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納提
新疆司法警官學校,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不斷迅速發展,社會競爭也逐步地激烈起來,不管是原創產品的嚴重抄襲現象還是原創產品之間的惡意競爭,都在影響著我國創新行業的發展。同時由于知識產權遭到侵犯的情況經常發生,所以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來彌補知識產權法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在現行的社會中將知識產權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相互科學地整合,能夠建立一個在一定程度上比較健全的完善的產權保護體制,能夠有效地發揮產權在不斷進步的社會和快速發展的經濟與科技時代中的進步作用。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國的知識產權法開始產生,但期間由于一些特殊歷史原因而暫停。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后,經濟與科技快速發展所要的需求資源逐步增加,為了能夠實現社會現代化的需求,相關部門進行了一系列的推動創新活動和政策,為了與之相適應重新推出了知識產權法,并且在后續相應產生了以商標法、專利法等為重點的法律體系。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期,為了能與國際市場接軌,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也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司法保護開始進入到實踐中來。但是近些年來網絡的發展使知識產權滋生了許多新問題,尤其是當大多數人選擇在網上創業之后,一些關于網絡技術相關的知識產權糾紛現象開始增加,如何改善和協調此類現象,更加高效地保護創新產業的發展是現在我國社會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一個關鍵。所以,如何完善和讓知識產權法與時代相適應是整個社會所要面臨的問題。
反不正當競爭法在廣義上是指包括商標法和廣告法等等的法律法規,但狹義上就單純指《反不正當競爭法》這部法案。隨著我國對市場經濟發展的逐步重視,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存在價值也逐步受到肯定,它主要是指徹底消除或杜絕一切在市場進行交易時的不正當競爭手段,來保證社會經濟秩序穩定發展的一部法律。
知識產權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所適應的對象是不同的。知識產權法主要是對原創者個人的合法權益進行保障,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側重點在于對一個現象的經濟價值問題或者社會保障權益問題進行合法權益的保障。知識產權是一個創新的人的全部精神財產和經濟來源,對于原創作者來說,創作的過程一定是辛苦的,而知識產權法正是原創作者們的保障,給他們提供了精神上的安慰。對于一部分原創作者來說,精神上的價值遠遠比經濟上的價值重要的多,因為他們更重視自身所創造出的價值。[2]知識產權法也是對于原創作者的自身價值的認可,讓他們在精神方面能夠得到自我滿足,所以知識產權法是對人的權益進行保障。反不正當競爭法是對于已經出現的或預防即將要發生的侵權現象進行懲罰等方面規范的法律法規,是市場經濟能夠平穩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改善社會風氣,促進公平競爭,最大限度地控制不正當活動的出現和產生,所以反不正當競爭法是對于社會現象進行保障。
知識產權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具有同一個目的,知識產權法的目的是要保證個人的創新成果能夠獲得有效的權益保障,也可以說是保障個人的知識產權不受侵犯。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目的是通過法律有效的保障個人的合法權益,對于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一定的懲處制度,并最大程度減少或杜絕類似現象的產生和出現。用商標法來舉個例子,比如說在商標已經完成注冊的情況下,也就是擁有這個商標的使用權、轉讓權以及能讓他人使用這個商標的權益或者不讓其他人使用這個商標的權益。如果其他人沒有在取得商標注冊人允許的情況下擅自使用這個商標,那么注冊這個商標的人就可以利用法律,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這個問題,特別是反不正當競爭法來保證自身的合法權益,并且能夠使非法占用商標的商家受到法律懲罰。通過保證自己的合法利益,使社會不再淪于不正之風當中,改善社會的不良風氣,維護社會的基本秩序。這兩種法案都是為了能夠使社會不良風氣不斷改進,促進社會公平公正,防止市場經濟中出現不良競爭現象等而制定的,且能夠使人們自身的合法利益得到基本的保障。
知識產權是關于原創者個人所具備的基本權益,知識產權法能夠逐步推廣也是因為其能夠確實地保護到個人切實的相關創新成就不被他人竊取。只有為人們創建一個十分優良的創新環境,人們才可以更加放心、更加高效地進行創新活動,才能取得更加有價值的創新成果和創新成就。如果知識產權法漏洞百出或沒有有效的制約功能的話,原創作者的所有創新成果都可以被其他人隨便竊取,那么那些不愿創新或者沒有能力創造的人就可以直接等待他人的勞動成果完成之后,竊取出來并占為己有。并且創新過程如此艱辛,如果可以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成果,那么人人都不會去創新了,全部都在等待他人的創新成果,人的思維也會變得懶惰,行動也逐漸萎靡不振,到最后就只能被快速發展的社會所拋棄。[3]
反不正當競爭法屬于通過法律來保證自身的知識產權不受侵犯,以減少原創作者的經濟和精神損失為目標而制定的法律制度,也會盡最大限度的保障原創作者的知識產權和合法權益不受到其他人的侵犯和非法占有,而且它又是針對侵犯他人權益的現象專門制定的法律法規,更加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比如說原創作者的知識產權在沒有經過允許的情況下受到其他人的非法盜用,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就可以讓原創作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并且還可以對于非法盜用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一定程度的懲罰活動,最大限度保證原創作者自身利益不受到侵犯。如果不正當競爭法出現缺失,那么就算原創作者的知識產權得到了法律方面的認可,但依然因為缺乏相應的對于非法占有行為進行懲處制度而會導致大量的人不重視或不理解知識產權的重要性,然后屢屢發生非法盜用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甚至此類行為會越來越猖狂。為了能夠索取更高的經濟利益,很多的不法人員會竊取他人知識產權,使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愈演愈烈,對于原創作者本身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知識產權法與反不當競爭法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適應的法律法規,個人利益的集聚效果就可以塑造出集體的社會現象,所以當知識產權法對于原創作者的保護不能夠完善的保障到原創作者的自身利益的時候,反不正當競爭法就可以派上一定的用場。或者是在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現象分析過程中出現個別的知識產權問題時,就可以利用知識產權法來進行案件分析和審理。這兩部法案都能夠促進社會公平與平穩發展。
綜上所述,知識產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之間有一定的交集,在對于不同案件的分析過程中,要通過法律的競合規則去運用這兩種法規,在給予當事人能夠選擇使用的相關法律的同時,也應該要合理適當地處理兩個法案之間的使用關系和相應的邏輯關系,并且對于法律法規的正常規范也更加有利。與此同時在滿足實踐運用的過程中,體現二者相互適用的作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