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祥
海南大學,海南 海口 570000
通過搜索引擎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以“互聯網+”、“就業”、“滴滴打車”和“網絡直播”等關鍵詞進行了文獻搜索,排除重復文獻及非研究性文獻歸納整理后選取了一些比較重要且有影響力的學術觀點,遵循不同的類別,可以將上述研究的結果匯總如下:
熟悉和了解外國法學界相關的研究動態以及司法實務界關于重大疑難問題的意見對于我們國家類似產業的法治進程有非常大的幫助.以發生在美利堅合眾國加州的優步公司于員工道格拉斯之間的勞動爭議一案為例,很多學者從立法的視角,對網約車駕駛員與平臺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或者勞務關系進行很多的分析,并就當前法治形勢下,應如何處理網約車駕駛員與平臺之間的法律關系提出建議;華僑大學法學院郭冬亦以上述案例分析網絡平臺與兼職的駕駛員之間究竟是什么樣的法律關系?現在的立法趨向是將兩者的關系認定為勞動關系,但這樣會引起許多社會矛盾,而且問題也得不到解決。若簡單認定為勞務關系,同樣會激起社會不滿。
至于網約車駕駛員與其隸屬的平臺之間是什么樣的法律關系,目前國內法學界存在不同的聲音,有的認為是勞動關系,有的認為是勞務關系,還有的認為是委托代理關系,總之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畢竟目前的立法存在很大的空白。我國交通運輸部發布的相關文件表明我國政府有時候傾向于將雙方的關系定義為“勞動關系”,但又注明了雙方可以簽訂其他協議。交通運輸部網約車管理辦法的第十八條規定“網約車經營者應當與駕駛員簽訂勞動合同或者協議”,據此,很多學者認為政府的觀點是傾向于將雙方的關系定義為勞動關系,這樣有利于保障乘客及司機的權益。由于網約車是新生事物,目前僅僅是由交通運輸部的層面出臺了網約車辦法,尚未上升到法律法規的層面,因此我國交通運輸部在制定該辦法的時候充分考慮到為了促進網約車產業的發展,將簽訂合同的主動權交給了平臺,由其決定雙方之間是什么關系。
考慮到新生事物的脆弱性,法律存在著很大的滯后性及空白,目前各省均出臺了相應的網約車辦法,無一例外,均是對交通運輸部網約車辦法的具體細化,并無大的創新之處。目前學界傾向于將雙方的關系由雙方來協商決定,而非單純地認定為勞動關系或者勞務關系。因網約車駕駛員均系有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其應對自己所實施的法律行為承擔相應的后果,政府出于不干涉的角度,亦將主動權讓給了雙方,這不失為一個非常好的做法。
隨著互聯網背景下的“網約車”“網絡直播”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這一行業。例如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互聯網專車課題組:《清華大學報告:互聯網專車如何規范發展》,載《第一財經日報》2015年10月14日第5版就專門進行了相關探討。
企業應完善勞動規章制度,因地制宜規章制度,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特別是涉及到勞動者重大利益時,應充分聽取勞動者的意見;企業在經營戰略調整的過程中應嚴格依法穩定勞資關系;勞動者在簽訂相關的協議之前應當認真閱讀相應的內容,必要時應尋求專業律師予以解答;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在對網約車司機進行培訓時應盡到充分的提示義務以及平時從業期間的監管義務;媒體則應從監督的角度做好監督工作;最重要的是,立法機關應當加快立法進程,對模糊地帶予以明確,以減少不確定的空間,給從業各方一個穩定的預期。無論企業采取何種用工模式,均應符合現行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
綜上,針對現階段“互聯網+”背景下的不同類型的就業方式,我國的立法機關應當在參考美國的先進做法,及時制定出合乎行業發展及法律原則的法律法規。至于采用什么樣的法律模式,則應在國內理論界及司法實務界現有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民主程序,做出審慎的立法法案。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做到保護勞動者權益及平衡用人單位利益之間的平衡,存在著很大的困難,但我們相信良好的法律一定能夠促進勞資關系的和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