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江超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人民檢察院,天津 300450
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電子政務的廣泛應用,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人們足不出戶,便能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各種便利,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受益者和檢察事業的工作者,我們不能一味享受不求進取,我們必須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檢察業務中,提高檢察工作效率,更好地為司法保駕護航。
電子大數據被認為是繼互聯網革命之后的又一次技術革命,目前已經廣泛運用于金融、制造、電商、交通、政府治理等諸多領域,尤其對于政府來說,大數據技術變革既可以帶來治理手段的創新,也可以推動治理機制的創新,因此,在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影響下相繼出現了“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檢察”等新型詞匯。其中,智慧檢察,也叫智慧檢務,是指檢察機關積極順應科技發展趨勢,主動運用電子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對檢察工作進行的一次全面、深刻的智慧化改造,運用電子大數據辦案平臺,最終構建智能化、精準化、高效化的檢察辦案運行新態勢。①
2016年底,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實施《“十三五”時期科技強檢規劃綱要》,為“智慧檢務”建設描繪了清晰的路線圖。作為一項宏偉工程,智慧檢務必將對檢察權力運行機制、檢察機關工作方式、檢察辦案具體模式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中央連續四年召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其中在2017年的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上提出了“電子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時代”等新詞匯,給正在進行的全國司法體制改革帶來了廣闊的發展前景,為全國政法機關特別是檢察機關探索司法運行新模式,提升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據筆者所知,在全國,能將電子大數據和檢察業務巧妙結合起來并且運用地最好的要數貴州省。貴州省是國家司法體制改革第一批試點省份之一,也是全國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抽調檢察精英成立了電子大數據系統研發組,他們通過認真梳理檢察業務需求,分析所有歷史案件數據,總結提煉辦案規律,最終創造出了為司法辦案提供智能服務的檢察機關大數據司法辦案輔助系統、為案件監控提供數據分析的案件智能研判系統、為管理決策提供“智庫意見”的大數據分析服務系統,這些系統不僅能夠輔助司法辦案,而且能實現數據采集、風險預警和監督糾正、提升辦案質量和辦案效率。②
筆者了解到,貴州省檢察大數據應用是以全國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為基礎,依托電子檢務工程六大平臺,運用云計算技術對檢察工作中產生的大量數據進行采集、加工、存儲和分析,建立了各項業務職能基礎數據庫,并在此基礎上研發大數據應用服務,從而打造出貴州省檢察機關電子檢務綜合體系,建設檢察業務數據采集平臺和基礎數據庫,創建了貴州檢察大數據中心。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研究一下貴州省檢察機關是如何運用電子大數據來服務司法辦案的。
第一、貴州省檢察機關把電子檢務工程建設和檢察大數據建設融為一體,將電子檢務工程建設任務細化分解為38個應用系統建設,同時依托全國檢察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加快推進電子檢務工程建設,充分利用電子檢務工程“六大平臺”生產的各類數據,實現檢察大數據最基礎的數據匯聚,明確了每一個應用系統的目標任務、責任部門、工作要求和完成時間節點。通過貴州檢察機關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打通各單位之間的數據壁壘,加快數據集聚,建設了貴州檢察機關大數據資源中心。③
第二、貴州省檢察機關依托全國檢察統一業務應用系統,運用犯罪構成知識圖譜和證據標準審查指引,通過辦案輔助系統的快速模式和普通模式,實現案件繁簡分流;通過智能識別案件要素,按照審查指引制作網上審查筆錄,提供案件類案推送、風險評估、法條推送和文書生成等輔助功能;通過建立案件智能研判系統,全面、真實、客觀記錄每個案件辦案情況,進行數據量化分析,并按照“一人一檔案”要求建立數字化司法業績檔案。④
第三、貴州省檢察機關依托全國檢察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完善員額檢察官、檢察官助理、聘任制書記員辦案權限精細化分配,使得司法辦案責任更加明晰;通過司法辦案考核系統從辦案強度、辦案質量、辦案效率、辦案效果、辦案安全等五個維度對辦案單元內每一個人的司法辦案活動進行客觀反映和全面量化評價,對辦案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數據評價”,查找出工作薄弱環節,加強監督指導,促進司法責任制落到實處。⑤
電子大數據與司法辦案的深度融合,能夠有效促進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效率,實現檢察機關的信息化轉型升級。我們依托全國檢察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可以繪制一份“犯罪構成知識”圖譜,提供證據審查指引,實現數字化監控和管理,對案件精確“畫像”,使系統記錄每一起案件的辦案情況。⑥同時,結合目前在全國開展適用的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從寬處理制度,對于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案件,智慧檢務平臺或系統應當能夠幫助承辦人建立一整套審查模板,審查模板中應能夠提示每一項證據的名稱、來源以及合法性,從案件來源到管轄情況,從偵查機關認定事實到證人證言,把案件審查重點都詳細列舉出來,從而提高辦案效率。
檢察機關要放低姿態,主動尋求業界支持,與IT等技術企業形成良性互動,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和調研,充分了解新型計算機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為智慧檢務服務。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案件證據表單審查模塊、建設公訴出庭數據庫、開展案件復雜度分析、建立公檢法統一的數據交換標準。公檢法三部門應用該系統進行案件流轉,在系統中嵌入證據標準指引應用模塊,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辦案效能,而且提升了辦案質量。⑦
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體制改革,涉及到公檢法三機關司法職權配置,事關人權保障和有效打擊犯罪,由于公檢法三部門對什么案件需要達到什么樣的證據標準,沒有統一認識,缺乏統一的證據標準指引,補查補證有一定的任意性,我們要改變這一狀況,可以研究制定公檢法三部門統一的證據標準大數據指引。同時,檢察機關應當探索在適用簡易程序、速裁程序的案件中使用智能輔助辦案系統應用,在適用普通程序的案件中使用語音閱卷示證系統應用,公訴人開庭時可以借助人機對話功能,不僅實現完整的示證過程留痕,還能實現隨時精準回溯,這樣可以進一步解放公訴人的雙手。⑧
我們應當積極與檢察機關的技術部門或技術企業展開深入合作,創建智慧檢務平臺或系統,進一步深度挖掘1740余萬件的案件數據,探索推進電子大數據在刑事訴訟、偵查監督、民事行政檢察監督、刑事執行監督、控告申訴監督等方面的應用,以及以智能語音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應用,堅持以電子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引領,積極推進檢察機關智慧檢務建設。⑨
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全國檢察機關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遵循司法辦案規律,秉承司法為民理念,加大司法制度創新,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積極樹立電子大數據思維模式,主動尋求合作共贏,以司法數據為核心,以檢務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智慧檢務工程建設,善于把檢察制度優勢和科學技術優勢結合起來,為社會營造一個司法公開、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走出一條社會主義智慧檢務創新發展之路!
[ 注 釋 ]
①李霞.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檢務之建構——以“檢立方C-139”大數據輔助決策平臺為例.渤海大學學報,2017,3(4).
②劉俊祥.“互聯網+”環境下的“智慧檢務”工程進路.中國檢察官,2016,4(241).
③趙志剛,金鴻浩.電子檢務的演化與政策變遷.人民檢察,2017(5).
④謝樂凡.淺談“十三五”時期智慧檢務保障體系的建立與應用.法制博覽,2016.10(下).
⑤魯儉.推進公訴工作與新科技深度融合.檢察日報,2017-9-16.
⑥姚炎中.最高檢印發《檢察大數據行動指南(2017年-2020年)》.人民檢察,2016(12).
⑦鄭赫南,楊永浩.智慧公訴的“三板斧”.檢察日報,2017-7-25.
⑧林竹靜.頂層技術架構:檢察大數據.政法論壇,2017,4(6).
⑨魏哲哲.智慧檢務提升司法效能.人民日報,20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