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芳
福建省南安市公證處,福建 南安 362300
我國《繼承法》規定了個人合法財產的范圍,大致可分為兩大類: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有形資產主要包括現金、有價證券、不動產、車輛、船舶等看得見的財產,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債權、公民著作權、專利權等財產權利。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承包應取得的收益、自然人承包經營權以及林地承包經營權均是可以繼承的。《公司法》中也有規定,除公司章程另有規定外,股東資格與股份價值都是可以繼承的。隨著互聯網應用的高速發展,現在還衍生出了淘寶店鋪經營權、游戲賬號使用權等無形資產,尚未有法律法規對這些權益做出明確的規定,筆者認為,這些權益是公民生前通過投入資金、付諸勞動而取得的財產權益,具有財產屬性,屬于為可繼承的財產范圍。
生前財產權益的公證處理方法大致分為三種,其中之一就是贈予,在辦理贈予公證的時候,應當嚴格按照《民法總則》、《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來進行。有些時候人們對于死者生前做的公證會有疑問,認為在贈予人死后到底是應當按照遺產繼承來處理還是應當履行生前贈予協議。例如張紅父母生前與張紅做了贈與合同公證,明確將自己的房子贈予張紅,但是由于疾病原因始終不方便去辦理過戶手續,后來父母病重過世,房子也沒有及時更名。
該案件中,贈予人與受贈人都明確了贈予的事實,但因不動產的登記原則,張紅未能及時地將受贈的房產進行轉移登記,才造成了矛盾的產生。本案中,未進行轉移登記顯然不能作為物權轉移的標準,以父母女關系的事實,以及贈予行為的事實均可推定房產事實上的轉移,只是未做到形式上的轉移。既然該合同不可撤銷,那此時是否因房產未進行轉移登記造成贈與合同的無效呢?法定的合同無效情形只有存在欺詐、脅迫、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他人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明顯本案中的情形并不符合以上無效條款,故贈與合同有效,未辦理轉移登記并不能使本案的房產視為死者的遺產再進行繼承,而應認定為未完全履行的合同之債。此時,應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有證據證明登記確有錯誤的,登記機構應當予以更正。”已辦理的贈予公證書及有效的證據證明登記確有錯誤,登記機構應當依法予以更正。
辦理贈與合同公證過程中,大部分案件都是不動產贈與合同公證,審核贈予人意思表示真實,受贈人明確表示接受贈予,贈予的財產合法,即可辦理贈與合同公證。其中要注意的是農村宅基地上的房屋只能贈予給本村集體成員,并且限制一戶一宅,公證辦理完后要提醒當事人及時進行相應產權變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以贈予的方式處理生前財產快捷簡便,但實踐中一般限制在近親屬間的贈予,且贈予公證的不可撤銷性也給贈予帶來了局限性。
所謂遺贈扶養協議,指的是遺贈人和扶養人之間關于扶養人承擔遺贈人的生養死葬的義務,遺贈人的財產在其死后轉歸扶養人所有的協議。遺贈扶養協議是一種平等、有償和互為權利義務關系的民事法律關系。遺贈扶養協議在我國《繼承法》中有著明確規定,也是我國繼承制度中的一大特色。
遺贈人死亡,繼承開始后,遺贈扶養協議的執行優先于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具有最優先的適用效力。遺贈扶養協議主要針對孤寡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孤寡老人沒有法定贍養義務人,還有一些孤寡老人的法定贍養義務人沒有盡到應盡的義務,這時候老人可以與扶養人簽訂遺贈撫養協議,這既能夠使得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也會使得簽訂協議雙方互相獲利。遺贈扶養協議中規定的被遺贈人有權獲得遺贈人的生前財產,在簽訂遺贈扶養協議的時候,扶養人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集體。在遺贈扶養協議中,遺贈人應當明確的寫出雙方的義務和遺贈內容。扶養人需要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只有履行這些義務,才會擁有遺贈的權利。如果在撫養過程中,公民由于個人原因終止或沒有履行義務,則遺贈人有權解除合同。同樣如果遺贈人違約,扶養人也有權利向遺贈人索要已經支付的供養費用。公證實務中,因遺贈扶養協議只能由遺贈人與其法定繼承人以外的扶養人訂立,遺贈人大多為喪失勞動能力、沒有生活來源又無子女贍養的孤寡老人,故協議的適用范圍較為有限。
遺囑是指遺囑人通過立遺囑的方法將個人財產權益指定由一個或多個法定繼承人繼承,或將個人財產權益贈予國家、集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的行為。遺囑只能就遺囑人個人的合法財產做出處置。遺囑人以遺囑處分了屬于國家、集體或者他人所有的財產的,遺囑的該部分內容,應認定無效。遺囑須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民事行為無效。訂立遺囑的時候要保證當事人處于神志清醒狀態,并且有行為能力,遺囑的內容要合理合法,不能剝奪無行為能力或無獨立生活能力人的繼承權。
遺囑劃分成了五大類,分別是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其中公證遺囑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優先于其他遺囑。遺囑公證是公民處分生前財產權益的主要形式之一,立遺囑時可指定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為遺囑執行人,方便在遺囑人身故后及時地處分遺囑人的財產權益。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論述了生前財產權益的公證處理方法等內容,通過分析可以發現,生前財產權益的處理方法主要分為三大類,分別是贈予、遺贈撫養協議和遺囑,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經過辦理公證后都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依法得以優先適應。生前財產權益的公證處理方法并不唯一,針對不同當事人的自身情況,公證員都能提供最適宜的財產權益處理方法供當事人選擇,讓財產處分受到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