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牧遙
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上海 201306
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人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貨代”,是進出口商進行裝卸貨物、儲存貨物、安排當地運輸、對他的客戶索要應付款項等業務活動的傭金代理人。①而國際貨運代理協會聯合會所下的定義卻是:“國際貨運代理是根據客戶的指示,并為客戶的利益而攬取貨物運輸的人,其本人并不是承運人。國際貨運代理人也可依這些條件,從事與運輸合同有關的活動,如儲貨、報關、驗收、收款等”。②從貨代的定義上看,傳統觀念上的貨代所開展的業務是屬于只代理不運輸的純代理業務。但隨著航運業的茁壯發展,在實踐中,國際貨運代理人具有了雙重身份:傳統的國際貨運代理人和新生的無船承運人。
貨運代理人作為承運人代理人,在不同代理業務下,規避風險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首先來看簽單代理的風險及其防范,在無代理權、越權代理或者代理事項違法等情況下,盡管貨運代理人聲稱僅是作為簽發提單的代理,但仍需承擔無單放貨責任。在裝港時,持不具有我國交通運輸部指定資格的無船承運人簽發的提單的收貨人在此情況下出現損失,貨代應與該無船承運人承擔連帶責任。
因此,貨代作為無船承運人代理人簽發提單時,首先,國外簽發提單的所有空白票據應該得到解決。其次,在FOB下,應該由主要的國內有效披露企業注冊和提單有權簽發承運人的法案來表明自己的身份僅是簽約代理,如果有必要的證明文件可以是固定的。在此基礎上,幫助客戶獲得貨物的交付相關方面沒有證據,既提高他們的服務意識作為活性劑,同時擴大了市場信譽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合理的避免成為矛盾關系的主要責任。
其次是換單的風險及其防范,這里舉一個案例輔助說明:被告進口一批木材,貨抵目的港后,被告以開具保函為由請求原告代理公司無單放貨,并在保函中記明由被告承擔此次無單放貨對原告造成的全部損失,并承諾一旦取得正本提單立即交給原告并取回保函。原告基于合作信賴,同意了被告提供保函無單放貨的承諾,但被告提貨后檢驗發現問題,與賣方多次協商未果,遂產生糾紛。被告也因此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去銀行付款贖單。了解到被告無單提貨后,賣方遂在新加坡起訴承運人,并勝訴。后承運人向原告索賠,直接用原告代理費中的相應部分充當索賠金額。被告則主張即使其無單放貨行為屬實也出具了保函,但是貨物至今仍未提取出庫,原告可收回貨物同時歸還保函,不應再要求被告進行賠償。在本案中原告的請求應當支持,因為被告要求無單提貨,原告基于合理考慮后同意憑保函提貨,應認定雙方均無欺詐行為和騙取貨物的惡意,因此該保函具有約束力,根據保函要求被告應賠付原告因其要求無單放貨所造成的損失。由此,在這種情況下,貨代的基本對策應是換單代理不管授權與否,都不應無單放貨;如果辦理無單放貨不可避免,則必須取得委托人的書面授權,而不應僅是船長的書面授權。
無船承運人作為合同締約方,不僅應對自己的無單放貨行為承擔責任,還應對自己的代理人以及實際承運人的無單放貨行為承擔責任,為此,無船承運人必須采取全程防范對策,以預防為主,進行積極的事后補救。
在單證上盡量使用新型的電子提單;采用海運單;印刷和使用難以偽造的提單。除此之外,應當重視提貨人的資信調查,還可采取其他方式放貨,以避免無單放貨,例如讓托運人辦理提單電放等。還要謹慎選擇目的港的代理人和實際承運人。
例如,A公司取得了船公司簽發的以A公司為托運人的全套正本指示提單。而后輪船停靠于連云港碼頭,將貨物卸入港務公司倉庫。貨物置入倉庫之后,正本提單持有人始終沒來提貨。而船公司也始終沒有向卸貨代理發出簽發提貨單的指示,亦未發出放貨通知。但是港務公司卻在次年的1月1日交付貨物于B公司。后A公司以無單放貨為由向船公司索賠。經查,船公司及其代理人在A公司起訴前不知曉港務公司的放貨行為。在這種條件下港務公司擅自放貨,應由承運人向提單持有人承擔賠償責任,但承運人可以事后向港務公司追償。
而對于事后補救,無船承運人可以利用除外事宜進行免責抗辯,也可采取補救措施,例如申請法院對提貨人或放貨人的財產進行扣押。
無單放貨作為國際貨運實務中的一項熱點問題,其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對于國際貨運代理而言,如何在實務中規避無單放貨的風險對于其自身利益以及其客戶方的利益都尤為重要。本文對如何規避這類風險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對國際貨運代理的航運實踐有所幫助。
[ 注 釋 ]
①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貨運代理》.劉洪俊,郭萍編,譯.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1997.1.
②孟于群.貨運代理與物流法律及案例評析.中國商務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