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旺
長春財經學院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民法總則草案中,第143條應進行修改,第144條與第147條應進行刪除,第79條應增加共同委托的內容,確保體例結構更加嚴謹、科學,內容更加詳盡、合理。
在民法總則草案中,第143條包括三款規定,一是代理主要包括法定代理與委托代理,二是根據被代理人委托,委托代理人代理權進行行使,根據法律規定,法定代理人對代理權進行行使,三是本章未規定的法定代理適用于本規定與其他法律規定。以上規定存在這樣的問題,第一、二款口徑不相符,前者對代理種類進行規定,后者對代理根據進行規定,在立法中,此種處理方式十分少見,可以說和正常邏輯不符,應進行適當修改,比如,按照代理人或是其法定代理人委托者當做委托代理人。
在民法總則草案中,第144條規定了代理人的責任,主要有兩款,第一款是代理人未對代理的職責進行履行時導致被代理人受到損害,須對民事責任進行承擔,第二款是代理人傳統第三人惡意對代理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那么第三人與代理人應對連帶責任進行承擔。其中第一款對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關系進行了規定,被代理人委托了代理人,代理人就應該負責,在合同里這是一種委托義務,如果沒有對這個義務進行履行,被代理人就會受到一定的損失,這樣是違約的行為,需要對違約責任進行承擔。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這一款在國內合同法里的第406條已經明確規定過,以后民法典的合同法編里也一定會有這樣的規定。在帶過去的立法背景下這條內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與恰當性,不過今天這項內容在民法總則里沒有必要,即使進行保留也只是重復的規定,因此應刪除第一款。而第二款規定了代理人串通第三人的惡意行為責任,不屬于受委托人和委托人間純粹的關系,可以在總則里保留,不過這種串通行為和雙方代理、自己代理相同都是禁止濫用代理權的范圍,整體看來,和第148條類似,也就是說,第144條可整體進行刪除。
在民法總則草案中,第147條規定代理人知曉或應當知曉所授權代理的事件為違法行為依然代理,或被代理人知曉或應當知曉代理人代理的行為是違法行為沒有表示反對時,代理人和被代理人都對連帶責任進行承擔。此條的邏輯為,代理的事件是違法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都存在過錯,就應該對連帶責任進行承擔,不過有過錯和有責任的法理用在這里將有大量問題出現。首先,代理權限中代理人進行的法律行為出現后果是被害人進行承擔,這是本質上的代理特點。代理人對被代理人進行授權的事件屬于違法行為,也就是說由于內容違法,法律行為是無效的,這個無效法律后果和有效行為法律后果都是被代理人進行承擔,這樣才能滿足代理制度。如果有效的法律行為后果是代理人承擔,無效的法律行為后果是被代理人和代理人對連帶責任進行承擔,那么法律將不具有形式正義。若此違法行為會受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代理人也難脫干系,這是由此該法律后果和代理的關系沒有關聯。其次,被代理人沒有對代理人授權卻用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法律行為是無權代理,不會對被代理人具備法律的效力。在沒有經過授權的情況下,代理人實施違法行為或合法行為也應該這樣,不然法律將不具有形式正義。因此,第147條應進行刪除,如果出現這類情形,可按照代理關系一般法理進行處理。
在民法總則草案中,第79條中的第二款規定了共同委托問題,被代理人是多個人的時候,其中一個人或是多個人如果沒有在其他的被代理人同意下對代理關系進行解除而帶來相應損害時,那么提出對代理關系進行接觸的被代理人進行承擔。該規定總結了審判的實踐經驗與社會生活的具體實踐,不但具有價值判斷性、還具有事實判斷性。本文認為,應將共同委托增加于共同代理后面,將完善和修改司法解釋當作基礎對條文進行設計,比如,當被代理人超過兩人時,在沒有受到其他的被代理人允許情況下對代理關系進行解除,不會有實際效果,代理人依然有進行法律行為的責任與義務。
總而言之,對民法總則代理立法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過去的民法通則有關建議稿相比,民法通則草案得到了十分重要的成果,對于很多問題都進行了完善性與創新性的規定,因此我們應對其取得的成果進行充分的肯定,并不斷健全和完善代理一章形式、內容、體例編排等方面,從而不斷增加其合理性。