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濤
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廣東 東莞 523710
制造業是東莞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特色和優勢所在,但是面對經濟全球化和來自全球企業的激烈競爭,東莞己經在多起國際知識產權訴訟中處于不利地位,這對于行進中的東莞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是一個強大的阻礙。導致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不利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企業內部管理的不善,因為智能制造企業外部因素的影響,企業內部管理理念也較為陳舊,以及企業內部缺乏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導致科學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戰略與當前企業管理狀態契合度不高,無法實施有效的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與外部因素相較,目前在知識產權上所面臨的問題更大程度是內部原因,企業內部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部缺位創新動力機制。很多企業都提倡技術創新,企業甚至為此不惜重金,為技術創新提供人財物各項支持。例如支付高昂的專利許可使用費以此獲得專利許可使用,與大中專院校等進行深度合作進行技術創新,但是常常忽略了企業內部的知產產權創新,也沒有一個切實可行、能夠充分調動內部員工創新積極性的體制機制,知識產權創新沒有形成良好的氛圍。
(二)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遠景謀劃。經濟效益最大化是企業的最終目標,這就導致很多企業過于注重當下經濟利益,而忽視知識產權對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大意義,大部分企業在設置內部考核機制時,往往把當前的經濟效益作為考核指標,而忽略了知識產權帶來的巨大經濟價值,這就導致真正從事企業知識產權創造的員工價值得不到重視和體現,更有甚者,更多的企業是把知識產權事宜委托給企業外的第三方機構,問題在于目前第三方機構的資質和水平良莠不齊,嚴重影響了知識產權保護質量。
(一)提高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企業往往注重有形資產,忽視無形資產,即便在擁有了企業的技術成果申請專利時,也往往因為缺乏申報專利的知識,造成專利不能成功申請。在現實經濟活動中主要有:(1)將作為商業秘密的外觀設計、流程工藝等在專利申報階段不當的公開,造成企業核心技術的泄露;(2)專利申報文件撰寫不專業,不規范,不能準確描述專利技術創新點;(3)智能制造企業怠于維權。一方面是由于企業怠于將技術創新申請專利導致維權困難,另一方面是維權成本高,取證不易,導致企業最終放棄維權。如此一來造成侵權事例較多。毫無疑問,這對企業的技術創新和長期發展十分不利。這就要求政府不但要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制機制,還要求企業內部要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現如今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企業要想有一席之地,必須擁有自己的專利技術。所以,企業要通過認真學習國外知識產權保護的經驗和做法,制定出自己的知識產權保障體系,建立健全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和制度,同時要在企業中加強知識產權知識宣講,把知產產權觀念和意識內化于員工內心,營造知識產權保護氛圍,強力打擊對企業的侵權違法行為,籍此增強企業知識產權整體保護意識和能力。
(二)建立健全行業知識產權組織結構。根據企業自身知識產權規劃,科學合理的設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聘請專門的深諳知識產權事務的管理人才,知識產權機構直接對企業一把手負責,受其直接領導。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專職負責知識產權激勵政策及各項制度的制定工作,進行知識產權成果權屬的認定與管理,搜集企業知識產權相關信息并向一把手提交年度報告,供其作為決策參考,對企業內部知識產權制度實施情況進行監督。
(三)外引內培知識產權管理人才。人才是企業的第一生產力。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關鍵在于知識產權管理人才,企業一方面通過高薪從企業外引進知識產權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內部員工的培養。充分運用現有人才資源,將企業技術人員、法務人員等進行專門的知識產權系列培訓,制定激勵政策支持鼓勵員工參加專利代理人、商標代理人等專業人才考試,努力打造一批既懂企業技術業務,又懂法律業務的復合型人才,為企業長久發展保駕護航。
(四)加強行業知識產權信息利用。要重視和加強專利文獻的利用工作,通過專利文獻的學習,可以節約巨額研發成本,縮短研發時間。因此東莞智能制造業要注重專利資料的收集、整理、研習工作,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合作,并合理開發和建立企業知識產權信息管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