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乃嘉
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隨著我國法治進程的進一步推進,加強法治團隊的建設,培養創新型的法治人才尤為關鍵。這就給我國的法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的刑法系學生感到茫然,無法認清哪個系列的教材更加符合當前法學教育創新的價值觀,也不了解怎樣的犯罪構成理論下的教材更具有實務性。各高校如何對法學教材進行選擇成為相關人士密切關注的焦點。
在我國,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屬于兩門不同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先講課刑法的基本準則,再對各類的法律制度與規范進行學習。然而,美國的刑法學與刑事訟法學屬于一種課程。他們法學系學生的優秀法學素養,離不開刑法系基礎性教材的科學選型。通過對學科任務的研究,我國高校應當針對相應的學科合理選擇教材。其中,司法刑法學是我國當前重要的刑法制度與規范,旨在培育社會實用性法律人才,可做為刑法學教材造型的重要參考。
刑法學主要以刑事責任、犯罪、刑罰為研究核心發展的理論系統。其中,基礎性的理論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直接的影響,同時,也給具體的刑規設定與運作帶來影響。良好的法學教材可以反映該科的最新發展情況。我國著名的法學教授編寫了《刑法學(第二版)》一書,是刑法教材建設的重要新作。應用了新的兩要件二階層的理論,獲得刑法學界的普遍關注。此書也成為我國高校刑法學的優秀教材,有利于學生掌握刑法基本常識。同時,先進的犯罪理論也是研究生重要的專著。總之,犯罪構成的理論在整個刑法學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是刑法學的重要理論,涉及到人權維護的重要理論。因此,本科與研究生教學應當依據司法、理論刑法學的定位選擇適用的刑法學教材。
各個國家普遍依據犯罪構成的理論,定性地分析社會的違法事件。這是刑法的核心內容,也成為各個學派論爭的焦點。不同國家對其犯罪構成理論理解是不一樣的,然而,犯罪成立的條件通常相似。在我國,傳統的四要件說在教育界處于中心地位。近年來,以三階層體系為主導的刑法教材在很多高等院校流行,從此結束了一元化的犯罪論。同時,這種體系和四要件說之間的論爭還在繼續,而新理論模型,即兩要件二階層的理論迅速引入,并被列入我國十多重點院校的刑法學教材體系。對傳統的法學體系構成了極大的壓力。
1982年法律出版社發行了《刑法學》一書,成為我國第一部刑法學教材,幾乎整合了我國刑法學領域全部重要的智慧,為四要件的犯罪構成理論打下堅實基礎。四要件說既帶有極大的歷史性特點,又帶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色彩。是當前比較合理的理論,也符合現代人的認識規律。因此,得到了很多國內實務界人員的認同。尤其在很多刑事司法案件中獲得了良好的運用,為建設法治社會做出重要貢獻。
三階層的犯罪構成理論是我國法學領域漸進型的犯罪論體系,主要以刑法為基礎,對與之要素特點彼此切合的行為加以評價,若有阻止行為違法性的成立事因,則不可認定是犯罪行為。
建立這一理論的原因是某位法學教授認識到:以四要件的犯罪構成理論為中心的法律體系存在較大的不足。兩要件二階層的理論力致實現與以往刑法資源兼容的最大化,以減少研究的成本,降低刑法學發展的資源投入,在刑事建設中取得事辦功倍的效果。具體內容可參考于教授在《刑法學》的闡述。
在我國,法學系的教材選型十分關鍵,有效選擇集介紹、啟發功能的教材有利于學生發展。刑法學分為司法、理論刑法學兩種,而且本科與研究生的教材選型也應當不同。通過研究發現:兩要件二階層理論主要立足于司法實踐,為司法人員、法律職業者及法科學生服務,以《刑法》的內容為基礎,不但方便理解、而且充滿法律依據,可以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啟發。因此,成為現階段我國的刑法學教材,尤其是本科院校的最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