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永生
湖南省桂東縣委黨校,湖南 桂東 423500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論斷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充分顯示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建設強大祖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夢想,也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不忘初心、不懈奮斗的價值追求和理想目標。一路走來,強國戰略越來越清晰,強國目標越來越明確,強國思想越來越豐富完整。
改革開放后,我黨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融入世界經濟,實現對最強大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快速追趕。黨的十二大提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現代化奮斗目標進一步具體化,分解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方面的目標,即“三位一體”總體布局。2007年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即“四位一體”總體布局。2012年黨十八大提出,“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
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立足當代偉大實踐,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以超常的政治家膽識,戰略家的眼觀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謀篇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新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現代化建設目標有了更好的對接,中國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也更趨完美,開起了從世界大國走向世界強國的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強烈的歷史擔當,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五大發展理念,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為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下了厚實基礎。
(一)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5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穩居世界前列。
(二)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政治民主明顯增強。5以來,我們黨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依法治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
(三)堅守文化自信,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黨始終注重不斷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
(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社會和諧有序發展。5年來,我們黨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生根,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五)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5年來,我黨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主體功能區制度逐步健全,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積極推進。
我們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行了大膽探索、不懈努力。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實踐的基礎上集中了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找到一條適合本國發展,通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康莊大道。新的時代產生新的思想,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成為新時代最強音。
習總書記的強國戰略,內涵清晰、明確、豐富、融合、完整。從性質上:我們建成的現代化不等于資本主義的現代化,而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從層次上,不是一般的,而是世界一流、走在前列的現代化強國。從內容上:不是單個的或局部的,而是全方位的強國;不僅需要富強,而且需要民主、文明、和諧、美麗;不僅需要富裕中國,而且需要建設法治中國、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平安中國;不僅要實現制造強國、貿易強國、科技強國、體育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航天強國、軍事強國、海洋強國、質量強國,還要實現人才強國、教育強國、制度強國、文化強國。從目標上:我們建成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是西方所推崇的政治霸權、經濟霸權、文化霸權、外交霸權、軍事霸權等等的強國,而是造福于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現代化強國。
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黨的十九大則對上述路徑進一步進行了精細化和具體化,因為它明確地把實現這個新目標的路徑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展望那時的中國,作為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將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將作出更大貢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為了確保如期實現強國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實現中國夢,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重視職業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教育強國。要牢固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培育一批又一批能滿足國家建設的各類科技人才,促進科技不斷進步與創新,實現科技強國。
人才強國戰略是強國第一戰略。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建立完善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引進、人才激勵約束等方面的體制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要大力度培養引進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人才,大力集聚從事原創研究、交叉研究且能夠引領國際科學發展趨勢的戰略科學家,要大力集聚適應我國調整產業結構以及發展新型產業和新興業態需要、有望推動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的科技領軍人才,要大力集聚適應創新發展和走出去戰略需要、具有國際化管理創新和跨文化經營能力的企業家人才,要大力集聚支撐中國創造、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實現人才強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創造新動力,真正實現科技強、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在基礎和前沿領域取得一批具有前瞻性的原創成果。大力實施一批以我為主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和大科學計劃,在重大創新領域產出更多有效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技術與產品,在產業創新上發展具有顛覆性的引領性關鍵核心技術。推動一大批重大示范轉化工程落地生根,加快推動自主創新能力的整體提升,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大幅提升高端科技供給,從根本上解決低水平重復、低端低效產出過多等問題,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實現創新強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力推進。要完善鄉村組織,加強鄉村黨組織建設,切實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完善現行的村民委員會等群眾組織,鼓勵和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要壯大鄉村產業,因地制宜發展農村優勢特色產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復興鄉村文化,完善建設鄉村文化基礎設施,重塑鄉村社會規范,大力培育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體;要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發展綠色農業和綠色養殖,改善農民居住環境;要建設鄉村振興隊伍,培育新時代的新型農民,加強鄉村干部隊伍建設,發揮鄉村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叭髴鹇浴钡膫戎攸c在于加強區域間的合作,打破行政壁壘,在更大空間范圍內解決區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形成區域發展的合力和新動力。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根本是要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大城市病”的路子。要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優化空間格局和功能定位。推進交通、生態、產業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構建一體化現代交通網絡,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優化產業布局,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一帶一路”作為新時期我國協調內外、統籌陸海、兼顧東西的重大戰略部署,不僅將有助于改善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也將對優化區域發展格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將為新常態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耙粠б宦贰必灤W亞大陸,東連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 濟圈?!耙粠б宦贰苯ㄔO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共同 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 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 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國際合作新平臺。 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超越舊的全球治理理 念,符合各國人民利益,是中國方案、中國精神、中國智 慧對世界的貢獻。
可持續發展就是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就要堅持五大發展理念,牢固樹立“綠水清山就是金山銀山”,遵循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規律,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統籌區域城鄉協同協調發展,持續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扎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有力有序有效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發展大勢,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實現發展和安全兼顧、強國和強軍的統一,提供了戰略引領。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要善于運用系統科學、系統思維、系統方法研究解決問題,既要加強頂層設計又要堅持重點突破,既要抓好當前又要謀好長遠,強化需求對接,強化改革創新,強化資源整合,向重點領域聚焦用力,以點帶面推動整體水平提升,實現富國強軍。
綜合上述,習近平的強國戰略是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豐富創新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強國戰略構想。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到2050年一定能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