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中
濟寧市兗州區市場監管局企業注冊局,山東 濟寧 272000
相較于改革開放初期,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需求不斷轉變,以往重視國家宏觀調控,輕視市場供需關系的發展理念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重視市場供需關系,酌情施行宏觀調控的發展理念,繼而推行多種所有制經濟協同發展,將非公有制經濟視為當今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為市場經濟注入無限活力,激發人們創業創新積極性,為響應“萬眾創新、萬人創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理念奠定基礎。
在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后,工商部門僅需登記個體私營注冊資本在總額,實收資本無需登記,取締驗資證明制度,注冊資本真實性有待考證,在放寬個體私營權限同時,容易出現損害股東權益、危害交易安全、增加投資風險等消極后果,并發生“假實繳”現象,影響個體私營企業注冊認繳成效。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對企業登記場所不做過多限制,“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現象日趨頻繁,徒增市場監管難度,尤其針對有些非法盈利企業來講,可以通過多地經營隱藏自己,有些私營企業入駐居民區,對居民區內私營企業監管存在缺乏法律支持消極現象,監管執法風險驟增,影響市場經濟發展穩定性。
改革工商登記制度主要目的是調動市場經濟發展活力,用市場供需關系引導企業發展,使市場經濟健康、穩定,為此工商部門需做到“寬進管嚴”,在相關制度革新后,“寬進”做的較為到位,民眾創業積極性日益高漲,“管嚴”成為工商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工商部門需立足互聯網飛速發展背景,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武裝自己,提高自身監管能力[1]。
通過對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對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分析可知,雖然該制度改革能助力民眾實現“創業夢”,立足市場經濟發展新常態,為各個行業發展注入鮮活動力,但該制度改革仍存在影響認繳及個體私營經濟監管成效,行政審批制度相對滯后,管理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歪曲該制度改革初衷,為此相關部門需立足該制度改革實況,探究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監督工作意見,旨在確保該制度改革能對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建立工商登記信息監管機制,確保個體私營經濟注冊信息真實有效,為此該監管機制需能實現信息共享、跨部門、跨地區、跨市場監管目標,以市場為主體,以注冊企業為基礎,建立信息數據共享平臺,在該平臺內公示個體私營企業注冊信息,秉持“誰登記、誰審批、誰監管,誰公示”原則,將監管工作落到實處,并與市場信用體系相關聯,構建社會及政府聯合監督機制,實現企業與市場信息共享目標,讓“假實繳”現象無所遁形,營建公正、公平監管氛圍,助力個體私營經濟穩健發展。
應用互聯網體系針對個體私營經濟建立實時監管機制,提高工商執法部門非現場監管能力,尤其針對“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注冊企業加強管理力度,在企業信用監督體制加持下,對企業信用度、經濟戶口管理、日常檢查記錄、年度報告等資料進行系統分析,通過隨機抽查、定期檢查相結合方式,對違法經營懷疑對象進行實地調查,提高工商執法部門監管靈活性、科學性、實效性,用“互聯網監管”代替“人力監管”,使其監管能力得以提高[2]。
在工商等級制度深入改革基礎上,總結以往監督管理經驗,結合制度改革實況,摒棄滯后性監管方式,如專項整治、突擊檢查等監管手段,秉持全面管理、高效監督原則,爭取多方配合,建立協同監管體系,為實現動態監管奠定基礎,凸顯工商部門社會服務屬性,為維護市場經濟發展穩定性夯實監管基石。基于此,工商部門需依據《國務院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積極建立協同監管機制,保障各方溝通順利、配合得當,制定配套監管制度,確保各方監管目標明確、權責分明,通過聯合執法,落實監管目標,助力工商登記制度深化改革。
綜上所述,為使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更具活力,個體私營經濟需積極投入其中,當前我國在改革工商登記制度進程中,仍存在認繳成效不佳、個體私營經濟監管不到位、行政審批制度相對滯后、管理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影響個體私營經濟穩健發展,為此我國需在加強法制建設同時,加大信用監督與管理力度,落實網絡監管目標,加強行為監管,完善協同監管體系,同時做好工商執法部門內部監督工作,避免其出現執法犯法不當行為,使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更加科學高效,為個體私營經濟營建穩定、健康發展環境,推動個體私營經濟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