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雪
武警工程大學基礎部法學基礎教研室,陜西 西安 710086
據調查,在香港發現受家庭虐待的婦女中有93%曾遭受丈夫的性虐待,部分婦女已經忍受丈夫此種暴力對待達20年之久[1]。在我國大陸,1989年―1999年進行的“性文明”調查表明:在夫妻性生活過程中,丈夫強迫妻子過性生活的占調查總數的2.8%,受害婦女的絕對人數有幾百萬之多[2]。上述數字表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違背婦女意志而強行發生性行為的現象屢見不鮮,該現象的頻繁發生,對婦女的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也引起了一些家庭犯罪,因此婚內強奸應引起重視。
從社會學角度,性行為一旦成為發泄情緒的手段,即成為性暴力。迫于競爭壓力,生活不滿,出于發泄不滿情緒,宣泄憤懣,就可能發生婚內強奸行為。
從生理學上分析,都有追求性權利的自由,但由于人們的性欲望有著差異,往往在一方欲望高漲的同時,另一方卻對此反應冷淡,抱有排斥的心理,“當配偶的一方性欲不強,而另一方相比較而強一些的時候,雙方的性欲念也就發生了斷裂帶”[3],這種斷裂帶的存在,為婚內強奸行為的客觀存在提供了可能性。
從心里學角度來看,大多數丈夫認為自己居于強勢地位,對妻子有強烈的占有欲,其自身極度渴望成為控制者的心態,加大了婚內強奸行為發生的可能性。
顧名思義,“婚內強奸”就是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發生的丈夫以暴力,脅迫,或者是其他的手段,強行和配偶發生性關系的行為。[4]
康德認為,“婚姻雙方彼此的關系是平等的占有關系,無論在互相占有他們的人身以及他們的財產方面都是如此。”既然在人身方面的占有是平等的,那么夫妻任何一方享有的拒絕過性生活的權利也就是平等的,因而,強行發生性行為侵犯了配偶的平等權。
性生活的合法性不在于是否成立合法有效的婚姻,而在于雙方達成的“性的合意”。婚姻的成立只是為性生活披上了一件形式合法的外衣,而“性的合意”應該是性生活合法的實質要件。沒有雙方的合意,即使在婚姻存續期間,也不具備性生活合法的實質要件,繼而,也就成立婚內強奸。
(一)明確規定丈夫不能成為強奸罪的主體
在刑法典中明確規定丈夫不能成為強奸罪的主體。奧地利刑法典規定,對婦女施以暴力,或以身體或生命之潛在危險加以脅迫,使其不能反抗,而為婚姻外之性交者,處一年以上十年以下自由刑。
(二)明確規定丈夫可以成為強奸罪的主體
相反的是,一些國家規定丈夫可以是強奸罪的主體。如,印度刑法典規定,當妻子是15歲以下的幼女時,丈夫強迫其性交可成立本罪。這里的本罪即指強奸罪。另外,美國的新澤西、加利福尼亞、特拉華和俄勒岡等州在立法上都作了類似的規定[5]。
(三)我國立法規定
我國目前沒有明確的相關立法,只在《刑法》236條規定了強奸罪,其犯罪主體年滿十四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男子。根據該條文來看并未排除丈夫這一具有法定身份的主體,也即意味著,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丈夫也有可能成為強奸罪的犯罪主體,即便其犯罪對象是自己的合法妻子。
在現階段,不能簡單地把“婚內強奸”直接等同于“強奸”,嚴格的按照強奸罪來認定處罰,因為畢竟其犯罪主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應該根據具體的情況區別對待。
首先,婚內強奸的起訴方式應該認定為自訴。因為該類案件具有很強的私密性,一般情況下若被害人不起訴的話,其余組織是很難介入的。倘若認定為公訴案件,不僅在操作上困難重重,而且干涉了公民的隱私,違背了訴訟處分原則,從根本上來說不利于平息夫妻雙方之間的糾紛。
其次,若行為發生在婚姻關系正常期間,且次數較少的,可以不認定為犯罪。被害人可以通過居委會等類似的組織來尋求救濟,對實施者進行勸阻說服教育,達到懲罰效果,或者通過親朋好友的勸解來維護婚姻關系的存續。
再者,若該行為發生在夫妻分居或離婚期間,則應按照強奸罪來處理。因為在這些時間段內夫妻的感情有徹底破裂的趨勢,強行與對方進行性行為,明顯違背受害方的意志,侵犯了對方行使性權利的自由。
最后,由于該行為致使對方受傷,死亡的(致使死亡可以是受害方因其行為直接死亡,也可以是自殺),可直接認定為強奸罪,受害者并可以一并提起民事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