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勤
宜春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
眾所周知,在我國民事立法的過程中有一項極其能夠引起人們關心和注意的民事責任制度,那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連帶責任制度。該種責任制度在我國民商法的飲用過程中,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使其能夠在遇到危險或者威脅的時候能夠獲取來自法律方面、最大程度上的保護,從而保證其自身的合法權益和義務、責任;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商業盡可能地完善自身的發展,做出系統性的進步。但是我國現階段的民商法連帶責任研究過程中,整體上呈現出一種不成熟的發展態勢,由于缺乏科學的指導,因此并沒有一部能夠完全解決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法律,對我國民商法的完善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在我國法律法規的建設過程中,連帶責任制度是一項尤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在民商法的應用過程中。雖然民商法中連帶責任問題的落實尤為重要,但是就現階段的發展趨勢來說,我國民商基本法律法規里面并沒有對連帶責任的概念做出詳細、系統的理論說明。對于理論界來說,相關的研究較少,呈現出一種“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發展趨勢,對于深入性和系統性的研究較為匱乏;從實踐的過程來說,在發生了相關的民事糾紛之后,也是秉承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實踐性較差,沒有積極地解決相應的問題[1]。為了能夠在以后的社會發展過程和經濟水平的建設過程中,更好地對債權人和責任人的合法責任和義務等進行保障,并且充分發揮出連帶責任的作用,就需要在民商法中進行連帶責任問題的詳細研究,最好能夠結合實際對相應的問題做出優化策略的應用,幫助我國法治社會的穩定性建設。
所謂的連帶責任,在我國法治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早就已經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鞅變法時期所制定的“連坐”制度,這是我國最早階段,也是具有比較明顯特征的一種連帶責任,主要是針對財產糾紛和刑事犯罪而言的。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的不斷完善,連帶責任已經逐漸和社會的進步融合在了一起,通過對自身進行彈性的調整來適應法律的要求。從字面意思上對連帶責任進行分析,可用理解為“連”和“帶”,也就是合同的有過錯方必須要在“像帶子一樣連接在一起”向沒有過錯的經濟受損害方共同承擔一定的責任[2]。
第一個基本特征就是連帶責任的責任人數量必須要被控制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這些責任人之間具有一定的緊密聯系,對于所承擔的債務是一個共同承擔的關系,這樣才能夠說明連帶責任的基本特征就是彼此的相互聯系和影響。第二個基本特征指的是連帶責任作為一種比較嚴謹的民事責任,在落實和解決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經過當時的明示約定,還必須要對通過法律做出相應的民文規定,遵守“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的原則。當責任人受到民商法連帶責任的侵害之后,必須要根據法律法規的力量來幫助債權人維護自己的權益,從而避免外界因素對于自身的利益侵害。第三個特征是,當責任主題中的任何一個人主動完成債務承擔的時候,其他的責任人就不需要重復償還債務。
連帶責任自古以來在民商事責任的應用過程中就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而傳統的連帶責任構建主要有四個部分,第一個就是行為的違法性,即連帶責任出現問題本身就是對于商業民事行為的一種違反,使其不能夠按照正常的趨勢進行發展;第二個就是會對實際的事實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不僅僅是對于債權人的權益,而且對于責任人也會造成一些傷害;第三個傳統的構成要素就是由于連帶責任造成的后果與之前的行為之間具有一定的因果關系,只有前期實踐過程中的行為是違法的,才能夠導致在后期造成嚴重的連帶責任后果;第四個構成要素就是主觀過錯。但是以上這四點是傳統意義上的構成要素,隨著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于現代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構成又有了新的補充[3]。首要的一點就是關于連帶責任當事人的數量確定,一般要控制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才能夠進行相關責任和義務的研究分析,使得每一位責任人都需要對債務的償還工作負責,而且彼此之間還具有連帶責任的關系。第二點指的是連帶責任的出現是基于債務的關系形成的,這說明責任人與債權人之間的關系是單純、嚴謹、不可分割的債務關系。最后一方面則是對民事法律中的普遍客體物進行分類,分為基礎的種類物和特定物,而特定物是不能夠代替的。
在我國實際的法律法規落實過程中,民商法對于責任人和債權人的保護權限相對來說比較松散,這使得法規的落實很難進行下去。而且兩者之間的聯系過度的松散,對于連帶責任的辨別也不夠清晰,很容易導致實體法和程序法出現一定的沖突和矛盾,造成了連帶責任難以落實的現象。因此,為了能夠使其更好地在一個程序法中對于相關訴訟規則的相關需求進行分析和研究,就一定要解決民商法和程序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不緊密性問題,從而形成一套完善、科學的執法程序,保障債權人的經濟效益獲取。
在我國法律法規的制定過程中,針對連帶責任制度的落實和實現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地規避違約帶來的風險、對于需要承擔責任的債權雙方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和救治、以及有效地保障經濟交往的暢通性。但是在實際的經濟糾紛案件解決的過程中,連帶責任會過分地強調由于外部權利帶來的救濟特點,使得整體的發展水平和解決方式失去了一定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最終只是單單注重外部的連帶關系而忽略掉了內部“份額劃分”的有效性,導致在連帶責任的認定結果頒布以后還會出現較為尷尬的影響性[4]。尤其是針對大宗商品買賣擔保、大型經濟效益的或缺過程中,連帶責任雖然給予了債權人一定的保障,但是對于責任人的連帶關系僅僅只是籠統的判決。一旦債務人消失的話,就會嚴重影響到法律的執行和債權人的經濟保障。
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法規落實過程來說,普通的案件都有兩年的訴訟要求。所謂的訴訟時間指的是在訴訟成立的時候開始計時,指導主要債務達到履行期的這一過程,時間要被控制在兩年以內。但是,在《擔保法》的規定中,對于債務訴訟時間的規定,也是主要債務的旅行時間僅僅只有六個月,而且對于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訴訟時間也沒有給予一定的規定,這就給了很多責任人漏洞可鉆,往往會拖著債務不進行償還,導致債權人的經濟效益受到影響和威脅,而且實際案件在辦理的時候也缺乏一定的嚴謹性,而是盲目性較為明顯。
就很多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來說,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有效地滲透到了社會生活和法律法規落實的各個方面。但是有相關規定的不完善性和落實的不確定性,就需要在連帶責任制度建立和落實的時候做好一定程度的優化,對于連帶責任的各項規定進行明細,使其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能夠對于實際的問題做出針對性的判斷和改進。因此,法律法規部門必須要重視對于連帶責任制度的認定和規定,從而幫助實際案例的應用效果變得更加完善。
在連帶責任的判定落實過程中,必須要按照實際的情況對具體的案件進行分析和研究,旨在對債權人和責任人的義務、權利進行明確的解析,最大限度地對每一個債權人的合法權利進行保障。另外,為了使得當事人的權利得到保障,還需要明確每一個債務人的責任。此外,對于連帶責任制度進行實施的時候,還應該結合實際事件情況做出彈性調控,給予人們最大的法律保障措施落實。
對于民商法中各個主體之間的關系進行平衡最起碼的一點就是要根據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進行分析,使得各類民商訴訟案件變得嚴格精確。如果在執法的過程中,出現了新的債權人或者責任連帶人,必須要主動協調各方之間的關系,促進相關義務和權利的履行。此外,為了有效促進民商法規定行為的范圍變得更為明確,就需要在案件進行判斷的時候,第一時間明確民商法的各個具體主題,并且確定民商行為的主體方權利,從而有效地防止由于債務主體不明確而導致判斷結果的混亂現象和問題出現。
總而言之,連帶責任制度在我國現階段的民商法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即使現階段的發展態勢和實際應用并不完善,但是隨著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我國民商法的很多領域對于連帶責任的責任和義務規定都變得清晰起來。因此,在我國法治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將民商法的連帶責任制度和規定進行完善,在債權人和責任人之間尋求一個穩定的平衡點,一方面是對于債權人經濟效益和其他相關權利的保護,另一方面也能夠實現對于全體人們最大利益上的保障,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社會秩序的穩定性發展,從而幫助社會公平正義目標的實現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