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燕
湖北警官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時下“共享”一詞可以說是十分熱門的詞匯,原本私有化的資源,以共享的形式形成分時享用的模式,共享單車就是典型的產物。共享單車的普及能夠極大程度便捷人們的出行,特別是在交通擁堵的大城市,其已經成為時下人們幾乎首選的短距離出行方式。但是共享單車的興起也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亂停亂單車,這也成為了當今的熱門話題,也已經影響到了人們日常的其它生活。
提到共享單車,就一定要提到摩拜和小黃車,這兩家單車可以說幾乎瓜分了整個共享單車的市場。據公開資料來源顯示,截止到目前,摩拜共享單車的用戶好感要優于小黃車,達到了61%。在全天的訂單數上來看,整個市場大概有接近6000w的訂單量,其中ofo小黃車占據了其中百分之50%達到了3000w的日訂單量,而摩拜的日訂單量占據市場的40%達到了2400w的日訂單量[1]。另外,基于投放總量、單車質量對比分析來看,ofo小黃車的投放量更大,而摩拜的單車質量更優。
從我國整個共享單車的發展歷史來看,我國共享單車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政府層面設立的公共自行車,以有樁的方式,通過身份證進行指定地點的取還;第二階段,企業主導的公共自行車形式,但是也是基于有樁的方式,根據企業自定義的信用體系進行單車的取還;第三階段,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共享單車模式,特點是注冊使用簡單,通過提供實名手機注冊、押金等方式,并且是無樁的,可以隨意停車還車。
共享單車的發展和普及速度遠遠超過了人們初始的設想,據艾瑞咨詢《2017年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研究報告》中指出,現如今共享單車的市場遠沒有達到飽和,雖然增長率有所下降,但是整個市場的體量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共享單車采取的無樁的方式,這為大城市里經過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后,“最后一公里”路程的解決極大地提升了便捷[2]。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的是共享單車給現如今法律制度帶來的沖擊。我國的相應的法律制度在這方面可以說是空白的,共享制度下,對于相關問題責任的認定存在多元性和復雜性的特點。比如在一些大城市,總是存在一些素質不高的人,在用使用自行車時,不僅不愛惜共享單車,而且在使用完畢后隨意停放,造成公共資源被占用。這已經嚴重影響到整個城市的正常的運轉以及市容市貌,這種相關問題的處理在行政法中是沒有適用的法律法規的,這就是立法的滯后和延緩[3]。現如今的行政法中對共享單車的押金的管理、停車位置的規劃等問題都沒有很好的解決方式。經過筆者觀察發現,摩拜和小黃車都是以雇傭相應的停車管理員的方式來解決現如今出現的亂停放的問題,但是這種方式不僅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且是治標不治本的。
經過前文的分析,我們發現當下共享單車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車輛的亂停放。而在行政法的角度,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應該對行政主體進行停車位置的引導。對于共享單車企業,可以設定相應的特殊條例,對共享單車的停車位置有合法合理的規劃,以此來保證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穩定的發展。
近些年來我國大學生比率以及受教育程度都在逐年的提升,國民素質也有了很明顯的改變。但是從行政法的角度來看,應該以法律威嚴的方式鼓勵、倡導、提升國民素質。當下隨意亂停、影響城市市容風貌的行為已經極大地破壞了社會的和諧穩定,更應該倡導和鼓勵國民素質的提升。
共享單車的普及應用已經暴露了很多法律上的問題,不僅僅是行政法層面的,甚至民法、刑法層面的問題也有所暴露[4]。為此,從行政法視角來說,可以利用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力量,對不合理的違章違規停放進行監督,有問題及時上報,并給予相應的獎勵,還給大家一個整潔的共享單車使用環境。
共享形式是今后經濟發展的一個潮流和不可阻擋的趨勢,共享單車作為共享家族里發展的最快的產品之一,已經深刻的改變了人們日常的交通出行方式。但是其所帶來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而且也缺乏相應法律法規的監管和適用,整個法律層面幾乎處于空白的階段。為此,從行政法角度出發來看,應該加快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提升監管力度,為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和整潔的公共環境盡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