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文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陳某與廣州A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陳某1978年4月入職國有企業廣州A公司,2008年9月30日,陳某與A公司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2012年,A公司被廣州市政府列入影響環保類“退二”企業名單,要求A公司在2015年底前完成停產、搬遷工作,A公司遂于2013年4月出臺《A公司分流安置方案》,其中,對符合條件的公司員工采取支付(N+3)倍月平均工資的經濟補償金的方式解除勞動合同,對于符合《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情形的員工,明確排除在本次解除勞動合同之列,但可以協商解除勞動合同。該分流安置方案經報備、宣講、公示等法定程序后,開始實施。陳某當時離法定退休年齡尚有十三個月,符合《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五項規定的“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情形,A公司依法不得解除其勞動合同,除非協商解除,但陳某與A公司在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時,就經濟補償金數額問題產生巨大分歧,無法協商達成一致,故A公司決定維持與陳某的勞動關系不變,而且,因陳某原來所從事的工種相關生產已停止,故A公司在工資、待遇保持正常發放且社保費用正常繳納的情況下,讓陳某離崗休養。陳某表示不能接受,其認為:A公司已經不能給陳某提供勞動條件,A公司理應解除與陳某的勞動合同并支付經濟補償金。故陳某向廣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裁定解除陳某與A公司的勞動合同、A公司支付陳某經濟補償金332262元。A公司答辯稱:A公司分流安置方案符合《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有關經濟性裁員的規定,陳某是《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六種不得解除其勞動合同的法定情形之一,A公司維持與陳某的勞動合同直至其退休符合法律規定;A公司在工資、待遇保持正常發放且社保費用正常繳納的情況下,陳某為公司提供勞動是陳某的義務,也是公司的權利,現A公司安排陳某離崗休養,是公司對該權利的放棄,并沒有損害陳某的利益,故A公司安排陳某離崗休養并無不妥,請求駁回陳某的所有仲裁申請。勞動仲裁委經審理認定A公司保留與陳某的勞動關系于法有據,A公司對陳某采取離崗退養方式,并照常支付陳某工資,應認定屬于已履行了用人單位的勞動合同義務,故此裁定:駁回陳某的全部仲裁請求。收到裁決后,陳某不服,依法提起訴訟,并經歷一審、二審,甚至申請再審,均被法院駁回。
我們知道,《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了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以禁止性的規定保護了六類員工的勞動關系不因“無過失性辭退”及“經濟性裁員”而被提前解除;正是因為這條看似對勞動者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規定,導致陳某要求被經濟性裁員并領取經濟補償金的訴求落空,讓作為勞動者的陳某承擔了不利的法律后果,眼看著比自己晚幾年進公司的老哥們,都高高興興地拿了幾十萬元的經濟補償金回家,陳某倍感尷尬和不公。陳某的遭遇雖屬個別情況,但法律本身應盡量體現公平正義,為了減少類似陳某所遭遇的尷尬,對于《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是否存在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勞動者與雇主之間的法律關系,最早屬于民法調整的范疇,在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為了保障勞動者享有休息權、獲得合理報酬權、健康權等權利,逐漸從民法中分離出來而產生一個獨立法律部門——勞動法,勞動法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而生;在我國,“傾斜保護勞動者系勞動法的直接目的,而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則是勞動法的終極追求”。
在《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中,對疑患職業病的員工、因職業病或工傷而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員工、醫療期內的員工、三期內女員工、即將退休的老員工等的勞動關系進行特別保護,因該等員工很難再就業或近期很難再就業,如允許用人單位解除該等員工的勞動合同,勢必造成該等員工因失去工資收入而可能造成生活困難,可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目的在于通過維護特定員工的勞動關系的穩定性,從而保障該等員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法律規定禁止行為人不得有某種特定行為,目的是為了保護相對人某種特定的合法權益免受侵犯;但如果該禁止規定的實施,不僅不能達到保護特定相對人合法權益的目的,反而會給特定相對人造成不利后果,在這種情形下,執意執行該禁止規定很明顯違背了立法的初衷,也違背了相對人的意愿,相對人應有權拒絕“被保護”。在上述案件中,如果沒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的禁止性規定的約束,陳某完全可以與A公司解除勞動合同,并順利拿到其應得的33萬多元的經濟補償金。正因為有了《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之規定,使A公司維持與陳某的勞動關系符合法律的規定,并得到勞動仲裁委及各級法院的一致認可和支持,但同時也令陳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為比陳某晚入職A公司的幾位老員工,已經各自拿到幾十萬元經濟補償金離開了A公司,陳某成為被動“被保護”的對象。
“被保護”應是陳某的權利,對于該權利,陳某本應享有行使或放棄行使該權利的選擇權,也就是說,陳某有權選擇放棄該“受保護”的權利。然而,基于現有的法律規定,若發生與陳某案情類似的案件,相同的裁決、判決、裁定將會再現,除非對《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進行立法修訂,才能避免勞動者再次“被保護”。
為了更加精準地保護需要保護的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使需要保護的勞動者獲得應有的保護,不需要保護的勞動者避免“被保護”,需要賦予勞動者選擇權,讓勞動者在被保護前享有表達并決定是否需要被保護的權利。故此,作者建議將《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中規定的“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修改為“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同意被解除勞動合同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