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牡丹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新《公司法》第33條以及第97條、第74條以及第142條、第182條、第105條、第151條以及第152條分別擴大股東知情權、增設異議股東股權回購請求權、增設股東解散公司請求權、建立累積投票制度、進一步完善股東代表訴訟制度與直接訴訟制度。一定程度上利于解決公司僵局對公司和股東的利益造成嚴重損害的問題,但是要削弱大股東的專橫與獨斷,使小股東能夠得到平等對待并有效保護小股東利益仍然鞭長莫及。
(一)公司股權構成不合理
具體表現為:1.股權過于集中,一股獨大,其他股東的持股量與第一大股東的持股量相比望塵莫及;2.股權過于分散,機構投資比重小,所有權與經營權極度分離。
(二)“授權投資機構”腐敗問題觸目驚心
上市公司的管理,完全交由“授權投資機構”控制,滋長了一系列腐敗丑聞。小股東往往被蒙蔽于鼓里而措不及防,只能任其宰割,損失慘重。
(三)多級法人難以發揮企業整體優勢
多級法人往往導致大集團與“子孫”公司之間發生內部利益沖突、重復投資、資金分散等財產虛化、權責不清問題,不能有效發揮集團公司的整體市場優勢。
(四)董事會、監事會缺陷明顯
董事長的作用和地位大幅度超出其所代表的集體身份,監事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形同虛設,導致“董事長絕對主義”風行,小股東的命運基本掌握在控股股東的手中,投資風險難以控制。
(五)董事會與執行層重合交叉,權責不清
經理是公司業務執行機關,由董事會(核心領導機構)聘任,負責組織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兩個機構具有隸屬關系,實務中,兩個機構出現了交叉重合現象,執行層容易受占優勢的執行董事之控制,不能理順董事會與執行層之間的權責關系。
(六)執行層難以發揮生產指揮系統的職能
薪酬激勵制度不完善,執行層沒有主人翁價值觀念,具有被動性、不穩定性的特征,這種被動性和不穩定性特征還具有長期性的特點,難以形成有效的生產指揮系統。
(七)股東知情權受限過多
在實際操作中,股東行使知情權會受到正當目的和誠實信用原則、查閱時間和查閱地點等諸多限制,最終讓股東的知情權淪為理論上的童話,實踐中的虛幻。
(一)黨和政府對企業缺乏科學的管理機制,沒有理順黨與企業、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產權關系;
(二)內外部監督機制未能有效發揮作用;
(三)部分上市公司素質不高缺乏核心競爭力;
(四)“放權讓利”的企業改革思想;
(五)股權結構不合理。
(一)完善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
一要持股主體注入新鮮血液,瓦解“一股獨大”的現狀;二要穩步推進股權分置改革,平衡各方相關者的利益關系。
(二)建立完善有效的“授權投資機構”監督機制
公司的所有者往往并不親自經營企業,而是授權支付薪水的職業經理專門對公司的經營權負責,從而形成了一種委托代理關系。建立完善有效的、利于委托人操作的“授權投資機構”監督機制,對保障委托人利益、保障公司在市場中穩定健康地發展、保障公司良好經營結果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
(三)限制多級法人制,發揮集團公司市場中的整體優勢
為保障集團公司在市場競爭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與生俱來的整體優勢,形成良好的核心競爭力,我們需要從公司制度結構上改變多級法人立法制度,設計出能夠符合市場要求和利于公司發展的橫向與縱向級別數量。
(四)完善董事會治理結構
完善的董事會治理結構,可以從源頭上預防“董事長絕對主義”和控股股東專橫獨斷損害公司利益的現象。
(五)完善監事會的內部監督機制
一要保證公司監事會的獨立性;二要提高監事會的地位;三要設立監事會日常工作機構,使企業內部監督機制常態化;四要選任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才,充實監事會隊伍,以便能夠及時又準確地發現董事、經理人員在管理和經營中的失誤和違規行為。
(六)完善薪酬激勵制度
完善的薪酬激勵制度,利于執行層樹立企業主人價值觀念,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利于吸引并留住優秀人才,利于公司長期穩定發展,利于執行層發揮生產指揮系統的職能。
(七)充分保障股東知情權
任何腐敗和不規范的行為,在陽光下必將自取必亡。股東知情權,應該是股東的自然權利,基礎性權利。其對于預防腐敗和維護公司、股東的利益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