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凱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北京 100088
憲法效力主要是指憲法自身的約束力及強制性。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是在屬地、屬事、屬時、屬人的國家有效強制力。與傳統法律效應相對比,憲法效力主要體現出宏觀性、政治性、最高性、多元性、穩定性、規制對象的鮮明性等?;谛问揭暯欠治?,憲法在法律體系中占據最高地位,其核心是源于憲法自身的權利授予,然而這種權利的賦予并不能從根本上保障憲法有效的有效實現。憲法的正當性是建立在憲法在實踐中獲得民主認可的基礎上。究其本質而言,保護人們權利的需要是憲法最高效力的主要體現,其最高性主要彰顯在人們對憲法概念的具像化感知,是反應人民基本主權的客觀需求,是實現真正人權保障的法律溯源點。憲法效力最為核心的表現是體現對國家的控制層面。當前,憲政國家在進行國家控制及權利行使時,主要以權利范疇、權利有效行使范圍、人民管理范疇及其運營方式等進行掌控。從傳統公法領域進行分析,在私法領域內實行其有效范圍的主要為德國的“第三人效力”及美國推行的“國家行為”等經典理論。我國雖然也對其進行認可,但是制度是憲法最高效力實現的基本保障,我國在立足本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應充分汲取國外先進發展經驗,建立一種集憲法訴訟審判權及違憲審查權于一體的雙軌運行機制,它是實現法律保障的最佳選擇。
與普通法律相比,憲法的修改及制定存在典型的差異性。在憲法的制定層面,目前全球眾多國家均制定了相應的憲法修改委員會,通過設定特別的運行程序,來了解憲法運行的程序規定。
憲法作為我國的基本大法,是國家法律體系的總章程,它內容設計上區別于傳統的法律設計,嚴格固定了國家的根本任務及機制,在內容上有提綱挈領的意思。
對于憲政國家而言,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占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在整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也無容懷疑。然而,基于實踐維度進行分析,受多重因素的制約,我國憲法存在不同法域,僅僅重視憲法的法律效應而忽視憲法的政治性。這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在多種利益共同交織的環境下,不同利益集團表面上往往只是重視其零散機制的分布,而忽視其內在之間的聯系性,從而導致在憲法運營中存在諸多苦難。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與社會的價值體系主題一脈相承,是社會生活的共同物質基礎,對社會領域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以多樣化、具象化的方式來充分展現憲法的核心價值。
隱私權憲法保護的理論和實踐,從隱私權憲法保護的發展歷史、基礎、憲法保護的效力幾個方面闡述。
憲法解釋效力的限制與保障。羈束力是憲法對自身法律效力的解釋,它憑借客觀產生的約束效應來掌控國家機關的相關活動。然而憲法的效力實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制約性,在理論上并非對立的。正如前面闡述所示,修憲權、制憲權、解釋權三者之間存在緊密相聯的作用關系,不同的權利使得在整個法律體系中扮演的角色也存在差異特征。憲法解釋權作為制憲權與修憲權之間的連接紐帶,首先受制憲權性質的制約,即各種解釋活動不能違背制憲權的基本價值與精神。其次,憲法解釋主體受憲法規范的約束,“成文憲法是憲法解釋不能逾越的界限”,一切解釋活動不能脫離憲法規范的內容與原則,“以憲法對憲法進行解釋是憲法解釋的基本要求”;三是憲法解釋效力受程序的限制,解釋活動必須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否則不能產生實際的拘束力;四是解釋效力相對性的限制,當憲法解釋中出現了與憲法規定不一致的內容時,有權機關可以作出變更的措施,使解釋的效力與憲法規定之間保持一致;五是明確規定憲法效力的使用范疇,不能受外界因素的干擾而使得權利得到無限的放大。憲法受限制性是確保憲法法律功能的基本條件,為憲法效力的實現提供了冗余的空間設計。從客觀角度進行分析,憲法法律效力是一種嚴格的系統保障機制,體現憲法內容的精神,映射憲法在運行中的基本原則。在憲法法律效力的執行層面,是否設置強制性的框線,目前不同國家所采用的解決方案也不盡一致。在執行的流程方面:采用科學的方式來對憲法實施的具體形式進行明確規定,使之成為既定的法律運行狀況;法律對執行的細節及執行機構給出明確的解釋;從客觀維度,要求保留對憲法修正的調整件,保持與整個法律體系相互一致。除此之外,與法院進行裁決的方式有所不同,憲法在解釋過程中,更多的是體現一種對自覺履行義務及憲法遵守的提供模式。目前,憲法所提供的資源相對有限,唯有提升全民對憲法的認知意識,才可形成實現憲法價值的社會共同體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