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書建
河北科技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18
隨著社會矛盾的加劇,我國在解決民事訴訟調解案件中需要加強檢察監督制度的建設。此外,這項制度還能充分監督司法結果,以便保證司法的客觀性。但是現今我國檢察監督制度還不能滿足公民對法律公正性的需求,導致我國較難解決有矛盾沖突的民事訴訟調解案件。因此,我國的檢察監督制度需要進一步的發展與完善,以便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
我國民訴法第185條規定了檢察機關抗訴范圍。不過,民訴法中的抗訴范圍并不明確。主要原因:監督過程中的局限性,檢察機關監督抗訴的范圍主要存在于法院審判的特定程序中,并通常只是對于法院的民事訴訟裁的結果進行監督。其中,法院與檢察院的意見常會存在分歧。例如,有些檢察機關認為自身行使的監督職權應該全面貫穿于法院的判決的整體過程中。但是法院卻是與檢察院相反的意見。同時法院就為維護自身的司法權有時會對檢查機關的事中監督不予理睬,導致檢察機關發揮監督效果有限。總之,我國需要明確監督職權范圍,并進行相關法律的建設。
目前,檢察機關的監督權只是通過抗訴的手段來行使職權。同時法律對檢查機關的抗訴權并沒有詳細規定。此外,檢察院的抗訴權與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存在矛盾。例如,我國法律在《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抗訴案件辦案規則》中規定,檢察機關可向法院的審判過程提出相關建議。但是人民法院卻沒有與檢查機關相配合的法律的規定。總之,檢查機關的監督手段并不充分。
抗訴權是檢察院是對法院審判的監督形式,其目的在于規范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定發現確有錯誤行為。由此可見,抗訴權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權利。不過,我國法律缺少對同級抗訴程序進行相關規定。例如,我國在《民事訴訟法》中規定了檢察院只能對下級人民法院的裁定行使抗訴權,而同級檢查員卻不能對同級人民法院行使抗訴權。因此,上級監察機關承受的工作壓力較大。與此同時同級檢察院的抗訴權往往難以發揮出來。由此可見,我國對于抗訴權的規定并不完善,還需要適時調整。
調解參與權是檢察機關直接參與調解程序的權力。但是監察機關的調解參與權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法院審判權的獨立性。因此,監察機關需要在擁有職權的基礎上需要科學地行使調解參與權。同時監察機關在介入民事訴訟調解案件中需要遵循當事人的意愿,并且要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例如,在民事訴訟調節的案件中,首先,民事訴訟當事人認為法院的調解過程有失公允時可向檢察院提出檢查建議;其次,檢察院需要對當事人的民事訴訟案件進行詳細核查;最后,檢察機關在案件調解中如發現判定法院的審判權存在違法行為時可對人民法院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以便法院及時改正錯誤。總之,檢察機關可在以后的工作中參與法院的民事訴訴訟調解案件,進而與法院形成監督機制與制衡機制,從而有效的調解民事訴訟案件。
我國的《新民訴法》第210條規定了檢察機關在履行監督職權時可行使調查權。不過,監察機關的調查職權范圍并沒有做出詳細規定。因此,我國法律理需要完善調查職權的行使權限。主要有以下作用:由于大多數民事調解當事人對我國法律了解的并不全面,當事人常常遭遇舉證困難。但是檢查機關可對民事案件的各個環節進行調查取證,進而保證案件的公正性,從而強化司法的公信力。此外,監察機關的調查權應擴大職權范圍。如法律賦予檢察機關調閱審判卷宗、詢問等權力。其中,檢察機關要注重取證的真實性。總之,監察機關的調查權需要依據我國民事訴訟調解案件的實際現狀進行完善,以便提高司法效率。
檢察權是國家為了制約其他部門的職權而設立的,并以此來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同時合理的監督權也代表著我國法制的進步。起訴權是國家為了解公民的糾紛所作出的法律規定。同時司法機關需要對起訴權進行相關保護。作為保障人民利益的檢察院需要具有一定的起訴權,以便更好的行使監督職權。當今我國處于社會矛盾的多發期,各種民事糾紛事件層出不窮。如合同糾紛、打架事件、婚姻糾紛等。不過,這些事件的訴訟不僅耗時比較長,而且容易被長期擱置,導致了人民的利益受到損害。因此,檢查機關在民事訴訟調解中需要行使起訴權,以便以最快的時間解決民事糾紛案件。總之,監察機關在民事訴訟調解案件中需要對損害公眾利益的事件行使起訴權。
綜上所述,民事訴訟調解是我國一項比較溫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制度,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民事訴訟雙方的矛盾。不過,民事訴調解案件有時卻得不到較好的解決。因此,我國可以完善檢察院的監督制度的建設。如我國可完善檢察機關監督權力的范圍,并對其相關法律條例的具體行使內容進行嚴格規定。總之,法治建設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與發展才能不斷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