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闖
四川瑞鑫律師事務所,四川 成都 610031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在國家創新創業的號召下,有限責任公司這一市場主體在國家的經濟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隨之而來的關于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問題的法律糾紛也是矛盾凸顯、數量眾多且紛繁復雜。為了在實踐中進一步促進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程序的規范化,更好地保護公司、股東及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本文將就有限責任公司在股權轉讓中,轉讓協議被認定無效后的處理展開探討。
(一)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性質的認定
眾所周知,在我國公司法的分類中,有限責任公司是強調以人合性為基礎的公司,這里的人合性主要表現在有限責任公司中股東與股東之間的一種良好關系①,同時也是股東與股東之間的一種信任基礎②。這種良好關系也從法律的規定上得到了充分地體現,如:對有限責任公司中股東最高人數的限制、禁止有限責任公司對外募集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的限制等。也正是因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這種“親密關系”的存在,所以在討論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的問題之前,需要首先明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性質。
在學界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權性質的認定中,主要有以下幾類觀點:1、所有權說。所有權說的立足點在于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對公司財產的最終支配,這種支配包括了股權中所包含的自益權和共益權。2、債權說。債權說這種觀點以利潤請求分配權為基礎將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當做一種債權憑證,同時又當然的認為股東基于社員資格享有對公司經營管理的共益權。3、社員說。社員說的主張是社員基于盈利性社團的社員身份而享有的權利,這里的權利包含了財產請求權以及管理參與權兩項權能。從以上幾種學說的觀點可以看出,雖然幾種學說觀點的切入點不同,但都不可否認的認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包含了人身權和財產權兩個權能。③因此本文認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性質是人身權和財產權的統一,二者具有捆綁的不可分離性;在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中,不是一種單一權能的轉讓,而是有限責任公司股權中所包含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的一并轉讓。
(二)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的轉讓方式
股權轉讓在學術上存在著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股權轉讓泛指股權發生實施民事行為和法律行為以外的法律事實而導致的股權變動,本文所指的股權轉讓主要是指廣義的股權轉讓。④在我國《公司法》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第七十四條、第七十五條規定了有限責任公司股權的轉讓方式。其中可以將這幾種股權轉讓的方式分為兩大類:股權的對內轉讓和股權的對外轉讓。
股權的對內轉讓主要包括了公司股東與股東之間股份的轉讓以及異議股東行使回購請求權所引發的股權轉讓。股權的對外轉讓主要包括了公司股東將其持有股權轉讓與公司股東之外的第三人、股權強制執行而引發的轉讓以及因為繼承而發生的轉讓。其中,《公司法》對公司股東轉與第三人的股份設立了嚴格的限制,以保護有限公司的人合性。例如: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應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征求同意、公司其他股東享有優先購買權等。在以上方式中,公司股東間的股權轉讓以及公司股東與公司股東以外第三人的轉讓都會以簽訂《股份轉讓協議》的方式進行。而本文主要探討的范圍也就限于以簽訂協議方式進行的股份的轉讓。
(一)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所導致的無效
在股東間以及股東與第三人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時均可能因為違反《民法總則》、《合同法》和《公司法》等的強制性規定,從而導致該股權轉讓協議無效。
在《民法》的范疇中,因當事人缺乏有效民事法律行為的要件,會當然導致股權轉讓協議的無效。其中主要是違反《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三條所規定的情形,如:行為人缺乏民事行為能力、行為人的意思表示屬于虛假意思表示等。在《合同法》的范疇中,如違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之一的,股權轉讓協議無效。在《公司法》的范疇中,如在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時違反了《公司法》第七十一條所規定的事項,破壞了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性,侵害了公司股東的優先購買權,同樣會導致股權轉讓協議的無效。另外,在《民法總則》以及《合同法》的規定中,都采用了兜底式的立法方式,其中都規定了在違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情形下,合同無效。如:因違反《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國有股權轉讓是需主管部門審批的。”的規定,在國有股權進行轉讓時沒有經過相關主管部門審批的,該股權轉讓協議無效。
(二)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所導致的無效
《公司法》第七十一條例舉了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對內以及對外轉讓的方式以及在對外轉讓時所必須滿足的條件,但是在條文的最后賦予了公司自治的權利“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換言之,公司章程可以對《公司法》第七十一條所規定的內容做變通的約定,并且該約定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情形下,均為有效且需優先適用。⑤如股權轉讓協議簽訂的意思表示違反《公司章程》的約定,就會被認定為無效的協議。
有觀點認為股權轉讓的要件是股權轉讓協議的生效和受讓價款的支付。⑥如依此觀點,在股權轉讓協議無效的情形下,股權轉讓協議的股權受讓人將當然地不能獲得公司的股權,股權仍然應當屬于股權轉讓人(原股東),原股東對公司的權利與義務也當然的沒有發生移轉。但在實踐中常常會出現以下情形,在股權轉讓協議的雙方簽訂協議之后,股權受讓人可能已經向股權轉讓人支付了對價,公司的股東名冊以及工商登記也已經由股權轉讓人變更為股權受讓人,并且該股權的受讓人已經成為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公司的管理人員參與了公司的經營管理,此時股權轉讓協議被確認為無效,就會導致如下問題的產生:
(一)股權受讓人能否行使共益權,其行使共益權所產生的風險應當由誰承擔。如在股權受讓人成為公司股東(已在公司內部的股東名冊及工商登記上進行了變更)后,股權受讓人行使其所享有的共益權參與了公司的經營管理,但股權轉讓協議為無效協議,在股權受讓人對公司經營管理期間因其過錯所導致的風險應當由誰承擔。
(二)股權受讓人能否行使自益權,其行使自益權所帶來的收益或所受到的損失應該由誰來享有或負擔。如在股權受讓人成為公司股東(已在公司內部的股東名冊及工商登記上進行了變更)后,因公司司盈利頗豐,在股權受讓人行使了其所享有的自益權,此時在股權轉讓人(原股東)的主張下股權轉讓協議被認定無效,股權受讓人在其作為公司股東期間所獲得的收益是否應當對股權轉讓人(原股東)進行返還。反之在此期間公司因經營管理不善而產生了對外債務,此時股權受讓人主張股權轉讓協議無效,該部分對外債務又應當有誰承擔。
針對以上問題,主要應當明確的是股權轉讓協議的無效是否必然會導致股權受讓人不能成為公司的股東,換言之股權轉讓協議的效力是否影響公司股權的取得。
在意思主義的模式下如股權轉讓協議無效,則股權受讓人就不能取得公司股東身份和享有公司股權的,在此期間公司的股東依然是股權轉讓人(原股東)。如依此觀點,在該股權轉讓協議被認定無效后的處理就應當遵循《合同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股權轉讓方和股權受讓方都應當返還應該協議所取得的財產,在此期間公司的盈利應當由股權轉讓人(原股東)享有,公司的負債應當由股權轉讓人(原股東)承擔。在債權形式主義的股權變動模式下即使股權轉讓協議無效,只要公司的內部股東名冊進行了變更,即可依股東名冊主張股東權利。⑦那么在公司股東名冊沒有再予以變更之前的權利義務都應由股權受讓人來承擔。
因本文的立論基礎在于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權性質的認定是人身權和財產權的統一,因此筆者認為以上第一種處理方式只考慮到了財產權的問題,但并未充分考慮到股權中的人身權部分的行使所帶來的影響,亦未考慮到股權的特殊性質及雙重公示形式。⑧如在此期間股權受讓人故意讓公司收到損失,該部分損失依然要求股權轉讓人(原股東)來承擔,顯然有違公平原則的內涵。而第二種方式的處理則兼顧了有限責任公司股權中所包含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的能容,更有利于實現實體上的公平。
綜上所述,本文主張的對股權轉讓協議被認定無效后的處理,首先應當兼顧考慮有限責任公司股權中所包含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的內容。其次,股權以及公司股東資格的取得應以公司股東名冊的登記為準,在此期間的權利和義務都應當公司股東名冊所登記的股東享受和承擔。最后,在股權轉讓協議被認定無效后,再由股權轉讓人向股權受讓人返還購買股權所支付的對價,以及再由公司配合辦理相關股權變更手續。
[ 注 釋 ]
①李勁華.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性及其對公司治理的影響[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雙月刊),2007(4).
②王紅玲.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4(2):121-125.
③蔡元慶.股權二分論下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J].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項目編號08CFX044),2014-01-11.
④高瑞琪.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存在的法律問題和應對思路[J].社會與法制,2018(5).
⑤寧金成.有限責任公司設限股權轉讓效力研究[J].暨南學報(社會與科學版),2012(12).
⑥郭娜.股權轉讓協議效力的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7).
⑦尹航.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效力研究——以利益衡量為視角的分析[D].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12.
⑧楊洋.有限責任公司“一股二賣”善意取得之質疑——對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27條適用的縮限[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