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洋
長春財經學院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隨著《民法總則》的出臺,民法發源成為了人們研究的重點。因此,必須了解國家政策作為民法發源的歷史發展過程,并通過對其在民事法律關系中發揮作用的分析,從而有效提高我國法制水平。
國家政策是在客觀歷史背景下成為我國民法發源。在新中國剛剛成立到《民法通則》出現與實施這一過程中,我國關于民事的法律法規十分匱乏,為了更好地審判民事,國家政策成為了主要的評判依據[1]。在當時,最高法院給出的司法解釋有著極強的政策性特點。同時,許多司法解釋是完全依靠國家政策出現的,其最終目的就是有效解決民事難題。例如,在《物權法》出現之前,我國并沒有法律對宅基地的歸屬權做出明確規定,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在參考中央1962年發布的關于人民公社的修正草案之后,明確指出公民并不具有宅基地的所有權。即使是在《民法通則》發布初期,民事審判缺乏法律依據的狀況也沒有得到完全改善,因此出現了第6條規定,即在沒有法律依據時,可以通過國家政策處理民事活動。這也導致拆遷政策、建房政策以及承包政策等許多國家政策成為了民事處理的重要依據。在民事立法逐漸完善的今天,雖然國家政策在民事管理中的影響逐漸降低,但其仍然在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下影響著民事司法。
目前,我國雖然沒有對違法侵權責任進行明確,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管制規范都被用來當作侵權案件的處理標準。例如,在“永達公司污染糾紛”這一案件中,相關法院就把上海質量監督局制定的城市照明規范作為依據,判定永達公司安裝的路燈違反了規定,已經造成了光污染,并要求其立刻停止侵害。通過這一案件,部分學者認為可以根據管制規范來明確具體的違法侵權責任。其提到的管制規范主要有法律、規章、行政法規以及各種在法律允許下形成的國家標準與技術標準。同時,我國的《侵權責任法》中也明確標出了這一內容。例如,第48條中規定可以將道路安全法中的相關規定作為機動車事故賠償責任承擔的依據。在第58條中指出,若醫療機構違反了法律、規章、行政法規或者是其他相關規定時,也可以讓其承擔過錯責任。而在處理醫療事故的相關條例中,其如此定義醫療事故的概念,即在醫療活動過程中,醫療機構或者是相關的醫務人員因違反了醫療衛生法律、規章、行政法規以及護理常規,而給患者造成人身損害的一種事故。通過管制規范的應用,國家政策可以參與到侵權案件中,并對其進行有效管理。
在合同不合法時,我國國家政策還可以以各種方式宣告合同無效。我國《合同法》第52條中的第4款與第5款內容都是國家政策參與到合同關系的主要方法。其中,第4款中指的是對社會公共利益進行損害,第5款指的是違反了法律或者是行政法規中具有強制性的規定。在國家政策通過規范性文件參與到合同關系中時,其雖然無法利用第5款規定,但其可以通過第4款內容判定合同內容無效。例如,在處理“淮南案”時,二審法院就認為規范性文件與《環境保護法》中的規定相符,并以其為依據判定合同內容無效。國家政策還能夠以制度或者是條款的形式參與到民事司法中,并有效控制社會中的私法契約。例如,在對房屋買賣合同進行審理時,若合同違反國家的限購政策,那么法院就可以判定其無效。同時,由于合同不能繼續履行,所以原告還可以提出定金返還及合同解除等要求。
國家政策主要是通過法律規定、立法精神以及司法解釋等,直接對婚姻關系進行干預。同時,在處理民事糾紛時,婚姻關系也會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我國1950年出臺的《婚姻法》中只有27條內容,且內容比較簡單,因此,在遇到無法依照法律進行解決的案件時,各地法院都會將情況反映給最高人民法院,并由其做出決定。在1980年《婚姻法》發布之前,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對現有法律中的離婚問題進行了統一指示,其中有很多內容都體現出了國家政策的要求[2]。以革命軍人離婚為例,在各級法院將情況反饋到最高法院之后,司法部與最高法院就給出“聯合各部門加強對軍婚狀況的研究”、“表揚模范事跡、加強愛護軍人家屬教育”以及“切實解決軍人家屬各種困難”等指示,顯示出了其對軍婚的重視。
國家政策作為我國民法發源是有著客觀歷史背景的,同時其在侵權、合同以及婚姻等具體民事法律關系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即使是在今天,國家政策也對民事司法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應該承認其作為我國民法發源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