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山
內蒙古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所謂“勤勉義務”,也稱注意義務或審慎義務,也就是要求股東或者公司高層以謹慎態度對待,以勤勉負責公司自我管理的事務。它與忠誠義務并行與世界各國公司法之中,被稱為股東及公司高層最需注意的兩大類別義務。在這里我們所說的德國公司股東勤勉義務制度,是大陸法系國家的典型代表,和以美國為代表英美法系的公司股東勤勉義務有明顯的差別。在這里只論述德國,美國不再提及。德國公司股東勤勉義務我們大多要在其本國法《股份公司法》和《有限公司法》中尋找,兩部法律中都較為明確的規定了,股東作為公司的管理人、執行人,需要具備普通謹慎注意和勤勉負責之行為視為其作為股東最應該秉持的義務。在德國本國法中深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德國股東勤勉義務制度具有較為嚴格的責任,其在法律中的很多一般性條款對股東勤勉義務都做出了規定,甚至細化到公司股東制定章程,制定相關公司發展策略等都需要股東盡到謹慎注意之義務。例如召開股東會之前,大小股東都應做好相關的會議準備,需謹慎對待會議之內容;股東在公司經營的過程中,發現會給公司帶來危險的情況時,需及時通報公司,謹慎處理相關事務,甚至于還需要股東在公司經營的過程中積極學習知識,提高自己管理公司的能力等等。所以正如有關學者所說德國的股東勤勉義務制度在股東在執行公司決議時都應當保持謹慎[1],不可謂不嚴格。所以德國認定股東勤勉義務之標準應當是嚴格勤勉義務標準[2],在此勤勉義務之下容不得股東及公司高層犯下任何錯誤甚至是過失。
日本作為東亞近代最先收到西方思想影響的國家,當然在公司相關治理方面也是受到了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法律思想的影響,經過發展在公司股東勤勉義務制度方面糅合了兩種法系的獨有特點,獨樹一幟,個性鮮明。雖然我們不能在日本公司法中發現明確股東的勤勉義務制度介紹,但是我們驚奇的發現,日本在很多單行法和判例中確實是規定了股東需要注意公司發展過程中謹慎注意義務,也就勤勉義務。例如,日本相關法律條文中明確記述了公司股東監事需要具備善良管理人之義務;還有相關立法法規定公司股東、監事等高管如果在公司管理過程中有過錯,導致公司產生損失那么他們將會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3]。如此可知,日本公司股東所承擔的勤勉義務要求其必須有善意的主觀心理狀態,屬于一種折衷的嚴格勤勉義務標準[2]。日本是典型的折衷的嚴格勤勉義務標準獨具兩大法系特點。日此類勤勉標準介于一般勤勉與嚴格勤勉之間,一面要求股東對于其過錯承擔大部分責任而同時又規定公司有權以章程等形式免除雖然違反勤勉義務、但出于善意并無重大過失的董事在法定數額之內的賠償責任。
經過對德國和日本股東勤勉義務的分析可知,德國的股東勤勉義務制度是非常嚴格的,未盡相關勤勉義務的股東在造成公司損失的時候需要負賠償責任,有較重的民事責任。和德國的股東勤勉義務對比,我們可以發現日本公司股東的勤勉義務作為折衷的嚴格標準,在民事責任方面公司股東需要負的民事責任認定較為寬松,懷有善良人盡到相關謹慎注意義務的股東可以減輕甚免除責任,有些重大過失的責任在有證據證明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不負民事責任,不可謂不輕了。就德國一個這樣的傳統大陸法系國家,雖然明文規定了公司股東較為嚴格的勤勉義務制度,但再其法律條文中可以發現關于制度的規定都多為概括性原則性的規定,在現實的操作性值得商榷。而反觀日本在綜合了部分大陸法系國家及英美法系國家規定的特點上形成的折衷性的嚴格勤勉義務標準,在靈活性和操作性上都要強于德國。但是我們發現不管是德國還是日本在股東勤勉義務制度方面都還有不足之處,因為我們知道世界不可能千篇一律,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法律不可能囊括所有現實社會正在發生或者將要發生的事情,因此我們需要在緊密的聯系客觀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認定股東勤勉義務的過程中要根據公司本身之情況,如發展規模,股東整體素質等多方面考慮,才可以做到股東勤勉義務的真正發展。
經過上文介紹可知在德日兩國,不單單是對公司高層的勤勉義務做出了規定,更是對公司普通的股東作出了相關規定,積極意義明顯。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公司規模不斷擴大,股東人數上升,建設股東勤勉制度有其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