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
江蘇鐘山明鏡律師事務所,江蘇 南京 210009
針對由于單個企業法人依法進入破產程序而使得相關聯企業也面臨著合并、破產等一系列問題,如何有效保障廣大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是法學界重點思考的問題。對單個企業法人的破產,應由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相關聯企業提出清算申請,將關聯企業納入到破產清算中,以此來有效保障關聯企業及債權人的利益。
從出現到現在,揭開公司面紗制度理論較為模糊,也沒有統一的適用標準,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活動,各個國家均將揭開公司面紗制度視為不是同法人獨立制度的構成部分。《公司法》中規定了關于揭開公司面紗制度的一般性原則,但是并未在司法實踐活動中得以有效運用,因此在關聯企業破產問題上,這一制度并未發揮任何作用。
《公司法》中第二十一條[1]提到:“對于公司實際管理者、控股股東、監理及董事而言,嚴禁鑒于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如果違背這一規定,相關責任人應承擔相關法律責任。”這一條款明確、詳細地規定了各個關聯主體的職責,然而并未明確突出如何處理關聯企業破產債權問題。責任主體只是規定了公司控股股東、實際管理人、董事、監事等,然而關聯企業所覆蓋的主體范圍更廣。分析該條款得知,本公司是這一法律關系損害的對象,理應受到相對應的補償,然而并未對公司債權人救濟方法進行明確提出。
在《破產法》第一百二十八條[2]規定:“債務人存在本法第31、32、33條提到的行為,對債權人的利益造成了損害,債務人法定代表及相關責任人應承擔相對應的賠償責任。”通過這一規定得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以及相關的責任人是撤銷權制度的責任主體,對于關聯企業破產而言,債權人利益一般是公司實際控制人所造成的。但是,這一規定只明確了公司法定代表及相關責任人賠償責任,而獲得利益的關聯企業并未包含其中,所以債權人并未得到真正的賠償。
1.提高揭開公司面紗制度的可操作性
首先,應在《公司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中納入有限責任原則、公司法人人格原則等,將揭開公司面紗作為例外,進一步完善該制度構成要件及相關法律根據,并規定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相應的債務責任,且列舉各種揭開公司面紗的情形。其次,對于最高法院而言,應對管理企業侵犯債權人利益的行為、方式及應承擔的相應責任用司法解釋的形式予以明確。但是,關聯企業相互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具體法律規定操作難度較大,國外常常采用司法判例的方法來對適用規則進行明確,以此來對公司面紗進行揭開。基于此,我國應借鑒國外經驗,以個案的方式將公司面紗原則予以適時揭開,并采用最高法院案例的方式進行全面梳理,且可采用指導案例的方式予以公布,以此來提高這一制度的可操作性。
2.將公司的債權人納入其保護對象
應對《公司法》第二十一條進行相應的修改,將公司債權人列入到保護的范疇。建議這一條款修訂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及公司債權人利益。違反前款規定,給公司或公司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3.適當擴展《破產法》第128條規定的承擔賠償責任的主體范圍
將關聯企業對于公司債權實施了不當行為的,將其列入到賠償主體中,同時可采用司法解釋來詳細列舉哪些屬于不當行為,賠償具體范圍等內容。
1.引入衡平居次原則
衡平居次原則也被稱為深石原則,是指從屬公司在破產清算、重整、和解等程序中,對于從屬公司一些債權,控股公司不管是否具有優先權或別除權,均應僅次從屬公司的其他債權進行清償。采用這一原則,應堅持公平標準,對從屬公司不當行為進行科學判斷分析。具體適用條件主要是控制企業行使控制權違反誠信義務、從屬公司資本不實、否定獨立法人主體準則等,如果存在這些現象,控制公司債權應次于從屬公司的其他債權人后受償。
2.實質合并原則
實質合并原則,具體而言是指控制公司及從屬公司或者控制公司下各個從屬公司處于破產程序時,將各個破產公司的債務與資產進行有效合并,基于債權份額所占比例先后償還債權人的原則。這一原則的目的在于確保各個關聯企業債權人的求償權均得以保障,法院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債權人的受償順序,充分彰顯正義與公平。
綜上所述,針對關聯企業破產問題,實踐中我們不僅要考慮到市場誠信的維護、債權人利益的損害及關聯關系的濫用等實際問題的處理,而且還應考慮到企業積極性的保護、交易安全的維護,從而使得關聯企業依法處理各項破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