哈爾濱市道外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根據我們日常所熟悉的訴訟機構,在我國刑事訴訟機構分為三個環節其中包括偵查和審查起訴還有審判;按照我國刑事訴訟的原則,公安局、檢察院、法院三大國家機關,在刑事訴訟問題中,各司其職、分工明確,既要相互制約又要相互幫助。為的就是防止權力變大,違背為人民服務的原則,所以這是符合中國國情,我國人口眾多,每天的處理事項多的數不勝數,所以這三大機關能夠提高效率,更好的為人民服務,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訴訟制度。當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訴訟制度在不斷地完善、不斷地改革,堅持該訴訟制度才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下去所以必須堅持,這是毋容置疑的。在實行三大機構相互制約相互幫助之初,過程并不理想,因為三大機構存在或多或少制約力度不足和配合方式沖突還有等多種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產生是因為審判程序夾在其中難以有效發揮制約作用。舉個例子來說就是:如果公安局的辦案人員在進行辦案的過程中,關于審判制度認識不夠,就會導致一些關鍵證據因為疏忽、認知不足而沒有收集或者無意中破壞,還有就是選擇性移送沒有做到依法全部移送。如果想做到案件實施詳細明白,證據確鑿、理由充分,就要每個環節依法做到滴水不漏,如果稍有差池就會導致案件難度增加,甚至會影響最終判定結果,就好像上世紀的冤假錯案頻頻出現。因為案件性質模糊、后果嚴重,導致重刑乃至死刑出現,冤枉了不少人,所以三大機構要依法辦案,同時還要對于審判制度進行深刻了解,防止案件的證據不足。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的指出:“司法活動具有特殊的性質和規律,司法權是對案件事實和法律的判斷權和裁決權。”在刑事訴訟中堅持以審判為中心,根本上講是由司法審判的最終裁判性質所決定的。堅持以審判為中心,是因為偵查、審查起訴工作的實際成效,最終需要通過、也必須通過法庭審理來檢驗,法庭審理是確保案件公正處理的最終程序。《刑事訴訟法》第12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未經審判,不得定罪,是刑事訴訟設置審判程序的根本目的和核心價值所在。如果以偵查或者審查起訴為中心,審判程序最終裁判的屬性和功能勢必無法發揮其主要作用。
此次審判制度的改革主要是以審判為中心,這次制度的改革與之前幾次大有不同,改個方式也略有不同,這次改革方式都有關于司法。它的權職管理以及所有程序都有改觀可以說是一次很重大性的改革。但是想要完成這一重大性的改革必須要考慮現實情況和完善手段,這樣才能有條不紊的向前推進這一改革。有這樣一層基石思想道路,就可以順著這一思想道路而前進。而且可以初步將這一計劃分為三部分,是以它的前景而劃分的,同時也是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要看到眼前,要在現在實行的刑事訴訟上的基礎上,要改變一下審判方式,來加快整個審判過程和庭審,通過這一改革落實最終以審判為中心。第二個目標應該將司法改革進一步的完善,將職權問題加以改革,才能對以后的偵查工作有所利處。第三個目標也是比較長遠的目標,應該將刑事訴訟法進行大規模的修改,便于更加完善適應我國的依法治國進程。當然,實現這一改革與需要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接下來就第一目標既近景目標給予重點論述。
綜上所述,我們需要進一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優化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的制度,加強對各種法律訴訟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