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河北省衡水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行政審批局,河北 衡水 053000
在我們國家的法律中,民事訴訟法是基礎法之一。而且在日常發生的案件中,民事案件也是最常見到的一類訴訟案件。為了能夠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解決好每一起民事案件,我們每一個民眾都應該遵守民事訴訟中的相關條例,以達到保護自身利益并且穩定社會的目的。不僅如此,民事訴訟法對于當事人在案件訴訟過程中的主張有著很強的保護能力。處分權在民事訴訟中是當事人所享有的權利之一,充分體現了我們國家法律的公平原則,處分權一般來說指的是當事人擁有意思自治的權利,具體而言就是當事人擁有一定的決定權和支配權。但是這種自治并不代表絕對自由,在行使這種處分權利的時候一定是要在法律的規定下進行,不能夠對他人以及國家的利益進行損害。本文系統分析了人事處分權的基本內涵、基本特征,闡述了處分權實施中的問題,希望可以引起法律工作人員的重視,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我國在2012年修改了《民事訴訟法》,其中包括第十三條中的第二款: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當事人能夠根據自身的意愿來決定是否要行使自己的程序權利。處分權是法律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賦予當事人的權利。這種權利實質上是自由權和支配權,自由權指的是當事人自由決定權,能夠在所在的糾紛中有主體地位,根據自己的心意來決定如何行使自己的實體和程序權利。支配權指的是當事人控制和掌握的權利,當事人能夠依據自身的意愿來控制自己的行為。處分權可以說在實質上是給了當事人一定的支配權利。
平等性。擁有處分權的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訴訟人、第三人),所具有的訴訟權利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所享有的處分權都是一樣的。這也就是法律上所規定的主體平等,是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制定的。平等性說明了國家法律所強調的人人平等,每個當事人都是相關訴訟請求的主體,它們所享有的權利是平等的,所處的地位也是平等的。不允許在訴訟過程中出現權利分配不均的情況。
廣泛性。在行使處分權的過程中,當事人具有兩項權利:實體權和訴訟程序權。實體權指的是當事人可以確定審理主體和審理的范圍,并且向法院提交申請的權力,而且當事人還可以追加訴訟或者放棄訴訟。程序權指的是當事人擁有起訴、上訴、撤訴、強制執行的權利。
法定性。處分權給予了當事人一定的自由性,因此在訴訟過程中要根據當事人的意愿和看法來采取法律手段處理,但是在實際的訴訟案件中還存在很多濫用處分權的現象,也就會導致處分權出現雜亂無序的問題。處分權并不意味著當事人可以隨意行使自己的權利,而是需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
很多當事人對于法律條文的態度是比較消極的,這也就使得國家利益和他人的利益都產生了一定的損害,歸根結底就是因為當事人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只考慮自身的利益,產生了一系列的消極行為。
在實際的案件處理過程中,經常有當事人行使不屬于自己權利范圍內的權利,就出現了越級的情況。例如有些當事人在已經達成調解的情況下,經常會對調解書上的內容再進行上訴,但是在法律上這種行為是不被認可的。
在當事人行使處分權的過程中,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差異,大家在行使權力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無目的、無組織的情況,這也就使得大家在行使處分權的時候喪失秩序性。進而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損害公民的利益。
民事訴訟是我們國家法律系統的基礎組成部分,主要是為了解決民眾的糾紛,為了能夠維護民眾的合法利益,對于民事訴訟法不斷修改。因為處分權民眾進行法律訴訟并且進行案件審理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家應該不斷完善相關的政策和法規,讓民眾的利益得到有力的保護,讓社會持久的和諧、穩定。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