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坤
遼寧警官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網絡詐騙犯罪通常的理解是指犯罪分子通過互聯網,與被害人一般不接觸,通過遠程的模式,以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利用受害人貪圖小利的心理,進而騙取他人財物并非法占為己有的一種犯罪。近幾年來,網絡詐騙犯罪的發案率逐年遞增,犯罪手法層出不窮,詐騙套路迂曲復雜,受害群眾防不勝防,公安機關對此也是頗為撓頭。針對此種情況,本文結合當前網絡詐騙犯罪的一些特點進行一下分析梳理,并給出針對網絡詐騙犯罪的一點應對策略。
犯罪分子通常會通過互聯網作案,這就要求其技術專業知識及現代通訊手段和網絡應用特點要熟知。這樣,此類犯罪的作案工具就很簡單且廉價易得,有時候犯罪嫌疑人只需一部智能手機便可作案,即便復雜一些的團伙作案,也僅僅需要幾臺計算機和服務器或幾套通信設備、電子干擾器、偽基站,其總成本也很低,由此造成此類案件頻發不斷,這與其作案風險小,代價比較低密切相關。
網絡詐騙主要是通過互聯網這個網絡為基礎來實施各種詐騙活動,詐騙范圍廣泛,其犯罪對象多是上網用戶,這就造成受害人數往往眾多,極易產生群體性事件,給維穩工作帶來極大困擾。同時網絡詐騙犯罪基本不受時空限制,很容易逃避打擊,犯罪分子跨區域犯罪呈現常態,甚至跨省跨國作案也時有發生,這樣就給偵查打擊帶來極大難度,預警防范起來也是效果甚微。
現階段由于互聯網的普及,網絡詐騙的手法更是多種多樣層出不窮,一種詐騙手法曝光后,犯罪嫌疑人馬上推出新的套路,真是防不勝防,更何況有些詐騙手法總是能找到被騙對象,難怪有人笑談,再這么下去,騙子都快不夠用了。而且當前的網絡詐騙犯罪違反所得主要是通過手機轉賬、網上轉賬等形式來完成對錢款的轉移,用時很少,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結果是被騙資金很容易被犯罪分子轉走且查找難度相當大。
在當前形勢下,針對網絡詐騙犯罪的成因特點并結合公安機關的實際工作經驗,我們要本著預防宣傳為主、配套基本誠信體系,打擊震懾為補充的策略,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有打有防有控。
針對網絡詐騙案件逐年上升的情況,公檢法機關應積極發揮主要作用,從快從嚴保質保量對此類犯罪案件的懲處。同時網絡詐騙犯罪涉及范圍廣,牽扯的領域大,若僅僅依靠司法機關恐難取得較好的效果,當前形勢下應當加強與工商、電信、金融等部門的協作,要有大數據意識,更要有大格局意識。要強化公安機關內部的刑偵、經偵、網安、派出所等警種與部門的聯合,也要積極同檢法部門的協同,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打防控新格局,有力地打擊網絡詐騙犯罪。
面對復雜的網絡詐騙犯罪,我們必須要建立大數據的情報工作體系,打破各個部門之間的壁壘,充分利用各類信息手段資源,全面情報研判工作,建立完善有效的情報主導偵查工作機制,提高打擊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的成功率。針對網絡詐騙常常存在追贓難度大的特點,我們也要與犯罪日趨專業化的特點相適應,積極案件偵破機制健立,及時發現犯罪新動向并向有關部門提供預警信息。加強信息化應用意識培養,積極跟上信息化發展的步伐。同時對在網絡詐騙案件發生后,接處警要快速反應、規范處置,對涉案銀行賬戶及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要采取措施止付并辦理凍結手續。資金已經轉移的,要通過各個部門及時協調查控資金,積極抓捕,最大程度地減少和挽回損失。
針對此類犯罪案件的特點,我們要不斷加強對上網客戶的宣傳教育力度,充分運用各種輿論宣傳工具,特別是上網群體的定向宣導,及時曝光詐騙案件的主要犯罪手法,增強上網客戶的防騙意識,從而減少此類案件的犯罪成功率,加大預防和打擊網絡詐騙犯罪的宣傳教育力度符合現實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增強其社會危害性的認識,加強其防范意識,避免受到網絡犯罪的侵害,還一個干凈的互聯網平臺。加強法制教育,經常發布預警信息,加強與各類媒體,特別是網絡運營商的溝通和配合,警惕虛假廣告的散播。[1]同時建立健全社會誠信體系,并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司法機關為有效打擊網絡詐騙犯罪活動,近幾年已經出臺完善了大量的相關法律法規。但針對詐騙犯罪手法不斷變化,一些舊的法律法規已不能適應當前形勢。因此,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適應現階段的情況就顯得尤為緊迫,從而更加有效的打擊犯罪,建立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