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付寶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重視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基礎能力,還應該準確把握學科特性,繼而科學規劃教學內容。各教學環節需要尊重學習著的主體性,并且各環節以及各方式均需呈現出一定的層次性以及邏輯性。法學專業的教學內容更應如此,必須嚴格按照科學化的教學方式實施教學。因此現就高效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概述,分別為組建精英團隊、重視法理學價值、及時優化資源,還有“雙精雙動”的課堂形式。
法學具有顯著的應用性特征,顯而易見法學專業的學生應積極提升自己的應用技能。同時,需要具備的能力便是實務技能以及縝密的法律思維。除此之外,學生應能夠借助法律及時緩解社會矛盾,甚至解決糾紛等問題。現階段,“個人精英”的培養形式越演越烈,其對社會法律素養的提升起到了顯著的作用,然而依舊在就業方面存在著極大的問題。經過探究可知,造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受到了專業擴張的影響。其次,是由于自身的認知所導致的。綜上可知,必須積極轉變滯后的人才培養理念,大力開展“精英團隊”相關事宜。也就是說,積極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及協作能力。學生應在小組團結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法律應用能力。立足于“個人精英”這一基礎,繼而積極組建“精英團隊”。如此一來,人才培養的實效性才能夠得以提升,才能夠促使法學專業的教學效率進一步加強。
實踐證明,法理學的實效性主要體現在法學學科之中,其次體現在法律職業之中。就前者而言,法理學作為基礎課程而存在,同時對日后的法學專業課程的學習能夠起到基礎作用。相比較其他學科而言,法學具有典型的抽象性以及基礎性的特點。也就是說若要全面深入的掌握系統化的法學知識,就必須積極學習法理學,即為其打好堅實的基礎。就后者而言,法學專業人員的核心素養提升離不開法理學的輔助。事實上,法律素養包含著諸多的內容,例如基礎知識、專業語言、專業思維以及專業信仰與技巧。每一位律師在工作的過程中均是對所學知識以及素養進行展示的過程,其中往往滲透著系統化的法理知識。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現有的法理學教學內容中出現了部分與現實不相符的內容,故而必須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首先,就其知識結構來講。以往的法理知識講授過程中,學生主要是以被動接受為主,故而法律思維等無法及時得到培養與鍛煉。因此教師應積極滲透能夠啟發學生思維的教學內容。例如可鼓勵學生及時將所學內容以知識結構圖的形式呈現。這一方式可促使學生更加直觀、全面的掌握法理學知識。教師可輔助學生梳理出具有層次性以及條理性、邏輯性的結構圖,將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梳理,剖析各法律條文間的特殊關聯。其次,就教學環節的設置而言。作為基礎學科,法理學知識內容可適度緩解學生學習更加晦澀難懂知識的心理壓力,有助于學生進一步過渡到更深層的知識學習之中。與此同時,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適度增加教學難度。教學環節的設置過程中,需堅持深入淺出的原則、層層遞進的原則等。各環節的設置要有助于學生法律思維的全面發展,借此鍛煉學生的邏輯判斷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等。
為全面落實“雙精雙動”的課堂教學方式,必須嚴格按照以下兩個方面來實施:首先,積極組建專業團隊,鼓勵學生借此練習辯論能力以及口語表達的能力。導入環節應以簡單的案例為“引子”,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出自己對該糾紛或者矛盾的看法。與此同時,教師可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深入、全方面的剖析案件的動機以及發展軌跡等。每一位學生都可以積極發言,并提出自己所持有的觀點。其次,加強團隊之間的協作能力以及積極性,并且借此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事實上,組建辯論賽是最有效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的措施之一。該案例需具有典型性以及可辯性。學生可分為兩隊,同時還可進行角色互換,旨在培養學生的正向思維以及逆向思維。
如今社會中的矛盾形式越來越多樣,并且糾紛不斷,可見積極培養全方面的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法學專業的教學中應加強“精英團隊”目標的實施,同時還應該將教學內容及時優化,使其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