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馨
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天津 300392
法務會計具有以下特點:使用會計知識、財務技能和專業調查方法;解釋和處理財務會計中的法律問題;最后為法院或類似司法活動提供相關服務,主要作用包括提供證據和報告專家結論或專家證詞、作為證人出庭作證。會計方法:會計方法是會計知識、金融技術和專業調查方法的綜合運用,用以解釋和處理法律財務會計問題,并對其他類似方法進行說明。為仲裁機構在證據范圍的規定內提供證據。
供應商問題已成為我國法務會計行業發展的關鍵,主要問題有:(1)員工人數有限,主要以法務會計、法官、注冊會計師、律師等為主;(2)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全面,質量參差不齊,會計師或法律工作者往往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在法務會計事務中,涉及法務會計技術的案件難以獲取證據或難以調查;(3)專業服務范圍相對狹窄(目前的法務會計事務主要集中在法務會計鑒定、保險賠償、損害計算等典型業務領域);(4)沒有后續教育機制,對現有的法務會計沒有定期的法律培訓;(5)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尚未形成,法務會計和教學人員在大學中沒有系統的課程體系可供學習;(6)專業認證機構缺乏法務會計人員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來提高法務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
公眾對法務會計的認識較為缺乏,一方面,公眾不知道法務會計的服務范圍,另一方面,法務會計人員的服務也會有不同的水平,這些因素最終會對法務會計的需求產生負面影響。
在調查中,當被問到虛假會計信息對投資者自身權利造成的損害時,他們可以起訴披露債務人或責任方嗎?相當多的人選擇“適當”或“否”,由于種種原因,他們決定不起訴。然而,導致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的原因是“復雜而昂貴的訴訟程序”、“沒有足夠的時間”和“難以依靠事實提供足夠的證據”,阻礙投資者起訴的因素主要與我國司法程序的不合理有關,因此我們需要把“復雜訴訟程序和弱勢群體”看作是我國當前法制改革的迫切內容之一。
眾所周知,注冊會計師行業和律師行業是最早的服務行業。因此,從發展專業服務的角度來看,兩者之間的分工是平等的,此外,跨學科的專業研究和實踐經常出現在會計和法律領域。1989,布羅姆維奇、米迦勒的會計和法律合作,深刻地闡述了這兩種理論之間的內在聯系,從那時起,支持這一觀點的論文也相繼出現。可以看出,會計和法律在理論和實踐上是交叉和融合的,在實踐中,過去注冊會計師和律師在獨立(專業化分工和分散化)發展的過程中,是相互參與和碰撞的,因此,律師對參加會計專業或會計人員對參與法律服務并不陌生。
目前,國內的法律實務研究僅限于對會計記錄和計量的甄別,更傾向于與國家審計師合作。另外,司法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于1992年6月26日發布的“我國外國律師暫行條例和規定”中明確,不允許外國公司在我國設立辦事處。沒有經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行政機關批準,不得開展法律工作。法律行為不得回避,律師應當以咨詢公司和商業公司的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活動。可以看出,我國的法律制度對我國從事合法業務的外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動態有了很好的理解,然而,我們對我國法律界的發展趨勢卻持否定態度。
因此,作者認為,在目前的形勢下,我國注冊會計師在法律上比我國的法律人才更能勝任法務會計服務。
其次,讓我們看看另一個可能的法務會計師:法務會計師。鑒于歷史原因,法務會計法官是我國最早從事法務會計服務的專業人士,因此,他們有著最廣泛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目前,我國的認證機構主要集中在社會檢查、執法、分支機構和科技委等國家機構。這個制度的缺點是機構重復,國家負擔沉重。二是人在動,責任感卻不強;第三,身份的獨立性和公正性。這些因素促使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頒布“人民法院委托司法鑒定規定”,并提出相關規定。因此,在吸收國外司法鑒定制度成熟經驗的同時,鑒定制度改革將成為司法鑒定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改革后的國家評估體系主要涉及管理評估機構的性質和準入情況以及評估機構的條件,然而,由于法務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局限性,很難像注冊會計師那樣容易地適應法務會計專業的挑戰。因此作者認為,注冊會計師行業法務會計的發展是我國法務會計行業的主要供應來源,也是解決市場供求失衡的最佳途徑。
本文首先給出了法務會計的定義,然后分析了我國法務會計當前發展中需要解決的三大問題:供應問題、公眾法務會計意識低、我國司法程序不完善。最后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對今后的專家學者研究相關的課題有一定的借鑒與啟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