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云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0
異地用工的現象是適應市場經濟而出現的已普遍適用的用工安排形式,這種勞動關系的實際發生地或者勞動合同的履行地與用人單位的注冊地址不相一致,這是異地用工最顯著的特點。異地用工使得企業在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用時,出于維護企業利益或者勞動者實際需求的種種考慮,往往會委托第三方代繳社保,這些方法也存在著法律上的漏洞和風險。
根據法律的規定,社會保險費的登記應遵循屬地的原則,但是當企業在異地設立的分支機構不從事經營性活動,只是行使聯絡、商業談判等職責時,該分支機構沒有法律上賦予的獨立繳納社保費用的資格,在此情況下,企業只能委托第三方代繳社保。
勞動者長期工作在異地,或者本身該勞動者的戶籍地、經常居住地就是合同履行地時,不在當地繳納社保,勞動者不能便利地享受社保待遇以及社會保險報銷的,浪費自身的時間和經濟成本,而以個人身份繳納社保的范圍種類與基數也有很大限制,因此勞動者往往會申請在合同履行地登記繳納社保。
從企業的角度考慮,將登記繳納社保的責任委托第三方代理,可以節省員工管理成本,利于人才的引進,簡化公司管理流程,解放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工作壓力,避免因繳納社保的操作不當而引起的糾紛,降低企業面對的風險,提升企業競爭力,而且不同地區社保繳納的費用額度不同,也能一定程度的節省企業的部分經費支出。
工傷認定申請時,勞動者證明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否則工傷認定難以繼續。且有些社保經辦機構核發工傷保險時,會要求社保繳納地址與合同的履行地一致,用人單位委托第三方代繳社保,繳費主體與工傷責任承擔主體不一致,這些都會導致工傷保險無法正常申領。這時勞動者權利無法得到保護,申請勞動關系、工傷認定后,會提起勞動仲裁訴請用單位全額承擔工傷費用等。
勞動者申請工傷保險時,由于地區差異,社保繳納的規則和額度基數不同,而社保繳納額度關系到大多工傷保險申領金額,即使勞動者正常申領到工傷保險,也有權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損害責任,補足差額的損失。
不僅僅是工傷保險的申領方面,在發放生育津貼時,根據《社會保險法》的有關規定,津貼的發放標準與用人單位的上年度職工的月工資標準為準,或以勞動者的基本工資和物價補貼為準。因此,當用人單位委托第三方代繳社會保險時,生育津貼的標準可能會以第三方機構所在地區平均工資為準,導致津貼數額下降。
以上海為例,根據《上海居住證管理辦法》的規定,影響居住證積分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繳納職工社會保險的年限,居住證積分又影響居轉戶的辦理。當位于上海的用人單位委托第三方機構異地代繳社保費用時,勞動者想要領取上海居住證積分以及申辦常住戶口的可能會大大減少。
司法實踐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糾紛時,需要先認定勞動關系,一般會以勞動合同簽訂雙方為主要的認定條件,而當勞動合同不存在或發生爭議的情況下,社保的繳納主體也會影響用人單位主體的認定。
當第三方機構逃避繳納社保費用的責任,不繳納費用、降低繳費基數、不規范的履行合同義務時,由于地區不同審核繁瑣,用人單位難以及時發現問題,導致勞動者難以申領、為足額申領社保費用,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動者要求企業承擔法律責任或一次為由離職,企業將無法逃避,甚至會出現社保部門責令用人單位全額補交社保的情況。
目前,某些地區已經出臺相關的法規,明確的禁止了此類代繳社保的行為,因此,當企業委托代繳社保時,可能會出現法律上的限制與約束。
從目前的法制建設來看,代繳社保雖然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企業委托第三方代繳社保的行為也是有一定益處的。本文將提出幾點建議,以規范代繳社保的行為。
簽訂協議前,企業要做好與員工的溝通交流工作,理解員工的真實需求,了解當地社保繳納的政策,選擇代繳機構時,一定要全面的審查其資質、營業證件、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等是否齊全,考察該機構的過往資信等信用情況,綜合考慮各項條件,選擇代繳機構。
合同中,企業與代繳機構要確定代繳的社保金額、基數,約定雙方的責任承擔范圍、申領社保金額的方式以及發生糾紛時的處理方式,企業完善相關的雙重風險應急準備和管理方法,減少糾紛的發生幾率,快速有效的處理糾紛。
企業與代繳機構正式簽訂代繳社保的合同后,要定時審核社保的代繳情況,跟蹤社保的申領、報銷過程,保留繳納社保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